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消费结构是指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和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在居民个人总消费中的比重和地位。
通常以食品替代生活必需品,以食品消费在居民总消费中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来表示消费结构,以恩格尔系数的高低来衡量居民的生活水准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消费结构升级是指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人们用于自身发展、休闲享受及其他消费的比重、内容、方式不断增多,居民消费效用不断提高的过程。
著名经济学家尹世杰教授指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增长将较快,预计“十五”时期,GDP每年将增长7%!9%,居民收入大体可同步增长。
我国加入WTO更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因外资企业进入,可增加我国劳动力就业,我国有些商品的出口也会增加。
预计今后几年,城市居民收入每年可增加7%!8%左右,农村居民收入会增长较快,每年可能增加10%左右。
这样,到2005年,城镇居民平均年收入可能达到1万元,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年收入可能在4000元左右。
居民收入提高后,居民消费的发展趋势估计会有以下变化:一是进一步由数量扩张转变为质量的提高;二是进一步由以生存消费为主转向以享受发展消费为主;三是进一步向多样化、多层次化发展;四是信息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不少家庭将逐步进入信息化消费;五是城乡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差别将逐步缩小[1]。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中间,长期以来存在的以吃为主的消费结构正在悄悄地发生积极的变化,用于住、行、通信、教育、旅游等方面的开支已经明显增加,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40%以下,农村的恩格尔系数降到50%以下[2]。
2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意义(1)消费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发展根本目的的基本途径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增加社会财富,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即提高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的满足程度。
经济发展为人类社会活动丰富化提供了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从事着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科技的、文化的各类社会活动,这些活动都有着它们各自的具体目的,但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提高全社会福利水平展开的,都是为实现这一目的服务的。
社会福利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居民对消费效用的评价。
合理的消费结构,能使居民各类消费的边际效用基本相等,使消费总效用趋于最大化,即实现社会福利水平的最大化。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各类消费的效用评价是不同的,并据此形成该发展阶段的合理消费结构。
随着经济发展,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社会福利水平也通过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而提高[3]。
(2)消费结构升级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终极拉动力量在买方市场和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的前提下,需求决定资源配置和流动,进而决定产业结构及其调整。
由于消费需求在社会需求中的特殊地位,消费结构升级必然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特殊的拉动作用。
首先,消费结构升级直接拉动消费品生产行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使消费品行业的供给结构不断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发展。
消费的主体地位使消费结2005年第5期科技与管理No.5,2005(总第33期)Sci-TechnologyandManagement(SumNo.33)文章编号:1008-7133(2005)05-0001-03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制约因素及其策略研究黄桂林,田金信(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针对我国目前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政策等因素制约了消费结构的升级,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现状,对制约我国消费结构开设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策略。
关键词:消费结构;升级;制约因素;策略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黄桂林(#,-$*),男,博士研究生,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田金信(#,++*),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发展战略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了特殊的拉动作用。
其次,消费结构升级也是投资品生产行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终极拉动力量。
投资需求是引致需求,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这样,消费结构升级导致消费品供给结构的调整,消费品供给结构的调整引起投资需求的变化,进而拉动投资品生产行业的结构调整升级。
最后,消费结构升级意味着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它所拉动的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要求,消费结构升级只有拉动了产业结构升级才能稳定和巩固,才能切实提高社会福利水平[3]。
(3)消费结构升级是科技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量首先,消费结构升级意味着居民对用于消费的商品、服务需求结构的调整、范围的扩张、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和功能的改进完善,这就要求社会消费品供给结构的相应调整和供给效率、供给能力的相应提高,而这必然对相关的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的应用普及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
其次,消费结构升级间接推动了用于投资品生产供应相关的科技进步。
为降低用于消费品生产的投资品的供给成本,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及时调整供给结构,满足消费结构升级产生的引致需求,必需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这些正是科技进步的体现和结果。
再次,消费结构升级对与其他投资品生产供应相关的科技进步也具有推动作用。
虽然这些投资品的需求是多重引致的结果,但消费结构升级对科技进步的要求仍会间接地反映出来。
另外,消费结构升级形成对科技进步持续不断的需求,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的最大市场对科技进步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3]。
(4)消费结构升级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增长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增长,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第一,消费需求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经济增长由消费需求增长、投资需求增长两者构成(净出口需求增长可分解为上述两者),其中消费需求增长直接构成现实经济增长,同时通过引致投资需求影响投资需求的增长,从而间接推动经济增长。
消费旺盛,经济增长率就高;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增长率就会跌落。
通过增加投资需求,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若没有消费需求的相应增加,引致投资就会萎缩,自主投资即使有所增加,也会独木难支,无力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第二,消费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消费需求增长既表现为量的增加,也表现为消费结构升级。
简单的消费量的增加受有效需求约束是有限度的,而消费结构升级会不断扩充有效需求、创造全新的有效需求。
这不仅因为消费结构升级意味着消费欲望的更新扩展,而且由于消费需求增长带来经济增长,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增强了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在过剩经济条件下,只有消费结构升级能不断缓解、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顽症,支撑经济的持续增长[3]。
3制约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1)收入因素由于收入制约或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不良,导致居民收入未能转化为即期消费而被储蓄起来,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弱化。
目前,由于投资和消费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导致了许多产品和服务不能获得价值实现,投资效应弱化,就业困难,职工收入受到影响,进而阻碍居民消费的增长和升级的加快。
此外,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对消费升级有较大限制。
(2)消费政策由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能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一些居民有能力消费,愿意消费,但是难以消费或不敢消费,其中有些是由于不合理消费政策的限制,使居民在用电、买房、购车和教育等方面的消费门槛较高;有些是由于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要,消费服务落后。
从消费信心看,在现阶段,影响居民消费信心进而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假冒伪劣商品、坑骗消费者、虚假广告等非诚信现象充斥市场,食品安全问题突出,欺诈消费者现象时有发生,抑制了消费欲望,对消费结构升级产生了梗阻;二是售后服务不到位,这一点在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
从消费技能看,部分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技能偏低,直接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内容和实现程度。
(3)消费者的主观阻隔现阶段,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信心和消费技能都影响和制约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实现。
从消费观念看,“量入为出”、“节俭第一”、“无债一身轻”等观念仍在起主导作用。
从消费心理看,在居民对未来收支预期没有得到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即期消费的欲望不可能得到彻底的释放。
此外,消费者受“买涨不买落”的心理影响,当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呈下降趋势时,会推迟购买此商品,商品价格的不断下降,会强化消费者的等待心理。
(4)服务消费领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使居民服务消费需求难以满足。
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部门发展不平衡(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地区不平衡(沿海快于内地、城市快于农村),结构不平衡(高档服务供给过多,需求不足,中低档服务供给不足,满足不了广大服务消费需求);二是服务业社会化、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低影响了居民消费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服务价格持续上涨制约了居民的服务消费。
科技与管理22005年4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策略(1)进一步增强鼓励消费增长的政策力度要把扩大内需的重点从投资转向消费,将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就必须调整消费政策,转变管理观念。
一是要加大消费政策的调整力度,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清理限制性的消费政策,大力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活动;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增强居民的消费安全感,改善居民的支出预期;三是促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稳定增长,特别是加大对农民减负增收的支持力度;四是继续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信心。
(2)尽快建立和规范信用体系,推动消费信贷的全面普及居民消费要达到全面升级,还应借助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因此,规范和建立信用体系才能促进储蓄转化为消费,使居民消费快速升级。
特别是对居民不熟悉贷款程序等问题,应大力发展代办贷款机构,以减少消费者的“鞍马劳顿”之苦,促进居民储蓄向消费转化,有效缩短居民消费升级的时间。
(3)分层次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针对目前居民消费升级的加快,当务之急是,一方面要防止居民对未来消费升级换代进行大量的储蓄而不利于即期消费的实现,同时也要防止未来升级换代过于集中。
当前应当细分消费群体的消费层次,维持消费升级的渐进性,使消费升级成为一个分层次、有步骤的稳定过程。
对于中等偏上收入者可以以消费信贷等方式,引导一部分中高收入者首先购房买车,对于中等收入者可以增加其文化娱乐消费,对于中等偏下收入者可以增加其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与换代。
我国的消费群体分为三大块,即高收入支持的“先导型”、中等收入支持的“升级型”和低收入支持的“培育型”。
“先导型”属于“该有的都有了”;“升级型”调整某些消费政策,就可促进较快释放购买力的明显效果;而“培育型”增加其收入才是增加其消费的关键[4]。
!调整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转化高收入群体的长期储蓄为有效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