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庄规划编制PPT精选文档

村庄规划编制PPT精选文档

农村居民的概况 现状镇、集镇及基层村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迁并可能及 彼此关系。
对外交通联系 区域内铁路、码头的技术等级和运输能力,现有过货量及对村 镇的影响。
三、自然条件资源
地形 地质 水文 气象 四、人口资料
包括现状总人口、户数、劳动力构成、年龄结构、性别比例、 农业与非农业户的比重及自然与机械增行率。其中,总人口数 应调查过去5—10年的情况。
12Βιβλιοθήκη 七、公共建筑与用地 村镇公共建筑:医院、政府、中小学俱乐部、图书馆、文化中心、 旅馆、商店、运动场等的分布、数量、建筑面积、规模、质量、占 地面积、历年修建量和近期、远期的发展计划。
9
第三部分 基础资料和图纸准备
基础资料是村镇规划的基础,与城市相比,村镇资料的收集较容易、集 中,内容较简单。规划人员应根据规划内容和重点来确定资料量,并从 繁多的数据中认识村镇的内在问题和矛盾,从而确定规划主攻方向。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沿革资料 解放前
乡镇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有无特定的历史事件、名胜古迹 解放后
5
七、 未来我国村镇社会变化特点 从“小农经济”走向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 从“地方封闭”走向 “区域化” 从“增长主义”走向 “可持续发展” 从城乡“二元分隔”走向 “一体化” 从单纯“服务城市”走向 “寻求自身发展” 从“数量时代”走向 “质量、技术时代” 从“个体城市化”走向 “群体城市带” 从“统一模式”走向 “个性化、民族化时代”
四 、村镇类型 原始的集贸乡镇 工矿业乡镇 贸易型或市场型村镇 综合型乡镇 依靠型乡镇
4
五、 村镇特点 规模少,布局分散 村镇类型多样化 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大
六、 我国村镇建设发展主要存在问题 土地浪费比较严重 资源利用差 基础设施落后 投资环境差 难以培育工业、商业文明 生产要素市场难以治理 村镇自身特色逐渐丧失
3
城市带 城市带是对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最全理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
和谐的城市 应当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符合城市发展规律, 城市经营,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得到有效保 护与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依法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 能够实现社会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谐的城市应是一个充满 理性、祥和、安定、美好的健康城市。
6
八、农村城市化发展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农村城市化是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过程,即从传统的、自给自足、 单一的、封闭的、慢节奏的农业生活方式向现代的、多样的、互赖 的、快节奏的、工业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主要体现在:
工作职业化 观念现代化 行为传媒化 消费时尚化 交往多样化
7
第二部分 村镇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一、村镇规划的原则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
育事业,使各项建设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原有村镇用地潜力,严格控制占用
耕地 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发展需要,确定各项标准,合理利用现有设
施,逐步改造完善 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提高近期建设规划的完整性和对远期
2
三、新概念的简释 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 发展。 城市化 传统城市化概念是随产业经济向城镇的集中而发生农村人口向城镇 转移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过程,其中城镇人口比重成了城市化的一 个重要的指标。 新城市化概念是现代生活方式、价值体系、社会结构、文化活动的 生成过程,随着科技、交通、传媒等的发达,农村人口无需通过向 城镇的转移也能实现这样的生成。区域城镇体系和城市带的培育就 是生成该过程的主要方式。 农业产业化 通过提高农业的集约的规模生产水平,使农业产业化、商品化、社 会化、和职业化,使得务农也与企业经营、商业贸易一样需要引进 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从而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生产方式。
乡镇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二、区域基本情况 农业情况
农作物的构成及土地利用情况,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生产情 况、产值和今后发展规划;农作物的加工、储运及对村镇建设的影 响;现状专业村和经济区的划分,农业优势和产品的确立。
10
资源条件 乡域内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储量、开采价值;林业、渔业、 畜牧、水利等资源的基本情况。
发展的适应性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结合自然条件,名胜古迹和传统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具有现代乡
土风格的村镇景观
8
二、村镇规划的依据 国家农村发展战略、五年规划 全省经济发展格局的计划 上一级(市、县)区域规划 国家《村镇规划标准》 省、市、地方关于村镇规划的技术规定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区域内的基础资料 规划单位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会议记录
11
五、村镇工业资料 区域内非乡办企业
性质、规模、产品、产量、产值、三废污染、职工流向、运输方式 及对乡镇的影响和可能的协作关系。 乡(镇)办工副业企业 种类、产口、职工数、场地面积、原料来源、产品流向和运输方式; 企业今后发展计划。 六、居住用地分布 居住用地的分布、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未来居住用地发展方向。 现有居住和建筑面积总量,建筑质量分类统计。 典型地段的住宅建筑密度和居住面积密度,户型构成及生活居住的 特点。 受保护居民的规模、范围和特色分析。 每户宅基地大小、建筑放线控制、旧房改造计划。
村镇规划编制的理论与实践
1
第一部分 村镇规划所指范围和概念
一、村镇规划所指范围 包括全国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心及县城以外的建制镇的规划
二、村镇规划的概念 1、基本定义 村镇规划是乡、镇人民政府为实现村镇的经济的社会发展目标,确 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订 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2、扩展定义 现代村镇规划是运用规划学、策划学、市场经济学、现代行为科学、 环境美学等理论方法,以社会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人力、物质、 信息的最优分配和利用为手段,以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和物质 生活需要为导向,为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科技、环境及区域定位 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所做出的总体的最优规划,是村 镇未来发展的蓝图和时空连续的依据,是管理的准则和法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