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苑
皇竹草。
又称皇草。
属禾本科多年生牧草.由象草和美洲狼尾草杂交而成。
因其优质高产。
被誉为“草中之王”。
故又得名王草。
目前已在海南、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引种成功。
皇竹草作为一种高产优质饲草。
深受欢迎。
1、植物学特征
皇竹草植株高大。
直立株丛。
株高5米左右:茎祖约3.5厘米。
茎节数20—30个。
节间长9—15厘米。
茎节被叶鞘包被。
着生1个腋芽和1个叶片.叶片宽大,长60~l2O厘米。
宽3.5~4厘米。
密集圆锥花序。
长2O一3O厘米。
但在云南、四川、湖南等地表现为营养生长。
终年不开花。
皇竹草根系发达。
根长可达3米。
2、主要特性
(1)再生性好.产草量高。
皇竹草属于高光效植物。
光合速率远远大于同类型牧草。
每天积累的干物质是象草的1.5—2倍。
在中等施肥条件下。
每篼分蘖30~50株。
1年割青4—8次。
每亩产量高达10~15吨。
(2)营养价值高。
适口性好。
皇竹草幼嫩时其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高达l8.46%:植株叶多茎少,叶片
2
宽大。
拔节前茎节比l:1.62。
拔节后茎节比为l:1.23:茎干富含叶汁、糖分。
叶质柔软、刺毛少。
是饲喂牛、羊、兔、鱼的优质饲草。
尤其作为牛、羊等反刍动物的青饲料.效果极佳。
(3)抗逆性强。
适应性广。
皇竹草能在多种土壤、多种气候条件下生长。
在云南。
即使海拔2O00米以上地区种植仍表现良好。
目前已在南方近10个省市引种成功。
且皇竹草根系发达,侵占性强,还可用于水土保持。
(4)易于繁殖。
使用年限长。
在我国。
皇竹草以营养体繁殖为主.只要含有l~3个茎的节段便可用于栽种。
而且当年长出的茎段。
当年就可用于扩大繁殖。
皇竹草一旦栽种成功。
可连续收割6年左右。
3、高产栽培技术
(1)选地与整地。
皇竹草好高温、喜水肥、不耐涝。
因此。
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7卜良好、向阳的土壤。
种前深耕3O~40厘米。
清除杂草、石块等物。
将土块敲细后平整土地。
开穴。
株行距为4O~15厘米.穴深25~30厘米。
留作种茎用的株行距为80一l00厘米。
穴中施入腐熟农家肥作基肥。
每亩施
2002年第11期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皇竹草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任键, 戴微然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650201
刊名:
农村实用技术
英文刊名:NONGCUN SHIYONG JISHU
年,卷(期):2002(11)
被引用次数:3次
1.新型皇竹草超高产栽培技术(三)[期刊论文]-农村百事通2006(4)
2.新型皇竹草超高产栽培技术(一)[期刊论文]-农村百事通2006(2)
3.黄纯柏.杨贤芬皇竹草高产栽培技术[期刊论文]-云南农业2004(11)
4.韦仲烈皇竹草的种植方法[期刊论文]-养殖技术顾问2003(8)
5.周俊杰.邝先松.李师阳.魏本柱.宋祥兰.Zhou Junjie.Kuang Xiansong.Li Shiyang.Wei Benzhu.Song Xianglan 皇竹草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试验初报[期刊论文]-中国林副特产2007(5)
6.邝先松.曾赣林.宋祥兰.宋瑞萍皇竹草特性及其栽培技术[期刊论文]-林业实用技术2006(7)
7.皇竹草的选育栽培技术[期刊论文]-湖北畜牧兽医2009(8)
8.江成海.谢志明.肖池敏.周世玲皇竹草栽培利用技术[期刊论文]-贵州畜牧兽医2003,27(1)
9.骆信志.刘玫伶皇竹草利用及栽培技术[期刊论文]-中国种业2001(6)
10.赖自武皇竹草种植技术[期刊论文]-云南农业2003(1)
1.李德明.刘金祥.孙进武刈割频率对皇竹草产量及其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期刊论文]-广东农业科学 2010(5)
2.朱旺生.左瑞华.吴进东皖西地区皇竹草越冬保种与生物学特性观测[期刊论文]-种子 2009(4)
3.于德海.王宁喀斯特地区皇竹草繁育技术及其综合效益研究[期刊论文]-贵州科学 2007(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ncsyjs20021101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