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民族音乐概论
一、民歌的概念: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
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与表达情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
二、汉族民族的发展过程:
在有文字和乐谱之前,人民创造了民歌。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民的口头歌曲创作虽无谱可寻,但却从诗歌的形式保存了古代民歌的精华。
三、xx时期的民歌:
北方的《诗经》和南方的《楚辞》记录了这个时期民歌的发展。
四、汉代的民歌:
出现了乐府民歌,“相和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间歌曲;湖北的西曲,江苏的吴歌。
五、xx和xx的异同点:
共同点:1.两者都属于徒歌形式(无伴奏)。
2.两者都表达男女之间的感情。
不同点:1.xx:
水边,船上的离别之情。
2.xx:
家庭儿女间的意趣。
六、民歌的艺术特点:1.诗与乐得高度结合。
2.常用于抒发人的内心情感。
3.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七、汉族民歌的划分依据:
产生该类民歌的地方的社会生活条件,歌唱场合,民歌的社会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歌的基本音乐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征。
八、汉族民歌:1.劳动号子。
2.山歌。
3.小调。
九、号子的概念:
号子又称劳动号子,它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中,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十、号子的民间称谓:
北方——吆号子。
南方——喊号子。
四川——哨子。
十一、劳动号子的歌唱方式:
一领众和。
十二、劳动号子的分类方法:
劳动方式的不同。
十三、劳动号子的分类:
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十四、山歌的概念:
山歌在户外演唱,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抒发情感的民歌。
十五、山歌的演唱内容及特点:
最常见的内容是对爱情的抒发和现实生活的反应,歌词多是即兴创作,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十六、山歌的分类:1.根据演唱场合:
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
2.根据歌曲:
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十七、一般山歌的民间称谓:
陕北——信天游。
甘肃、青海、宁夏——花儿。
山西——山曲。
内蒙古——爬山调。
四川——神歌(或晨歌)
十八、xx的概念: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
反应黄土高原人民的精神面貌,以歌唱生活的艰辛和离别愁绪者为多。
十九、xx的特点:
歌词多是即兴创作,多数是上下句结构。
上句采用“比”和“兴”的手法,展开想象。
下句则是具体的叙事和抒情。
信天游的演唱除个别外,基本上使用真声演唱。
二十、花儿的概念:
花儿又叫少年,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为回、汉、土家、保安、藏等民族,内容广泛涉及人民的生活和各个方面。
花儿的唱法多样,有尖音唱法(假声),苍音唱法(真声),兼苍音结合(真假声并用),具有高亢、粗狂、刚健的音乐风格。
花儿的曲调以“令”相称。
二十一、放牧山歌:
对山歌:
对山歌是放牧山歌的演唱内容之一。
二十二、对山歌在不同地区的民间称谓:
湖北——战歌、测歌。
四川——盘歌。
浙江——抛歌。
二十三、xx山歌在各地的不同称谓:
江苏——田歌。
安慰——秧歌。
四川、湖北等地——薅秧歌或薅秧锣鼓。
作用:
提神解闷。
鼓舞劳动情绪。
二十四、田秧山歌和劳动号子的异同点:1.相同点:
两者都用于劳动之中。
2.不同点:
(1).作用不同:
劳动号子:
指挥与协调作用。
xx山歌:
提神解闷,鼓舞劳动情绪。
(2).歌唱方式不同:
劳动号子:
一领众和。
xx山歌:
不受限制。
(3).劳动号子:
受劳动的强度和速度、节奏的限制。
田秧山歌:
协作性不强,节奏、速度无统一要求。
(4).劳动号子:
音乐具有坚实有力的音乐性格和自然朴实的表现方法。
田秧山歌:
xx山歌:
音乐,奔放,嘹亮,开朗,曲调悠长,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与拖腔。
二十五、小调的概念:
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
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以及婚丧节庆时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二十六、小调的歌唱方式:
多种多样的歌唱方式,以独唱为主,歌唱是用乐器伴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