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例 1 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 读图,回答(1)~(3)题。
(1)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货物④最佳运输方式是( )
A.公路 B.铁路 C.河运 D.海运
(3)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的货物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航空运输适合贵重、重量轻的物品,图 中③重量轻而价值高,适合航空运输。第(2)题,货物④重量 轻、价值低,运输距离较短,适宜公路运输。第(3)题,一般 重量大、价值低的货物不宜远途运输,这类货物若长距离运 输,离不开便利的海运或铁路交通,所以这类货物生产布局 受交通制约最明显。
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来考 条
虑,在背斜和向斜两种地质构造中应选择背斜,避开 件
向斜
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 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 地 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形 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交通线路的 条 限制很大,工程造价高,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陡 件 坡,无法避开陡坡、山地的地方可修建盘山公路 或隧道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
平原 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
地
关系
形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
山地 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弯曲或开
凿隧道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 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 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①是黄河中游地区,②是长江中游地区,③是西南地区, ④是西北地区。第(2)题,③地区是西南地区,该地区地形 崎岖,如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横断山区,地形复杂,成 为铁路建设的主要障碍。第(3)题,①地区是黄河中游地区, 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区,该地区最丰富的资 源是煤炭。
答案:(1)A (2)B (3)B
4.科学技术条件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 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 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2.交通线方案的比较方法
项目
内容
建设
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
成本 本等
路线 长短
包括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沿线
包括沿线村镇多少、规模大小、人口
频繁地区最
施和高效率的
为有利
运作服务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河港:河宽水深,位 城市交通干线
选 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 两侧,与市内
址 通便利的地方;海 干道系统和其
要 港:有背风、避浪、 他对外交通有
求 水深的海湾且交通便 方便的直接联
利的地方
系的地点
地形开阔平 坦,坡度适 当,天气较 好,地势较 高,距城市较 远但交通便利 的地方
用,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在比较时注意进行综合评价,
尤其要注意比较运费、运量、速度等几个方面的差异:
比较项目 运费由高到低 运量由大到小 速度由快到慢
运输方式 空运>公路>铁路>河运>海运 海运>铁路>河运>公路>空运 空运>铁路>公路>海运>河运
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 最适宜的使用范围,必须妥善组织安排,合理地协调使 用。 (1)空运: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 (2)公路:短途、量小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 货。 (3)铁路:远程、量大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 货。 (4)水运: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
特别提醒:(1)虽然自然因素的影响逐步减弱但仍是基 础因素。
(2)目前,经济因素的影响明显已成为决定性因素,而 技术始终是保障因素。
(3)“交通运输布局”注重宏观、强调主观安排;“交 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注重微观、强调客观存在。二 者都强调交通运输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第2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基本方法规律
二、评价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方法 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的条件,一般从自然条件、资源 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1.自然条件
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
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
地壳构造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地
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 质
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
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区位 因素
影响分析
社会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
因素 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 技术
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 因素
的威胁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一、如何选择运输方式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综合利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快
速、便捷地进行货物运输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 进行运输方式的选择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劣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只有通过比较掌握
各种方式的差异、特征,才能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的作
7.00
(1)表中序号代表黄河中游地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影响③地区铁路建设的主要障碍是( )
A.暴雨多
B.地形崎岖
C.河流众多
D.技术落后
(3)①地区铁路运输量最大的货物是( )
A.铁矿
B.煤炭
C.粮食
D.木材
解析:第(1)题,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货运 方式不完全相同。四个地区货运相比较,长江中游地区水 系发达,适合运输,因此该地区以水运为主;黄河中游地 区因黄河的水运条件较差,货物运输以铁路和公路为主, 其中铁路最为重要,该地区运输的货物主要是煤炭。西北 地区以公路、铁路为主,该地区河流少,水运所占比重最 低。西南地区铁路、公路、水运差别较小,该地区铁路线 稀疏,以公路为主,同时水运也非常重要。因此综合衡量,
[答案] (1)C (2)A (3)B
对点运用 1 下表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黄河中游地
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
情况。据此回答(1)~(3)题。
地区
铁路
水运
公路
①
20.90
2.80
14.60
②
14.50
27.70
15.20
③
10.40
10.80
19.10
④
9.70
0.60
答案:(1)河流 煤铁资源 (2)①区域。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 利,水源充足。 (3)交通(铁路的修建)。
第2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 探究点四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 市的几何中心处,但更多的是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 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如下图: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入港航道 受自然因素影响 受地形、气
要有足够 较小,但要求地 候、地质、 自然因素
的深度和 势开阔平坦,位 水文等影响
宽度 置适宜
较大
港口
汽车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航空港
腹地条件和城
人口稠密,
市依托影响较
经济、社
数量、密度、规 经济发达,
大。另外还需
会、技术
模受经济发展水 人流、物流
完善的配套设
因素
平制约
三、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选址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特别提醒:商业中心的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 区(前者取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后者取决于人口密 度、数量和消费水平); (2)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的集散。
3.综合考虑运输距离和运费确定运输方式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 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 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短途——公路活物、鲜货 远距远程航铁 水空路 运运量大 大— 铁水—路运航——空——高低运费
特别提醒: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通达性是运 输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因此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除 了上述要求外,还应考虑运输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实际 交通状况,即现有交通条件;尽量减少调运过程中不 必要的中间环节和重复运输。
相关运用2 读“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和 ________。
(2)你认为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较早,请说 明你的理由。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旧城区沿河分布,且附近 有煤铁资源,这是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旧城区①区域 和②区域相比较,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应该最早形 成;由新城区沿铁路线分布可知,新城区是随着铁路的修 建而兴起的。
气
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
候
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
条 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
件
航空港应选择能见度比较好的地区
2.资源条件 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资源的 开发需要有便利的交通作保证。 3.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 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 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