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检查表

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检查表


存在问题
检查项目
类别
检查内容
4.5.12 弯盘、敷料缸等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 4.5.13 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可采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消毒 □
4.5.14 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注水瓶 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
4.6.15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 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 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 □ 4.5.16 储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壁内表面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
存在问题
检查项目
类别
检查内容
4.8.2.4 医疗器械:包括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 压计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每天 1 次使用 75%酒精擦拭消毒,呼 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 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8.2.5 诊疗物品:治疗台、治疗车、药品柜、病历夹、床栏杆、床头柜、电 话、门把手等,每天 1 次使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雾化吸入器、 呼吸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 4.8.2.6 患儿出院后要对床单元进行消毒。 □ 4.8.2.7 清洁用具,包括拖布、抹布等,必须分区使用、清洁、消毒、晾干、 保存 □ 4.8.2.8 物体表面清洁时抹布应一桌一抹一更换,或者一病房一拖布没有明显 污染时,使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洗即可;当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使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 4.8.3 生活起居用品管理 4.8.3.1)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 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 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 4.8.3.2 新生儿使用布类,如毛巾、衣物、垫口巾等,一用一换,清洗晾干后 备用 □ 4.8.3.3 床上用品,如枕套、床单、被套等,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随时更换 □ 4.8.3.4 新生儿温箱、蓝光箱等,每日或一用一清水擦拭清洁,并更换湿化液; 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
存在问题
3
检查项目
类别
4.5 内镜室
4
检查内容
4.4.3 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符合供应室三项规范要求 □ 4.4.4 清洗消毒和灭菌设备齐全 (清洗消毒设备、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 计时器、润滑剂、高压气枪、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超声波清洗机 ) □ 4.4.5 有清洗质量的监测及记录 □ 4.4.6 器械润滑使用水溶性润滑剂 □ 4.4.7 终末漂洗用水符合规定 □ 4.4.8 纯化水电导率的监测 □ 4.4.9 无菌物品存放条件符合要求 □ 4.4.10 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 4.4.11 无菌物品包的重量、体积符合规格 □ 4.4.12 灭菌器的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B-D 实验) □ 4.4.13 运送物品的车辆用具符合相关要求 □ 4.4.14 工作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 4.5.1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 4.5.2 对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 4.5.3 清洗消毒应当与诊疗工作分开 □ 4.5.4 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 20 平方米 □ 4.5.5 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 段进行 □ 4.5.6 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 4.5.6 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 4.5.7 内镜及附件数量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 □ 4.5.8 基本清洗消毒设备齐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 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 ) □ 4.5.9 清洗消毒剂齐全 □ 4.5.10 内镜清洗消毒记录 □ 4.5.11 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 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 □
2.2.9 医疗废物 □ 2.2.10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
2.2.11 医院感染管理科及科主任职责 □ 2.2.12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 2.2.13 专(兼)职医院感染监控医师、护师职责 □
2.4.1 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全员培训,并且制定培训计划 □
如是,一年

2.4.2 培训相关材料齐全 □
4.6.10 室内设流动水洗手池、洗手液、干手物品、速干手消毒剂等,手消毒 剂应标启用时间,在有效期内使用 □
4.7 中医诊室
4.7.1 诊室配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清洁剂、手消毒剂干手用品 □ 4.7.2 保持物体表面及诊疗床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如有污染及时更 换□
存在问题
5
检查项目
类别
4.8 新生儿室
3.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3.医院感染监测
3.2 消毒灭菌和环境卫生学监测
4.医院感染重点
部门
4.1 手术室
检查内容
2.2.2 医院感染监测 □ 2.2.3 无菌操作 □
2.2.4 安全注射 □ 手卫生 □
2.2.6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 □ 2.2.7 职业安全防护 □ 2.2.8 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 □
4.6.1 有消毒隔离制度 □ 4.6.2 布局流程合理,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
4.6.3 物品严格定位放置,标识明确;一次性物品与非一次性物品应分层摆放 □
4.6.4 确保无菌物品无过期;无菌物品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时间 □
4.6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处 4.6.5 耐湿耐高温器械与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
6
检查内容
4.7.3 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使用后按规定 清洗、消毒、灭菌 □ 4.7.4 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 4.7.5 针灸针具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 □ 4.7.6 火罐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 4.7.7 拔罐、刮痧、中药足浴等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相关器具和 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人一用一灭菌” □ 4.7.8 一次性针灸针具、中药足浴一次性塑料袋连同足浴液严禁重复使用□ 4.8.1 人员管理 4.8.1.1 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内设新生儿病房、隔离间、配奶间、沐浴间、 治疗室等,各区划分明确 □ 4.8.1.2 病室入口处设洗手设施并更衣,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并更衣, 换鞋、戴口罩,患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暂时停 止与新生儿接触 □ 4.8.1.3 患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的患儿应单间隔离,无条 件时同类疾病可同室隔离,护理人员固定、诊疗用品专用,医务人员接触患 儿前应加穿隔离衣,脱掉隔离衣以后方可接触其它患儿 □ 4.8.1.4 诊疗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 4.8.1.5 母亲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时不得接触或母乳喂养新生儿 □ 4.8.1.6 限制不必要的探视,确需探视时,探视者不得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接 触新生儿之前医务人员应指导探视者做好手卫生 □ 4.8.2 环境和物品管理 4.8.2.1 空气保持清新与流通,每天上、下午开窗通风各 1 次,每次 30 分钟。 通风不良时可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设施、设备 □ 4.8.2.2 墙面和门窗应保持清洁、干燥,无污迹、霉斑;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 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 4.8.2.3 治疗室、储藏室、病房、走廊、卫生间、污物间地面,每天 1 次使用 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污染时随时擦拭 □
定期召开会议 □ 如是:每年

会议记录 □
2.1.3 成立临床科室医院感染领导小组 □
2.1.4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1.5 按床位比配备人数符合要求 □
2.1.6 按照制度和流程实施监督检查,有检查记录 □
2.1.7 督导检查整改措施 □
2.2.1 消毒隔离 □
年月日
存在问题
1
检查项目
类别
2.3 医院感染培训
3.1.1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
3.1.2 开展目标性监测(手术部位、ICU 导管、新生儿) □ 3.1.3 发病率监测 □
3.2.1 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
3.2.2 每季度开展重点部门环境卫生学(空气、物面、医务人员手)监测 □
4.1.1 分区明确、流程规范、标识清楚、清洁卫生 □ 4.1.2 手术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清洗、包装、灭菌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
4.5.17 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并保存 □ 4.5.18 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结果合格 □
4.5.19 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结果合格 □ 4.5.20 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 4.5.21 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
4.8.4 配奶区消毒管理 4.8.4.1 配奶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患感染性疾病者在未治愈前不 得参与配奶工作 □ 4.8.4.2 配奶工作人员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配奶前应洗手,佩戴口罩、帽子 □
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检查表
县(市、区)
医疗机构名称:
检查时间:
注:检查结果填写说明:“是、有”在方框内填 1;“否、无”在方框内填 0。
检查项目
类别
1.1 医疗机构性质
1.医疗机构基本 1.2 医疗机构类别
情况
1.3 在岗人数
1.4 床位设置
2.医院感染管理 2.1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工作情况
2.2 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
4.1.3 耐湿、耐高温器械与物品应使用压力蒸汽灭菌 □ 4.1.4 物品灭菌后存放于清洁干燥的存放柜内。无菌物品无过期 □
4.1.5 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 4.1.6 清洁消毒用品应选择不易掉纤维的织物,不同区域宜有明确标识、分
开使用,用后清洗消毒并干燥存放 □ 4.1.7 麻醉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可复用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