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监督作用摘要: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科学、系统、全面地发挥老年的离退休干部的作用,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和老干部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的研究课题。
本文拟就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监督作用谈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离退休干部;监督;作用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1-0105-02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老年时像青年时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老年人拥有了成熟,对事对物的看法更加理智;拥有了经验,丰富的阅历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技能;离退休之后,又拥有了更多可支配的时间。
老年人是财富,这早已为古今中外的事实所论证。
因此,如何正确开掘及利用这一巨大的人才宝库,科学、系统、全面地发挥老年的离退休干部的作用,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和老干部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的研究课题。
本文拟就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监督作用谈点浅见。
一、发挥离退休干部监督作用的意义所谓监督,就是监察与督导。
其根本任务是通过将实际活动信息与有关标准的比较,查出产生偏差的原因和责任者,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纠正偏差,以保证领导目标的顺利实现。
监督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的必然产物。
在阶级社会里,监督具有阶级性,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服务。
马克思曾将指挥劳动和监督劳动并列成为资本的一般职能。
二者既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有其自然属性的一面,又反映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的特殊需求,有其社会属性的一面。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监督,是由资本产生的一种特殊职能,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具有阶级对抗的性质。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监督是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为实现共同利益而进行的同志式的相互监督。
它一般不带有阶级对抗的性质,只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对抗性,即广大人民群众对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极少数敌对分子进行监督。
具体地说,发挥离退休干部监督作用,是指老干部以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崇高的威望,严谨的作风和广泛的影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从精神文明到物质文明建设,继续发挥积极的进步的监督作用。
也由于离退休人员没有了“光环”,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发挥离退休人员的监督作用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
可以防止出现“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无力,下级监督无效”的状态。
二、离退休干部行使监督职能的优势管理心理学认为,监督者要有效地发挥监督功能,关键在于监督是否具有影响力。
所谓影响力,即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的思想和心理行为的能力。
我国的离退休干部都是经过党和国家的多年培养和教育,他们无论是个体,还是整体的素质都较高,其影响力也较大。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思想与品格方面。
广大的离退休干部,其中包括大批原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各类专业技术骨干,多年来,他们在思想觉悟上,立场坚定,是非分明,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以振兴社会主义革命事业为己任,发挥了骨干和中坚作用,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在品格上,继承了爱劳动、守纪律、艰苦朴素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精神。
其次,知识或技能方面。
一方面,离退休干部经历了社会与社会的历练,特别是多次政治运动,对党的优良传统和政策比较了解,视野开阔,活动力强,办法多,特别是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思维之精细程度,对错综复杂事物的洞察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是其它年龄层次的人不可比拟的。
而这些才能优势不是短期就可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这正是他们继续发挥作用,特别是监督作用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其他社会层次的人难以替代的。
这也是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进步的不可再生且不容忽视的人才宝库。
另一方面,离退休知识分子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他们的智慧是不可估量,因此,他们是高智力人才资源——国家的珍贵宝藏。
第三,感情与资历方面。
离退休老干部大都经过了新中国创建过程的艰苦岁月,长期接受党的教育,共产主义信念坚定。
有着良好的党风与党纪。
在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他们带着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注意贯彻群众路线,努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使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
而且他们有独立的思想和见解,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
所以,离退休干部资历深厚,威望较高,他们的影响力也往往高于其他年龄层次的人。
三、离退休干部行使监督职能的特点一般而论,离退休干部大部分亲身经历了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初期的建设事业,一生中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因此,只要他们身体条件允许,参与监督管理的效果有着其他年龄层次的人所不可替代的,具体地说,离退休干部行使监督职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离退休人力资源在质的方面具有不可再生性。
因为人力资源是社会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可能再生,也不可能克隆一样。
2.离退休人力资源个体的科技知识价值具有时效性。
当今社会已是信息爆炸、知识剧增的年代。
有人推算,19世纪人类知识总量增加一倍,约需50年时间,而上个世纪中叶则需10年,到了上世纪70年代仅需5年,现在人类知识翻番只需30年就够了。
可见,知识发展的速度和知识的过时的速度成正比。
知识尽管是他人智慧的产物,首创或创新称之为“发明”,一旦传递于第二人,立即降为常识,最后被新的知识所取代。
离退休人员一旦离开了工作岗位,其知识信息量也会相对减少,因而其知识更新的可能性也是相对减少。
因此,离退休人员的科技知识价值具有时效性。
若不及时开发,则必然是人才的埋没,资源的浪费。
3.离退休日益重要的时效期较短。
一般的人力资源,特别是青年可开发利用的时效期为40~50年以上,而离退休人员资源的时效期仅10年左右。
专家认为,离退休人员60~65岁为活跃期,65~70岁为中等活跃期,70岁以上进入消退期。
4.离退休人力资源中经验和判断力具有使用价值的积累性。
国外有资料指出:”注重经验和判断的工作,尤其是注重质的方面的重要工作,老人最为适宜。
”因此,离退休干部长期积累的经验技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有使用价值。
在重复使用中,一般只需要较少的智力投资,便可立即使用。
5.健康状况尚好的离退休干部,重新工作的愿望迫切。
尤其是刚退下来人员,身体条件好,他们不满足于做家务,特别是作社会进步的旁观者,渴望参与社会发展事业,而把自己的学识和技能发挥出来,创造出“晚霞满天”的效应。
6.离退休干部在较短过程中洞察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一般更具有突出的群众性。
离退休干部在职时,位置高高在上,离退休后,没有了权力的“光环”与距离,他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即除却了功利的驱动和责任的压力等等影响与干扰,更重要的是他们与群众接触更加广泛和深入,因而,角色的变换,在洞察问题时比在职时可以呈现更多的投影面,或观察有了更多的视角。
7.奉献精神是广大离退休干部发挥监督作用的可贵的精神支柱。
奉献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离退休人员呈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老年人除了满足心理与经济的需求外,心理上的需求也是不可缺少的。
他们要为人类所需,要为人类所为,要有一个令人尊敬的地位,要做一些自己觉得有趣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他们外在的关系上似乎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内心关心党的事业,祖国的前途,热切盼望有机会有适当的方式参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把“余热”奉献给党和人民。
这种奉献精神和实现自我的强烈愿望正是广大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巨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的源泉。
同时,也是面前青年一代所需注入的中华民族精神与灵魂。
四、提高离退休干部实施监督职责的有效途径离退休干部发挥监督作用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运动过程。
论坛成功不和在职干部均处于反腐倡廉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统一体之中。
只是二者的位置暂时不同,所负担的责任不同而已。
因此,提高离退休干部实施监督职责的有效途径在于:1.各级党组织重视,加强制度建设是离退休干部实施监督职责的保证。
应当承认,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在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组织要在机构中专设部门;在岗位上明确委以离退休干部担当监察员、审计员等职责,并使民主监督职能常态化、制度化。
领导干部首先在思想上增强民主监督意识,真正认识到离退休干部在实施监督的作用与重要性。
在日常议事工作中,要严格按照中等聘请离退休监督员、审计员等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和群众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的讨论研究,要主动征询他们的意见,特别要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
2.离退休干部管理机构及老干部协会、离退休人才交流中心等要切实担负起桥梁作用。
做好情况反映、信息畅通、牵线搭桥及签约受聘的考评审核等组织协调工作。
3.不断提高离退休干部的自身素质,更新科技知识制度化、常态化是离退休干部做好监督工作的组织与制度的保证。
离退休干部实施民主监督职能是崇高严肃的,尤其是他们在行使其监督职能时,应该做到:深入调查研究,敢于批评、揭露腐败贪污及其各类丑恶现象,勇于提出合理化、科学化的建议等等。
因此,受聘的离退休人员也要不断加强对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及业务技术的学习,以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善于观察的监督水平。
4.规范特邀监督员、审计员等岗位的管理体系。
聘请、解聘及其考核的管理体系。
从组织上、制度上保障离退休干部实施民主监督的职能,有条件的可成立聘任工作组,并有党政一把手参加。
5.建立健全离退休监督员、审计员聘任激励机制。
必须建立针对离退休干部这一特殊群体,制定个性化的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知识激励三位一体的驱动机制。
以人为本,根据离退休干部的不同的需求,运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除了物质奖励外,更多的是满足离退休干部在价值层面、心理层面的监督工作胜任感、成就感与荣誉感。
(责任编辑:陈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