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

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


的落后二手生产装备。首次采用国外中试成果进行产业化开发的煤炭深 加工项目在取得成功后,中方企业应拥有相应的知识产权。 第十七条 国家依托重大示范工程推动先进煤炭深加工技术的产 业化。国家能源行业主管部门通过产业发展规划或其它规范性文件明确 一定时期内的重点示范内容、要求以及示范项目选择条件,并对煤炭深 加工示范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家能源行业主管部门 会同相关部门制订。现阶段重点示范的煤炭深加工技术装备如下:
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
(征求意见稿)
煤炭深加工产业是以技术创新为手段,通过对煤炭加工转化多种单 项技术进行耦合、集成,联合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化工原材料以及热 能、电力等产品的产业,是实现煤炭结构调整和优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煤炭利用主要以直接燃烧为主,造成 很大的环境压力,而煤炭加工产业以传统煤化工为主,能源转换效率和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产品竞争力有待提高,现代煤化工刚刚起步, 技术水平和产业链条尚需提高和完善。为适应国内外能源发展的新形 势,有效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煤化工向煤炭深加工的 升级转型,促进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依据有关法 律法规和产业发展形势,特制定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以指导产业 科学有序发展。 第一章 政策目标
3
≥40%
≥44%
≤3.0吨/ 吨标煤 ≤3.0吨/ 吨标煤
4
≥48%
≥52%
5
≥75%
≥85%
≤0.15t/t ≤0.13t/t 进料煤 进料煤
*:采用褐煤、高灰煤等低质煤可适当放宽指标,难以采用空冷技术的地区可适当调整
水耗指标。
第二十条
禁止新建装置采用固定层间歇气化技术。禁止新建没
有焦炉煤气、煤焦油和粗苯回收利用设施的焦炭项目。禁止新建酸洗法 苯加工装置,加快取缔现有酸洗法苯加工装置。钢铁企业配套焦化项目 的焦炉炭化室不低于6米,同步建设干熄焦装置。焦炉气必须全部回收 利用,不得直排或点火炬。新建电石项目必须采用密闭式电石炉,电石 炉初始总容量不小于100000千伏安,单台电石炉容量不小于25000千伏 安,电石炉气必须综合利用。关闭和淘汰现有生产能力l万吨 式电石炉、敞开式电石炉、排放不达标的电石炉。 (单台炉 容量5000千伏安)以下电石炉,现有单台炉容量12500千伏安以下的内燃
国家通过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行
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煤炭深加工行业发展规划由国家能源行业主 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八条 省级投资或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可根据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 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区煤资源、水资源、环境和市场情况, 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或产业园区规划,报国家 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和中央管理的企业可以根据国家和地 方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本企业煤炭深加工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或 滚动发展规划,报国家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加强煤炭深加工行业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 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充分做好资源供给平
≤2.75吨/ ≤2吨/吨
接液 化 2 煤制 天然 气 煤制 烯烃 煤制 合成 氨 低阶 煤提 质 ≥56% ≥60%
吨/吨 油品 ≤2.3 吨/千 标方天 然气 ≤5.3 吨/吨 烯烃 ≤1.5 吨/吨 氨 -
吨/吨 油品
吨标煤
标煤 ≤2.5吨/ 吨标煤
≤2.0 ≤3.0吨/ 吨/千 吨标煤 标方天 然气 ≤5.0 吨/吨 烯烃 ≤1.4 吨/吨 氨 ≤4吨/吨 标煤 ≤4吨/吨 标煤
第一条 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环境现状,煤炭深加工产业必须 以先进的煤炭转化利用技术为基础,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促进煤炭利 用方式变革为目标,高起点、高水平地发展,使我国煤炭深加工技术和 产业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第二条 推进传统煤化工结构调整,促进其向现代煤化工、煤炭深 加工升级,集成多种单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废弃物减量化、 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煤炭深加工产业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安 全型产业。
煤制化肥主要在煤炭资源丰富的粮棉主产区,采用环保型先进煤气 化技术,建设百万吨级化肥生产基地。淘汰环境污大、能源消耗高的中 小型化肥生产装置。鼓励东部地区化肥企业将合成氨等基础肥料生产装 置向煤炭资源地转移。 煤制油品、烯烃、天然气、乙二醇、二甲醚、芳烃等领域根据产业 化示范情况,主要在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有保证、生态环境许可、运 输便捷或适宜管道输送的地区择点建设。 在褐煤、长焰煤等中低阶煤丰富的地区建设大规模煤炭分质利用项 目,延伸煤炭深加工产品产业链、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在具备条件的地 区推进煤化工与发电、石油化工、钢铁、建材等产业间的整合,建设煤 化电热一体化项目,鼓励各种燃料、化工原材料、热力和电力一体化生 产。 第四章 第十四条 技术装备政策
13
14
与高耗能工业过程耦台技术 15 大型装各 60000NM3/h以上大型空分, 气化炉、气体压缩机、合成 塔、废热锅炉等
16 17
排放物控制 高效污水处理回用技术,废 技术 水制浆 二氧化碳用于驱油、驱气的 技术装各,绿藻培育及利用 技术,碳汇林种植技术
第十八条 支持大型煤炭深加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进行产学研联 合开发和委托开发,提高自主创新和开发能力;支持企业采用节能、安 全、环保等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安全生产、生态 环境保护;推动煤炭深加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数 字化,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鼓励采用高产、低污染、大型焦炉替代传统焦炉,干法熄焦替代湿 法熄焦,以及捣固和煤调湿技术;鼓励采用先进焦油加工和苯加氢等清
煤炭深加工技术装备重点示范内容
序号
重点示范领 域
技术装备
单系列规模
1
8.7MPa高压大型水煤浆气化 单炉投煤量2000适用于我国 技术 3000吨/日 煤种的大型 4.0MPa大型干粉煤气化技术 单炉投煤量2000先进气化技 (废锅或激冷式),高压干 3000吨/日 术 粉煤气化技术(6.5MPa) 4.0MPa以上固定床加压气化 单炉投煤量800吨/ 技术,固定床熔渣气化技术 日以上
加强煤炭深加工产业自主创新,建立健全煤炭深加工技
术装备研发体系,加快先进技术产业化进程,大力推进技术装备国产 化,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 净化、合成技术。 第十五条 坚持以我为主的技术、装备政策。国家鼓励企业采用 国内自主的煤炭深加工技术、装备,不断提高自主化水平;对国内外水 平相当的领域,优先采用国内技术和装备;对国内空白或水平落后的, 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并积极组织消化、吸收和自主化工作, 推动煤炭深加工装备定型化和标准化。 第十六条 跟踪研究国际前沿技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限制重 复引进同类型、同技术档次煤炭深加工技术和装备,禁止采用国外淘汰
第三条 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的原则,建立健全煤炭深加工产业管理体制机制。政府职能部门依据行 政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加强对煤炭深加工产业的管理,规范各类经济 主体在煤炭深加工产业领域的投资行为。 第四条 稳步推进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通过试点示范完善工艺技 术和装备,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和模式,在技术成熟、经济可行的前提 下,进行产业化推广,加快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 第五条 发挥煤炭资源优势,生产多种煤基能源化工产品,作为对 石油化工的重要补充,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第六条 发挥煤炭深加工产业优势,完善和延长煤炭下游产业链, 促进资源地区经济转型发展。 第二章 第七条 发展规划
衡,特别是区域水资源平衡,深入分析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 真落实交通运输等外部保障条件,避免盲目投资。 第三章 布局与发展重点
第十一条 煤炭深加工产业要针对煤炭资源分布相对集中、消费市 场分布较广的国情,形成有利于煤炭产销区域平衡的产业布局。优先考 虑煤炭后备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合理安排煤炭净调出 区项目建设,严格控制煤炭净调入区项目建设。鼓励发展以褐煤、高硫 煤等低质煤为原料的煤炭深加工项目。 第十二条 按照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园区化发展模式,在条 件具备的地区建设煤炭深加工产业基地和示范基地。 第十三条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供求情况,加快淘汰落后产 能,规范发展电石、焦炭等高耗能行业;严格控制煤制化肥、煤制甲醇 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稳步发展煤制油品、烯烃、天然气等行业,探 索煤化电热一体化、煤炭分质综合利用等煤炭深加工的新模式。 焦炭行业要与钢铁工业发展相协调,严格控制焦炭新增产能,加 大结构调整力度。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前提下,在炼焦煤资源比较丰富和 钢铁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形成大型焦炭生产基地。集中发展煤焦化产 品,加强煤焦油集中加工和焦炉气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 境污染。 电石行业按照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增 总量,在调整中发展电石产品。重点在煤、盐资源比较丰富地区,以优 替劣,实施产能置换。鼓励采用煤制乙烯,建设氧氯化法氯乙烯生产装 置逐渐降低电石法氯乙烯的比重;鼓励采用电石渣生产水泥,实烯、丙烯百万吨级 单系列60-100万吨 工程化,国内自主新型催化 剂 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国内 自主催化剂) 单系列20万吨以上
11 12
高效气体净 年产醇(氨)百万吨以上的大 单系列100万吨/年 化和分离技 型低温甲醇洗技术 以上 术 低阶煤分级 单系列处理能力100万吨以 单系列100万吨以上 转化利用技 上的低质煤提质(热解)技 术 术,包括干燥、热解、焦油 加工等成套技术 系统优化集 采用IGCC、超临界等大型、 200-400MW 成与设计技 高效发电技术,煤化电热一 术 体化技术(多联产),煤化工
洁生产工艺替代落后工艺;鼓励采用密闭式电石炉替代内燃式和开放式 电石炉;鼓励利用焦炉煤气、电石尾气等原料进行综合利用。 鼓励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新建和改造现有煤气化装置;鼓励采用新 型净化和合成等技术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鼓励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 大型煤气化、气体净化、氨合成、甲醇合成、二甲醚合成、煤制油、甲 醇制烯烃、合成天然气、甲醇制芳烃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鼓励煤化工装置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 (IGCC)、大型超临界 发电等装置的耦合,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鼓励不同工艺技术和生产过程 之间的耦合、集成,根据煤质设计合理的产品方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 水平和产品附加值。 第十九条 煤炭深加工项目能源利用效率、资源消耗以及废弃物排 放等各项指标必须达到国家(行业)标准或强制性规范要求。 焦炭耗洗精煤低于l.33吨/吨,电石耗电低于3400千瓦时/吨,煤制 合成氨综合能耗低于50吉焦/吨;煤制甲醇综合能耗低于52吉焦/吨。 焦化项目的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其它煤炭深加工项目 达到95%以上。限制高耗水工艺和装备应用,淘汰直流冷却等工艺技术 和设备。“三废”达标排放并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气化炉、 锅炉和电石炉炉渣实现资源化利用。 “十二五”期间实施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能效和资源消耗必须达 到下表中的基本要求,优秀的示范项目将达到或超过先进指标。 “十二五”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能效和资源消耗指标* 序 号 项目能效 项目 基本 要求 1 煤间 ≥42% 先进 值 ≥47% 煤耗(折标 煤) 基本 要求 ≤3.6 先进值 ≤3.4 新鲜水耗 基本 要求 先进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