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 伏安法与极谱法

第十二章 伏安法与极谱法


和扩散,对应于三种电流:迁移电流、对流电流和扩散电流。
只有扩散电流与被测物质间有定量关系。若溶液静止,则对流 运动可忽略;若加入大量的支持电解质,解离出大量的正负离 子,可消除因电位梯度引起的待测离子的迁移运动。故而离子 向电极表面运动就只有浓差引起的扩散运动,而极谱法测定的 正是这种完全受扩散运动控制的扩散电流。
电位1/2。
U
当溶液的组成和温度一定时,各种物质半 波电位1/2是一定的,它不随组分的浓度的变
化而改变,可作为是定性分析的依据。
三、极谱波形成条件:
1. 待测物质的浓度要小,快速形成浓度梯度。
2. 溶液保持静止,使扩散层厚度稳定,待测物质仅依
靠扩散到达电极表面。
3. 电解液中含有较大量的惰性电解质,使待测离子在 电场作用力下的迁移运动降至最小。 4. 微电极电解。极化电极的电位随外加电压变化而变, 保证在电极表面形成浓差极化。
汞柱的压力又以贮汞瓶中的汞面与滴汞电极玻璃毛细管
末端间的垂直高度h表示,所以汞柱压力p正比于h,故: 1 id h 2 因此,实验操作中汞柱高度必须一致。即用同一支
毛细管在同一高度下测定标液和样品,减少测量误差。
2. 温度影响
1 2 1 id 607nD 2 m 3 6 c
除n外,扩散电流方程式中的各项温度影响,尤其
(id)max=708n D1/2m2/3 1/6c
由于极限扩散电流从(id)0 =0到(id)max反复进行,无法
定量分析, 所以极谱仪记录的是整个汞滴生命期间的平
均电流值,整个滴下时间通过的电量除以滴下时间:
1 2 1 1 2m3c 1 id (id )t dt 708nD t 6 dt 0 0 1 2 1 6 (708nD 2 m 3 6 c)
二、极谱伏安分析与电解库仑分析法的区别
1. 两电极性质不同 极谱伏安分析法一个去极化电极,一个是极化电极, 而电解库仑分析法两个都是去极化电极; 2. 电解过程不同 电解库仑分析法需要不断搅拌待测液,以使待测物 质电解完全;而极谱伏安分析法则不搅拌溶液,要求电 解液绝对静止。
三、特 点
1. 较高的灵敏度。 普通极谱法(LOD:10-5~10-2mol/L) 现代新技术极谱法(LOD:10-8~10-11mol/L) 2. 分析速度快,易实现自动化。
引起电极反应而产生的电流。
由于电极反应速率很快而扩散速率很慢,溶液又处于
静止状态,所以扩散电流的大小取决于扩散速率,而扩散 速率又与扩散层的浓度梯度 c(Cd 即:
2
) c(Cd 2 )0 成正比。

i
c(Cd 2 ) c(Cd 2源自)0c0δ:扩散层厚度;0.05 mm
i K s [c(Cd
极电位在数值上等于外加电压,即i -U与i --
由此可见,工作电极电位完全受外加电压控制。
3. 三电极系统作用
W
U
参比电极R与工作电极W组成一个电位监测回路,而电 流通过工作电极W和辅助电极C之间,以保证工作电极电位 完全受外加电压控制,而参比电极电位恒定不变。
二、极谱波的形成
每加一次电压,记录一次电流。以电流为纵坐标,电压为 横坐标作图,得电流——电压曲线,称为极谱波。以电解10-3
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作阳极。
在极谱分析过程中,外加电压U为:
U 阳 阴 iR (i 100A, iR降可忽略) 阳 阴 SCE DME 阴 (vs SCE )
若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考标准,并视
SCE=0,滴汞电
DME 曲线重合。
3. 重现性好,同一试液可反复测定。
4. 多种组分可同时测定。 5. 应用范围广。 凡在电极上被氧化或还原的无机离子和有机物质, 一般都可用极谱法,还常用于化学反应机理及动力学过程 的研究及配合物的组成、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等。
四、极谱伏安分析法的分类
直流极谱法
单扫描极谱法
方波极谱法
极谱分析法
脉冲极谱法 计时电位极谱法 交流极谱法 循环伏安法
完全浓差极化。
参比电极为去极化电极:采用SCE饱 和甘汞电极,电极面积较大,通过极谱电 解池的电流很小,电解时的电流密度小, 不会引起面积较大的参比电极电位的显著 变化,电位恒定。
⑵. 电解条件的特殊性
加入大量的支持电解质,并在溶液静止的条件下进行的非 完全的电解过程。 电解过程中,电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离子到达电极表面的 速度。离子由溶液本体到达电极表面有三种形式:迁移、对流
2
) c(Cd

2
)0 ]
c 溶液
对于任意离子测定,其通式:
i Ks [c c0 ]
4. 极限扩散电流的de段:
当外加电压增加到某一数值
il
时,曲线上出现了一个平台,
电流到达极限值,称为极限电 流,用il表示。
U
i Ks [c c0 ]
c0
c0= 0
主体溶液浓度与电极表面之间
V---伏特计,测量加在两极上的电压。
A---灵敏度很高的检流计(用来测量电
解过程中通过的电流)。 电解池由滴汞电极和甘汞电极组成。 上端为贮汞瓶,下接一塑料管, 塑料管的下端接一毛细管(内径约为 0.05 mm),汞自毛细管中有规则地 滴落。
2. 实验中使用的两个电极:
滴汞电极(DME),为工作电极,一般作阴极;

2
3. 电解电流:电流急剧上升bd段
Cd2+ Cd2+
U
由于电极表面上的Cd2+的还原,使得滴汞电极表面 Cd2+浓度小于主体溶液中Cd2+的浓度,产生浓度差(浓差
极化),于是Cd2+就要从浓度较高的主体溶液向浓度较低
的电极表面扩散,扩散到电极表面的Cd2+立即在电极表面 还原而产生连续不断的电解电流即扩散电流——由于扩散
四、滴汞电极的特点
1. 汞滴不断滴落,使电极表面不断更新,重复性
好,且电极面积小,易形成浓差极化; 2. 氢在汞上的超电位较大,在酸性介质中滴汞电 极电位负移到-1.0V,不会发生H+的还原反应; 3. 金属与汞生成汞齐,降低其析出电位,使碱金 属和碱土金属也可分析; 4. 滴汞电极作阳极时,电位不能高于+0.4V,否则
§12-1
一、概 念
极谱与伏安分析法是一种 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电解的分析 方法,它是以小面积滴汞电极
概 述
与大面积的参比电极构成双电
极,电解待测物质的稀溶液, 通过测量电解过程中所得的电 流-电压曲线进行分析测定的电 化学分析方法。
1/2 de
1. 伏安法与极谱法的区别在于二者所使用
的工作电极不同:
经过修正(考虑球形扩散和汞滴不断生长两个因素)而推导
出来的扩散电流方程式,也称伊尔科维奇方程式。
从理论上讲,任一瞬间单一汞滴上扩散电流(id)t 的近似
公式:
(id)t =708 n D1/2m2/3t1/6c
——瞬时极限扩散电流方程式
式中: (id)t —瞬时极限扩散电流(A) n—电极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
mol/L Cd2+的 0.1 mol/L KNO3溶液为例,所得极谱波如图:
U
1. ab段:残余电流 外加电压没达到Cd2+的分解电压前,仅有微小
的电流流过电解池,称为残余电流,用ir表示。
产生的原因是:溶液中微量的更易还原的杂质
或充电电流。
U
2. 电流开始上升的b点
滴汞电极电位负移到Cd2+的析
伏安分析法 溶出伏安法
阳极溶出伏安法 阴极溶出伏安法
§12-2 直流极谱法基本原理
(Direct Current Polarography, DC Polarography) 直流极谱法以控制电位电解过程为基础的极谱分析法。
一、实验装臵
1. 构成: 可分为三部分:可变 外加电压装臵、检测电解
电流装臵、电解池。
① 极谱法使用液态电极作工作电极,其电极表面 随汞滴生长和脱落作周期性的连续更新,如滴汞电极; ② 伏安法使用固定或固态电极作工作电极,如悬 汞电极、玻碳电极、汞膜电极、铂微电极等,即表面
不能更新的液体或固体电极。
2. 极谱分析法的特殊性
极谱分析法是一种特殊的电解分析法,主要表现在:
⑴. 电极的特殊性
D—待测组分的扩散系数(cm2. s-1 )
m—汞流速(mg. s-1 ) t—滴下时间(s)
c—待测物浓度(mmol.L-1)
当汞滴滴下
后,电流立即降 至零。随着汞滴 成长,电流逐渐 上升到最大值,
扩散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如此反复进行。
滴汞电极的瞬时极限扩散电流随时间增加,在一周期 内,任一时刻的(id)t 是不同的,当t=0时, (id)0 =0;当t = 时,(id) 最大,用(id)max 表示,则:
Chapter 12 Voltammetry
第十二章 伏安法与极谱法
发 展 史:
1922年,捷克化学家海洛夫斯基提出极谱法
1925年,海洛夫斯基与志方溢三制成手工极谱仪 1934年,尤考维奇推导出极谱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1959年,海洛夫斯基诺贝尔化学奖(69岁) 1962年,海洛夫斯基撰写《极谱学基础》 1967年,海洛夫斯基逝世 极谱与伏安分析法主要是根据电解过程中的电流-电压 曲线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也是一种特殊的电解分析 法。
id K c
平均扩散极限电流与待测物质浓度成正比,是极谱定 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二、影响扩散电流的主要因素
1 2 1 id 607nD 2 m 3 6 c
从伊尔科维奇方程式可以看出,保持K为常数,平均极 限扩散电流才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影响扩散电流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