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行政执法讲义

水行政执法讲义

《水行政执法》讲义2010年4月编写说明《水法概论》讲义编写的准备工作开始于2004年。

我们依据新修订的专业培养计划对各门课程需要的教材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适合法学专业水法与水政管理方向的特色教材是没有的。

我们能看到的与水法相关的教材或著作,多侧重于法条的解释,少法学理论与水法制实践的结合,并且多数编写于新《水法》颁布之前。

为满足教学的急需,结合水法水行政专业方向的特殊要求,依据新《水法》和其他新的水法规,汲取已有著作的有价值的内容,融入近年水法研究的新成果,编写了这本讲义。

我们感到,要编写一本把法理和水法有机结合的高质量的教材,是一项艰苦的研究工作。

需要把法学一般理论、行政法学、民法学、环境资源法学等法学分支学科的有关内容与水法及大量的水法规规范进行内在融合和逻辑分析,进而提出具有特色的体系结构,这是一种交叉性研究。

水法是专业性、实务性很强的专业部门法,就与实践的结合而言,要求对水行政部门、流域机构以及其他与水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实际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和分析。

在编写讲义的过程中,我们努力按照上述要求,整理、收集材料。

根据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举办“水政水资源管理实务研修班”的主题要求,我们对讲义内容进行了修订。

但因水平有限,时间仓促,因此存在大量问题,谨请各位同仁在研修过程中指正,使其不断的完善。

2010年4月目录第一章严峻的水资源问题 (1)第一节水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1)第二节中国水资源概况 (6)第三节水资源危机 (9)第二章水法与水法学概述 (17)第一节水法的概念和特征 (17)第二节水法的调整对象和水事法律关系 (18)第三节水法的任务及基本原则和作用 (26)第四节水法渊源与水法规体系 (28)第五节水法学 (36)第三章水资源管理体制 (41)第一节水资源管理概述 (41)第二节中国水资源管理体制 (44)第三节中国水资源管理的主体 (48)第四节流域管理制度 (54)第四章水资源规划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法律制度 (71)第一节水资源规划法律制度 (71)第二节水资源开发利用法律制度 (76)第五章水权制度和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约使用与保护法律制度 (88)第一节水权制度 (88)第二节水市场与水权定价 (100)第三节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约使用与保护法律制度 (105)第六章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征收法律制度 (113)第一节水行政许可 (113)第二节水行政征收 (114)第三节取水许可制度 (116)第四节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 (126)第五节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的主体 (129)第七章河道管理 (134)第一节河道管理范围和体制 (144)第二节涉河建设项目的审批与管理 (146)第三节水行政强制与河道防护 (149)第四节河道采砂管理 (153)第八章水事纠纷预防与处理 (147)第一节水事纠纷概述.....................................................................第二节水行政部门处理水事纠纷的具体行政行为....................................第三节水行政调解与水行政裁决...................................................第四节水事纠纷的处理...............................................................第五节水事纠纷的预防.....................................................................第九章水行政执法 (165)第一节水行政执法概述..................................................................第二节水行政监督检查.....................................................................第三节案件查处(水行政处罚)程序......................................................第四节水行政执法制度建设...............................................................第十章水事法律责任 (183)第一节水事法律责任概述……………………………………………………第二节水事行政法律责任…………………………………………………………第三节水事民事责任……………………………………………………………第四节水事刑事法律责任………………………………………………………授课提纲《水利法制建设与水行政执法特殊性研究》一、水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水行政执法环境趋于良好(一)执法环境完善的标志1、执法依据充分明确2、社会力量密切配合与关注3、行政相对人的法制意识(二)水法规体系内容丰富,层次结构合理(金字塔结构形成)1、规模、数量2、结构合理、立法层次齐全3、水行政规章法律地位(4)水资源规划与其准用性法律规范相结合所获得的法律效力(三)立法进程加速(横向:宽度,纵向:深度)(四)水利事业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敏感领域1、历来重视水:由五行说(水、木、金、火、土)到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基本原因:人口规模,极端气候,城市化发展,牵制全社会神经2、政府应急行为中水的参与3、作为人类追求幸福的城市文明对水的依赖4、依法治水的探索得到社会支持(五)学术界对水法的研究日趋活跃二、派出机构和受委托组织是水行政主体的重要部分(一)行政法三大理论行政主体论行政行为论行政救济论(二)水行政主体与水行政行为主体1、行政主体两大类: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授权主体)2、行政行为主体:组织与个人。

水政监察人员是行政行为主体(执法主体)执法主体不一定是行政主体。

(三)派出机构不同于派出机关1、派出机关: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2、水行政派出机构规模大、地位特殊(水资源管理体制)流域机构以两种身份行使公权力。

3、受委托组织是水行政执法的重要力量(水政监察组织地位与职权)(四)案例分析:开封黄河河务局开封县建设局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管护基地基层组织对水行政派出机构的职权认识不足三、行政命令、行政强制是处理水事违法案件中最为多用的具体行政行为(一)水行政行为的种类1、抽象行政行为:行政立法、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2、具体行政行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新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命令等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奖励等。

(二)水行政执法中如何用好行政命令权和行政强制权1、比较研究:《治安管理处罚法》无行政命令的规定,《水法》法律责任部分14条中有10条规定行政命令或行政强制。

2、水行政强制执行程序(三)行政命令、行政强制与行政处罚的关系(责令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是行政命令的典型)区别:(1)是否法律制裁(性质与内容不同)(2)是否有法定形式(形式不同)(3)是否科处新义务(角度不同)(4)是否听证(程序不同)联系:起因相同、目的一致、同步进行(四)案例分析1、天津市水利局案:赵维光等七户村民村委会河道滩地内种树《责令限期排除障碍决定书》《农业土地承包合同书》《退耕还林合同书》2、新疆某县水利局案:内蒙古某市政府办事处某镇政府镇经济技术开发区河道中违法建设堤坝三次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强制执行陷入僵局四、取水许可制度的特殊性分析与水资源费征收(一)不需要办理取水许可的除外情形是否违宪(二)取水许可程序的特点(与其他行政许可相比)1、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相结合体制的贯彻2、水资源论证作为前置程序凸现水行政执法的重要性3、充分发挥工程措施的作用,蕴涵信赖保护原则的法制观念(三)水事领域的政府管制与不完全市场1、取水许可制度的目的不是推动水权转让2、水权转让的存在仅为弥补取水许可的局限原因:①水权的外部性②水资源的稀缺性③取水额核定的技术局限性(四)水资源费征收制度及案例分析五、水行政裁决不是一般意义的行政裁决(一)行政裁决行为(二)水行政裁决:水事纠纷处理机制的特殊性1、纠纷双方是否民事主体2、终局裁决:裁决行为能否被诉3、裁决行为是否外部行政行为第一章严峻的水资源问题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是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要素,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居十大自然资源之首,土壤、森林、草原乃至气候等资源离不开水之养育。

离开了水,生命将不复存在,地球将象亿万颗其他星球一样渺无人烟。

在没有正常能源甚至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一个城市还可以维持一定时间的正常运转,然而没有水,这个城市很快就会成为一座死城。

工业也离不开水,水参与了工业生产的一系重要环节,在制造、加工、冷却、净化、空调、洗涤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工的血液。

因此,水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

第一节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一、地球上的水(一)地球的水圈与水文循环1、地球水圈地球表面以上,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可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它们环绕着地球,各自形成连续完整的外圈层。

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又把这个大系统分成四个子系统: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

水圈:水圈是指地球表层附近的水体,包括地球上所有形式的水,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湿地水、水库水和冰川水等,以上称地表水;赋存于土壤中包气带的水称为土壤水;包气带以下、基岩层以上,可以自由流动,并具有水位或水头形成流层的称为地下水;生物体内的水称为生物水;大气中的水蒸气称为大气水。

水圈中的水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存在着明显的水文循环现象。

水圈同其他圈层之间处于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之中。

2、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始终在不断运动变化和相互交换。

在太阳热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地壳浅表面的水不断循环,海洋和陆地表面的水蒸发成为水汽进人大气圈;水汽随气流漂移,在适宜的条件下,重新凝结成液态或固态降落(即雨雪等不同形式的降水);降落在陆地的水分,一部分汇集于江河湖泊形成地表水;另一部分渗入土壤岩石中,成为地下水。

地表水有的重新蒸发成为水汽,返回大气圈;有的渗人地下,成为地下水;其余部分则流人海洋。

地下水有的通过土壤蒸发直接返回大气圈,有的被植物吸收,通过植物叶面蒸发而返回大气圈;其余部分则形成地下径流。

地下径流或直接流人海洋,或在径流过程中出露地表转化为地表水,然后再返回海洋。

自然界中水的这种运动称为水循环。

自然界水循环按其涉及的地域和规模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是由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遇冷凝结,形成降水落回地面,其中一部分直接蒸发返回空中,另一部分形成径流,再通过径流(地表的及地下的)返回海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