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5第二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4)
05第二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4)
已经商品化的非共沸混合物,依应用先后在400序号中 顺次地规定其识别编号。
2008.1.3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七、常用的制冷剂
无机物(氨)
应用较广的中温制冷剂,沸点-33.3℃,凝固点-
77.9℃; 有较好的热力学性质和热物理性质。单位容积制冷能力 大,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适中,制冷效率高; 对环境友好。ODP值和WGP值为0; 有毒,可燃,安全分类B2; 与水互溶,但要求液氨含水量不超过0.12%; 对材料有限制,不允许使用铜及铜合金; 在矿物油中溶解度小。
2008.1.3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氟里昂(R134a) 热工性能接近R12,可作为其替代物。 R134a不含氯原子Cl,其ODP=0,但GWP=1300; 标准沸点为-26.5℃,-15℃时蒸发压力为0.164 MPa,+30℃时冷凝压力为0.770MPa; 绝热指数为1.11,在相同工作参数下压缩机排气 终温与R12相近,压缩机气缸无需用水冷却; 对普通橡胶有更强的易膨胀湿润特性,所以密封 材料宜采用氢化丁腈橡胶、氯化橡胶; 对润滑油有特殊要求,不与一般润滑油亲和,常 采用聚酯合成润滑油(POE)或烷基苯润滑油 (AB)
碳氢化合物(烃类) [Hydrocarbon] 烷烃类
编号 与氟利昂编号方法相同
甲烷(CH4)
乙烷 (C2H6)
举例
烯烃类
R50 R170 R1150 R1270
编号 R1+氟利昂编号方法
举例 乙烯 (C2H4)
丙烯 (C3H6)
2008.1.3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共沸(液体)制冷剂[Azeotropic Mixture Refrigerant]
全卤代烃,分子中只含有氯、氟、碳原子,称为氯 氟烃,简称CFCs;如R11,R12,R13等; 氢氯氟烃,分子中除氯、氟、碳原子外,还有氢原 子,简称HCFCs,如R22; 氢氟烃,分子中没有氯原子,而有氢、氟、碳原子, 简称HFCs,如R134a。
2008.1.3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制冷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2008.1.3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氟里昂(R123)
热工性能接近R11,排气温度低于R11; 其ODP=0.02,GWP=93,目前是替代R11的较好
的制冷剂; 有毒性,安全级别为B1; 标准沸点为27.87℃,-15℃时蒸发压力为 0.016MPa,+30℃时冷凝压力为0.110MPa;
坏处:
溶解使润滑油粘度降低,影响润滑作用; 制冷剂的压力—温度特性偏离,使蒸发温度 升高; 沸腾时泡沫多,使蒸发器的液面不稳定。
2008.1.3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制冷剂与其他材料的相容性要好
对金属和其他材料,如橡胶、塑料等无腐蚀与侵蚀 作用。(氨制冷机中对铜有特殊要求;橡胶、塑料 的溶解和膨润作用。)
2008.1.3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冷凝压力太高引起下列问题
压缩机、冷凝器等处于高压下工作,设备强度
要求高,导致壁厚增加,造价上升; 制冷剂泄漏的可能性增大; 冷凝压力过高,必然增大压缩机的耗功量。
2008.1.3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单位容积制冷量要大
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量qv大,相同制冷量, 相同工况下,压缩机尺寸越小。
热力性能 物理化学性能 安全性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臭氧层破坏 温室气体排放
2008.1.3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二、制冷剂热力学性质
制冷效率要高
选用制冷效率高的制冷剂可以提高制冷 的经济性
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适中
蒸发压力:在一定的蒸发温度下的蒸发 压力最好接近或稍高于大气压力。 冷凝压力:常温下制冷剂的冷凝压力不 应过高。
2008.1.3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燃烧性
按最低燃烧极限(LEL)值分为1、2、3三类。 最低燃烧极限(LEL):能够在制冷剂与空气的
均匀混合物中传播火焰的制冷剂最小浓度。 (25 ℃ 、101kPa,体积百分比) 第一类:在18℃、101kPa大气中无火焰传播的 制冷剂。 第二类:在21℃、101kPa条件下,LEL值 >0.1kg/m3、燃烧热低于19000kJ/kg的制冷剂。 第三类:在21℃、101kPa条件下,LEL值 ≤0.1kg/m3、燃烧热大于19000kJ/kg的制冷剂。
2008.1.3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蒸发压力低于大气压力,引起下列 问题
空气容易渗入制冷系统中
空气本身热阻较大,将影响蒸发器和冷凝器的
传热效果; 对于氟利昂制冷系统,空气中含有水分,有可 能造成制冷系统的“冰塞”,水和空气会对金 属发生腐蚀,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空气等不凝性气体进入系统后,还会造成压缩 机排气压力升高,压缩机的耗功量增加。
2008.1.3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非共沸(液体)制冷剂[Nonazeoropic Mixture Refrigerant]
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冷剂按一定的比 例混合而成。在定压下气化或液化过程 中,蒸气成分与溶液成分不断变化,对 应的温度也不断变化。
编号
举例
R4XX R407c R32/R125/R134a(23:25:52(%)) R404a R125/R143a/R134a(44:52:4(%))
2008.1.3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低毒性
高毒性A3B3A2源自B2A1B1
六、制冷剂命名
无机化合物:简写为R7() 卤代烃(氟利昂)和其他烷烃类:简写为: R(m-1)(n+1)(x)B(z) 非共沸混合物:简写为R4() 共沸混合物:简写为R5() 非饱和碳氢化合物:简写为R()
2008.1.3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R407c
由R32/R125/R134a按质量百分比23%/25%/52%组
2008.1.3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一、制冷剂的发展
制冷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30年到1930年,主要采取NH3、CO2、
SO2、 空气等天然制冷剂,有的有毒,有的可燃,有的效率很 低。当出现了CFCs和HCFCs制冷剂后,实现了重大的第一 次转轨。(效率、安全问题) 第二阶段:从1930年到1990年,主要采用CFCs和HCFCs等 合成制冷剂。使用了40多年后,发现这些制冷剂破坏臭 氧层。出于环保的需要,不得不被迫实现第二次转轨。 (环保问题) 第三阶段:从1990年至今,进入以HFCs制冷剂为主的时 期,兼顾寻找替代物。(环保问题) 目前,由于HFCs制冷剂的GWP大都在1000以上,国外有些 专家担忧,会不会过了若干年后,又发现HFCs制冷剂有 什么新的问题,又重蹈第二阶段的错误。
2008.1.3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氟利昂
氢、氟、氯原子数对其性质影响很大。
CCl4(R10)
Chlorine: 氯 Fluorine: 氟 Carbon: 碳 Hydrogen: 氢
氯氟烃CFC 含氢氯氟烃 HCFC
可燃性增大
CH4 (R50) 氢氟烃HFC
2008.1.30
CF4 (R14)
但不是绝对的
临界温度要高,凝固温度要低
2008.1.30
临界温度高,便于用一般冷却水或空气进行 冷却; 制冷循环的工作区越远离临界点,制冷循环 节流损失越小,制冷系数较高 凝固温度低可以得到较低的蒸发温度。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三、制冷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制冷剂与润滑油的互溶性
好处:
在换热器表面上不会形成油膜; 润滑油可随制冷剂一道渗透到压缩机各个部 件,形成良好的润滑条件;
第二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本章内容
§2-1 制冷剂 §2-2 载冷剂
学习要求
掌握常用制冷剂的性能; 掌握常用载冷剂的性能;
熟悉制冷剂的表达方式;
了解制冷剂的种类;
了解制冷剂、载冷剂的应用趋势。
2008.1.3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第一节 制冷剂
什么是制冷剂?
制冷剂——在制冷装置内完成 热力循环制冷的工作物质。
制冷剂的导热系数、放热系数高
可以减少蒸发器、冷凝器的传热面积,缩小设备尺 寸。
制冷剂的密度、粘度要小
可减少制冷剂管道口径和流动阻力。
2008.1.3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四、制冷剂的其他性质
制冷剂应无毒,不燃,不爆炸,价廉易得
制冷剂与大气环境
ODP(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大气臭氧 层消耗潜能值。以R11为基准值,人为规定其 值为1.0; 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全球变暖 潜能值。以CO2为基准值,人为规定其值为1.0。
2008.1.3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氟里昂(R22)
无毒、无味、不燃不爆、热稳定性好; 对臭氧层稍有破坏,ODP=0.034,GWP=1900,是目
前通用的过渡制冷剂,但最终会被淘汰。 工作压力适中,标准沸点为-40.8℃;单级压缩制 冷蒸发温度可达-40℃; R22在-15℃时的蒸发压力为0.295MPa,+30℃时冷 凝压力为1.19MPa,属中压中温制冷剂; 易溶于环烃族润滑油。但低温时有限溶于润滑油; 溶水性较强,系统中含水较多时会发生“冰塞”; 对天然橡胶有侵蚀作用,在R22装置中一般采用氯 丁橡胶、尼龙和氟塑料作密封材料。
[Halocarbon Refriger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