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 《蜀道难》);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 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 书叔云》); ……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 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 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 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 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 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 诗人就是李白了。“太白十诗九言月”, 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 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 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 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 唐詩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 李白的詩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著特點 是﹕想像神奇,变化無端,结构纵横跳 跃,句式長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 风格。
李白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 言古詩(《蜀道难》,《夢游天姥吟留 別》,《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詩(《古风》59首); 七言绝句 (《望庐山瀑布》,《望天門山》, 《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 因此,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 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 诗坛第一人,也被称为“诗仙”
有关名句
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 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 相待以诗见招》 此篇虽似任达放浪,然太白素抱用世之才而 不遇合,亦自慰解之词耳。 ——萧士贇《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 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 长。 ——《严羽评本李太白诗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 用?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 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 情怀。
《峨眉山月歌》是怎样写尽对故乡故 人的眷恋的?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流” 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 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外, 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 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 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赏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从“峨眉山月 ”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在秋天。 次句“影”指月影。此句不仅点明了月影清江的美景, 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峨眉山秀丽峻伟,李白二十几 岁就游览过,写过一首《登峨眉山》。这次远游途中, 再次一过。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平 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 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 亮。平羌江,因为水色碧绿几乎可以染衣,故又名青衣 江。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光如水,水映月 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 再加上远处峨眉山月在月光映射下,显出灰蒙蒙清秀的 身影,这种幽美静谧的夜晚,使人陶醉。峨眉山月也似 乎舍不得绿得可爱的江水,安祥地沉浸在江水中,随波 游荡,伴随着诗人远去的旅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
诗歌大意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 [解说] 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 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 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 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 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 月亮)了,多么想念你啊!
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旅途 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 思念不已。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 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 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 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杜甫《不见》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 歌空度日,飞扬拔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 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 才是谪仙人面目。——清·沈德潜《唐诗别 裁》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 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 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 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 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 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 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 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说法是实有其人,是 指李白在即将离开家乡时亲友。那么,这句的意思 是说,这次出游时,很想再见一见蜀中的亲友,但 是却未能如愿,最终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另一种 解释是指“月亮”,意思是说在由峨眉山——平羌 江——清溪——三峡——渝州的漫长江行途中,江 月作伴,如见故人。我以为,还是后者较为空灵更 有味道。你看,在全诗中除“峨眉山月”外,几乎 没有景物描写,除“思君不见”外,也不见言情, 但我们读到“思君不见下渝州”时,已觉纸短情长 情无限了,究其奥妙,就是因上有“峨眉山月”、 下有“影入平羌”这一无处不在上下相伴的明月形 象,融入了诗人因即将远离家乡的那份对亲情,对 友情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可及的无法割舍的情怀 之中了。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写的是又一个旅途之夜。平羌江流 入泯江,二江合流后又投入长江。诗人一 叶轻舟,早早就从泯江岸上的清溪驿出发, 朝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就将要到 达渝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 油然而生,想寻找从峨眉山就跟随他一同 行走的明月,也被岸边的高山遮住,再也 看不到了,惜别的离情使他深深地沉思起 来。抒发思乡怀友之情。
“思君不见下渝州”,《唐诗笺注》: “君”指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 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 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 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 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这是后人对你无尽的追寻,从你的好友杜 甫到那个睿智的诗人余光中,虽历经千年,而 不止不休。什么“诗仙”,“酒仙”,“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什么“笔落惊风雨,诗成 泣鬼神”,这些只是难以企及的称呼和雅号, 只会使人们像对青天明月一样对你痴痴的仰望。 而读你的诗,才是与你最近距离的接触,才是 与你心心相印的共振,才是对你真正的领略和 折服,才是对生命的真正了解和彻悟。
峨眉山月歌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 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 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 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 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 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离 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涯, 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 二岁时,在安徽长江边的 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一 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不 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 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①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②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③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 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 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 游。 ④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渝州:今重庆一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