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中亚与西亚
觀光業:由於印度濃厚的風土民情,以及豐富的歷 史遺跡,使觀光旅遊業的產值逐年成長,成為印度 的重要財源之一。 階級制度:印度的階級制度嚴明,貧富差距與教育 資源不均,軟體人才和文盲呈兩極化分布,全國近 四億的貧民對印度的經濟發展,影響重大。
巴基斯坦與孟加拉
農業人口均占該國就業人口的六成以上,農業生產 同受天災所苦。 巴國是旱災頻仍,孟加拉則是水患連年。 巴國的財政狀況不佳,過去長期與印度對峙的結果, 軍費支出浩繁,近年來已謀求和談之途,加強經濟 建設。
產業
南亞的經濟以農牧為主體,集中在中部大帄原與 德干高原地區。 除稻米、小麥等糧作外,經濟作物如棉、麻、茶 葉等生產加工很盛,早在英國殖民時期便行銷海 外,與礦產原料同為輸出大宗。
印度
發展工業
印度獨立後,利用德干高原東北側的煤、鐵等豐富的 資源,發展鋼鐵和機械工業。
1990年以後,更由於政府的支持,加上在英國殖民時 期所奠定的語言優勢,配合完整的培育制度,造就了 軟體產業方面的人力優勢。
以色列
國土面積不到臺灣的一半,人口僅650餘萬人,天然 資源不足。 自1948年建國以來,即發展技術性工業,是西亞少 數的高科技國家之一。
軍事工業的研發與外銷也是重要財源。
耶路撒冷為世界知名的宗教聖地,也是西亞觀光旅 遊的重點。
其餘國家多屬初級產業的經濟型態
約旦、黎巴嫩等國家,因輸油管線通過或提供港口 輸出石油而有額外收益。 中亞五國,在前蘇聯時代,棉花是最主要的經濟作 物。近年來,由於鎢、鉻以及天然氣等天然礦產原 料的陸續開發,經濟發展也轉型為工礦產業,其中 以哈薩克的表現較為突出。
人文與經濟
人口
南亞各國大多人口眾多,高出生率的人口結構導致 經濟負擔沉重。 貧困和醫療資源缺乏,也使得居民帄均壽命不高, 老人和嬰兒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宗教信仰
印度人主要信奉印度教。
巴基斯坦與孟加拉為伊斯蘭教。 斯里蘭卡則是佛教。 印巴兩國因文化與信仰上的差異以及領土紛爭,迭 有摩擦對峙,成為南亞政局的焦點。
伊朗與伊拉克因
受戰爭所累,工業基礎薄弱,尤其是伊拉克,受波 斯灣戰爭戰敗影響,政局動盪,經濟發展幾近停滯。 油產豐富的科威特因人口少,帄均每人所得的油礦 收入豐厚,成為西亞地區帄均GDP最高的國家。
非產油國(土耳其與以色列的經濟發展程度較為 進步)
土耳其
地處歐亞交界,一向以農牧產品著稱於世,如安哥 拉羊的毛紡、煙草與地中海型作物的輸出等。 工業發展快速,汽車製造、家電、機械產品成為主 要出口項目,與歐盟間的貿易關係密切。 舊都伊斯坦堡以及古城特洛伊,都是著名的觀光景 點。
斯里蘭卡
經濟原以輸出茶葉、橡膠等熱帶栽培業為主。
近年來利用鄰國原料發展成衣加工業。
藍寶石礦,品質世界第一。
馬爾地夫
位在半島南方的印度洋上,全境由珊瑚礁島所組成, 帄均海拔高度僅約1公尺,陸地面積(298帄方公里) 約與臺北市等同。 經濟收入以觀光旅遊及航運為主,2004年受「南亞 大海嘯」影響,首都土地曾淹沒近半,目前正進行 海堤建設與人口後遷等善後工作。
亞洲(二)
── 南亞、中亞與西亞
一 南亞概述
自然環境
地形:南亞以印度 半島為主體,地形 可分為三部分,分 別為北部橫列的喜 馬拉雅山脈,中部 印度河與恆河沖積 成的帄原,以及南 部的德干高原。
南亞地形圖
氣候
全境高溫多雨,乾溼分明。雨季集中6-10月,冬季 時因高山屏障,11月至次年2月乾燥而涼爽,3-5月 則因季風轉換回暖,氣候乾熱。 北部山地除形成高地氣候外,迎西南季風所造成的 地形雨,也使得位於喜馬拉雅山腳下的恆河流域降 水豐沛。 位在迎風坡的乞拉朋吉,年雨量高達12,000公釐, 居世界之冠。 下游的孟加拉則因位居大河入海口而水患頻仍。 半島西北側的印、巴邊境,因水氣不足呈現沙漠景 觀。
二 西亞及中亞概述
自然環境
西亞
地形:以高原為主 體,景緻單調而荒 涼,在底格里斯河 與帅發拉底河兩河 流域間,有狹長的 美索不達米亞帄原 。 氣候:因副熱帶高 壓籠罩,為乾熱的 熱帶沙漠氣候,只 有西側鄰近地中海 與黑海的邊緣,冬 雨稍豐。
西全境為一距海遙遠、 氣候乾燥的盆地,三面有山地、高原圍繞,僅西側瀕裏 海沿岸一帶地勢較低。
中亞地形圖
人文與經濟
自古以來,西亞與中亞地區就是游牧民族活動的空 間,為歐亞文化的交會地帶,位置重要。 因族群和宗教信仰不同,以及石油資源等因素,造 成西亞在政治、軍事上的不穩定。
大多數篤信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與信奉猶太教 的以色列,因宗教、族群與領土問題而時有衝突發 生。 兩次波斯灣戰爭,也突顯了石油產量占全球近四成 的西亞,對世界經濟的重要性。
由中亞與西亞各國的經濟型態來看,可簡化成兩 類
產油國
西亞的產油國家多臨波斯灣,在二十世紀初陸續 發現油礦後,國家的歲收大增,幾乎成為各國財 政的主要來源。 聯合其他地區的產油國共同成立石油輸出國家組 織(OPEC),對全球石油價格有著舉足輕重的影 響。
沙烏地阿拉伯
石油的蘊藏量、產量均為世界第一,油礦收入除了 可增加農業投資外,對國民教育與醫療體系的改善 也不遺餘力。 境內的麥加與麥地那均為伊斯蘭教之聖地,在阿拉 伯世界的地位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