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南亚
一、地理位置
(一)纬度位置:
1、可用于定位的经线有70°E和90°E,纬线用10°N、20°N和30°N
2、南亚大部分在10°N~30°N之间
3、南亚: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
南亚次大陆: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所以又把南亚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它仅指大陆上的五个国家。
(二)海陆位置:南亚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
二、范围
内陆国尼泊尔、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三、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特征
1、南亚的地形特征:主要有三大地形区,分别是
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略成弧形的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南部高原——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以及高原两侧的东西高止山脉
2、南亚和东亚的地形特征比较:
(1)东亚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有东部和西部两大地形区;西部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东部沿海以平原、丘陵为主
(2)南亚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坦荡,主要有三大地形区,北部以山地为主,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二)河流
2、主要河流:印度河:源出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流后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处形成巨大的恒河三角洲。
(三)气候
1、南亚地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热带占了大部分地区,主要有三种气候类型:(1)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雨季(6月——9月)和旱季(10月——次年5月),分布在南亚大部分
(2)热带沙漠气候:南亚西北部,全年炎热干燥。
(3)高山气候:南亚北部(斯里兰卡岛南部和马尔代夫群岛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2、世界雨极在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成因是该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3、比较南亚与东亚的季风气候在成因、风向、特征上的不同:
(1)成因: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风向:东亚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南亚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
(3)特征:东亚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或低温)少雨,雨热同期;南亚的特征是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雨季(6月—9月)和旱季(10月—次年5月)
4、南亚多水旱灾害的原因:为南亚带来丰沛降水的主要是西南季风,水旱灾害多发是由于西南季风进退异常或是势力强弱发生变化造成的。
具体表现为有的年份西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有的年份西南季风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水灾。
四、人文地理概况
(一)宗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
(二)人口: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有3个国家人口超过一亿。
以白色人种为主。
五、重要国家——印度
(一)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可用80°E和北回归线进行定位
2、海陆位置:位于南亚的南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之间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印度的地形特征:
印度大部分位于印度半岛上,地势南高北低;
地形以高原为主,分布在印度的南部,北部分布有恒河平原。
2、重要河流: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为雅鲁藏布江)
(三)人文地理概况
1、人口: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人口数量超过10亿;白色人种;
2、农业:
(1)印度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耕地面积大(国土一半,耕地面积亚洲第一);
土壤较为肥沃(农耕历史悠久);
水热充足;
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2)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棉花、茶、黄麻等。
农作物的分布地区及成因: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需要较多水分)
小麦: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耐旱能力强,有灌溉水源)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地区(起伏缓,降水较少)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地势低平,气候潮湿)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茶需要多雨的气候和排水良好的低山坡)(3)如何认识印度在人口、粮食、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要工业区:以东北部的加尔各答和西部孟买为中心的传统工业(棉、毛纺织、重工业);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电子、软件业、原子能、航天)。
第二部分中亚
一、地理位置
(一)纬度位置:
重要经线:60°E
重要纬线:40°N、50°N
三、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
(一)地形特征:以平原、丘陵为主,东南部是与中国接壤的帕米尔高原,东部天山山脉,北部为丘陵,西部和中部是广阔的平原。
主要地形区——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卡拉库姆沙漠、天山山脉
(二)中亚大部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成因是深居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
(三)中亚地区的主要植被是荒漠、草原,自然带的名称温带荒漠带和温带草原带。
(四)河湖
(1)类型: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内流湖。
(3)咸海不断的缩小的原因:
人为原因:人们大量引用阿姆河、锡尔河的河水灌溉土地,种植棉花。
棉花产量成倍增长,流入咸海的水量却日趋减少。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强烈,水面逐渐缩小
导致咸海水中盐度越来越高,已丧失了调节气候的功能。
四、人文地理概况
(二)农业:
1、中亚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中亚北部和西部平原,耕地面积广大;
中部、南部牧场广阔;
光照充足;
地广人稀
2、中亚主要的农业部门有灌溉农业、畜牧业(荒漠畜牧业和山地畜牧业)。
畜牧业分布面积广大,因为这里气候干旱,有着广阔的天然草场。
3、中亚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分布在年降水量较多的半干旱地区,即中亚的北部谷物、小麦区;也有水稻的种植,分布在灌溉水源的锡尔河和阿姆河的沿岸地区。
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锡尔河和阿姆河的上游地区和南部山前地区。
主要的畜产品有细毛羊和羔皮羊,在中亚国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4、中亚地区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1)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热量充足
(2)平原广大,地势平坦
(3)有锡尔河、阿姆河可以灌溉,灌溉条件好
(4)秋季多晴天,对棉花后期生长有利
(三)工业:
1、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石油:里海沿岸
煤:哈萨克斯坦北部、吉尔吉斯斯坦。
铁:哈萨克斯坦中部。
2、工业发展状况:采矿业、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棉纺织工业、地毯纺织和畜产品
加工业都比较发达;
木材缺乏,许多机械制品、轻工制品需要进口。
[注意]中哈石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里海港口城市阿特劳,横穿哈全境,再从阿拉山口至中国新疆的独山子,总长3088公里(中国境内270公里),设计年输油量5000万吨。
工程分三期完工,2003年完成一期工程阿特劳——肯基亚克石油管道,全长448.8公里。
2005年完成二期阿塔苏——阿拉山口石油管道建设,全长1000公里。
三期继续建设肯基亚克——阿塔苏石油管道建设,全长1300余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