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上装)
(1)立领的立体造型原理
做一个直线式立领实验。先修正衣片的后领圈弧线,即抬高 后颈点0.3cm。裁剪一块长方形的面料,长度等于前后衣片领 圈的弧线长度之和,宽度是一设计值,一般≦6cm。长方形的 领子与衣身缝合在一起,其着装效果就如图(c)所示。领的上 口远离脖子,与脖子之间存在许多空隙,
• 直立领
如果将脖子与领子之间的多余空隙以省道的方式掐起 来,就成为与颈部形态特征相吻合了。注意观察领子领 片的上下端由于叠合都由原来的直线转化为弧线,领子 的上端线变成凹弧,长度比原先有所减短;领子的下端 线由直线变为凸弧,长度不发生变化。如果将领上口的 空隙量叠合得再多一些,上口更加贴紧脖子,
(3)立领的平面结构设计方法
第四章 袖子的结构设计
第一节 袖窿及袖子的结构设计
一 袖子的分类 袖子可分成两大类: 无袖: 有袖:短袖 中袖、中长袖 长袖:宽松袖、合体袖、连身 袖
二 袖窿的设计原理
袖窿的形状设计来源于人体腋 窝的截面形状。腋窝呈蛋形。要把 人体腋窝的立体形状转化为平面袖 窿,一种方法是确定前胸宽和后背 宽,文化式原型的前胸宽计算公式 为B/8+7.4cm,后背宽为 B/8+6.2cm,窿门宽为B/4-7.6cm; 另一种方法是确定前后冲肩量。
1)普通立领 结构制图步骤如下: ①画两条垂直相交的直线,在竖直线上直接取立领的 领宽,这里为4cm。 ②在水平线上从左到右以前后领圈线长度之和取点, 此点即是前中心点,竖直向上取起翘量1.5一2cm。
③将水平的直线分成三等分,连接靠 前中心的等分点与起翘点,然后过起 翘点作连接线的垂线,在垂线上取 3.5cm,常见的前领中心宽度小于后 领中心0.5cm。 ④以微凸的弧线画顺领底口线,用与 领底口线相类似的弧线画顺领上口线。 ⑤为使立领成型后,领前中心能竖直, 即与前门中心呈平行,将领前中心线 撇进约0.3cm。
第二节 无袖
一 正常肩点附近:用于日常服装中,腋下点上抬1cm 左右, 使服装不暴露。
二 小于肩点: 常用于礼服中,裸露较多。袖窿设计自由。
三 大于肩点:腋下点一般要下降,下降的 程度视款式的合体情况决定。
第三节 短袖
一般短袖的长度在原型袖片上取袖肥线下 5~8cm。
1 普通短袖
2 变化短袖ຫໍສະໝຸດ 二 宽松型连身袖宽松型连身袖的结构特点:
袖山高小于12;袖口加大; 角度减小,袖中线向上抬高; 袖窿开深,袖山降低的部分可作 为袖窿开深量。
前后袖山高一定要相同,但袖 中线的角度前后可有差异。 例:袖长=55,袖口=28
三 合体型连身袖
合体型连身袖的结构特点:
袖山高14~15;袖口稍小; 角度增加,袖中线向下降低; 后袖缝可作肘省。
前后袖山高一定要相同,但袖中线 的角度前后可有差异。
作业: 1、克夫短袖 2、女衬衫泡泡袖
3、两片合体袖: (前AH=23,后AH=24.5 ,袖山高 =16,袖长=58,袖口=25,前 借量:2,后借量:1 )
第五章 领子的结构变化
领子的造型一般可分成以下几类: 无领:只有领圈没有领身 有领: (1)立领:只有领底没有领面; (2) 翻领:领面领底连在一片上,如女 衬衫领; (3)企领(男衬衫领):领面领底是分 开的; (4)平领(坦领):只有领面没有领底,如 铜盆领; (5) 翻驳领:由驳头和领子(折领)组合 在一起,如西装领。
(2)翻领的平面结构设计原理
在翻领的平面制图中,习惯以直上尺寸来量化翻领领底口线的凹度,如 图选取了A,B,C三个样板,直上尺寸分别为1.5cm,4.5cm,7.5cm,各 自以三种不同的线型表示。各个样板的成型效果图也由图给出,仔细观察可 知直上尺寸越小,领底口线的弧度越小,领外口弧线越短,成型后领子的领 座越高,如图(a)的效果;反之,直上尺寸越大,领底口线的弧度越大,另 外口弧线的长度越长,成型后领子的领座越低,越趋向于平领造型,如图(c) 的着装效果。
3、横开领、直开领同时加宽加深: 领窝线的设计可以不受限制,前后领 线配合以美观为主。一字领的直开领 可以高于标准领口线,但必须适当扩 展领口宽度。
a.U形领
b.船形领(一字领)
c.方领口
第二节 立领
1.立领的结构设计 立领是指从领口线起始,沿着脖 颈立起来,只有领座,没有领面。立 领造型简洁,非常实用,是我国传统 服装——旗袍的专用领型,故立领在 国外就被称为中式领。
着装效果如图所示。从图中可见,装领线外露明显,下 翻困难。如果在长方形领的外领口剪切以加长领外口线的长 度(见(a)),经过剪切,领面就完全可以盖住领座。图(b)是经 立体剪切后的领子的平面展开图,由图可以看出,领子的样 板已经由原先的长方形转变为现在的带有弧度的形状了。领 子底口线的长度没有改变,但形状已由原来的直线变化为一 条凹弧线,领外口线由原来的直线变为凸弧线,且长度变长。 由此得知,领底口线弧度的凹度大小是制约翻领成型后立体 造型的关键。
A为合体的袖窿 和袖子 B、C为较为宽 松的袖窿和袖子 D、E为宽松的 袖窿和袖子
三 袖山高与袖肥的关系: 在AH不变的前提下,袖山越高,袖肥越小, 袖子越合体;袖山越低,袖肥越大,袖子越宽松。 袖山高范围: 宽松的袖山高在9cm以下; 比较宽松的袖山高10~12cm; 比较合体的袖山高在12~15cm; 合体袖的袖山高在15cm以上。 四 袖山高与袖窿深、贴体度的关系: 低袖山的袖子结构,对应的袖窿应开得深度大, 宽度小,呈窄长形,袖子和衣身较为宽松; 高袖山的袖子结构,对应的袖窿应深度浅,宽度 大,形状接近原型袖窿。袖子和衣身较为贴体。
(3)翻领的平面结构设计方法:
①根据款式的领子特征修正衣片的领圈线,前后侧颈点都挖大 0.5cm,前颈点下降2cm。 ②画垂直相交的两条直线,在竖直线上取直上尺寸,即领座高、 领面宽,直上尺寸的选择通常凭经验确定,2一4cm是常用的数 值,一般都能形成外观优美的领型。
③过直上尺寸点作竖直线的垂线,在此垂 线上取后领圈弧线长度,再过此末端点以 前领圈弧线长度向水平线截取一点,此点 即为领子的前中心点。为了翻领的领底口 弧线在前中心部分与衣片的领圈线比较接 近,取三等分点下凸0.3cm取弧线。 ④在竖直线上取领座高3cm和后领面宽 4.5cm,最后依据领尖的大小和角度设计 出理想的领外口线。领外口线是一条设计 线,取决于领子的形状。
大(大起翘立领)
第三节 翻领
翻领是由一片领组成的翻领、底 领两部分。翻领是指后面有领座,而 前面沿着翻折线自然消失的关门领。 翻领根据衣片领圈开口的大小、领座 的高低、领宽的大小、领尖的形状以 及所使用材料的不同有很多种变化, 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1)翻领的立体造型原理 以翻领的领座高和领面宽之和为宽、 前后衣片的领圈弧线长之和为长作一 长方形的样板,再以此样板裁剪长方 形的面料缝合到衣身上。
2)旗袍领(见图) 旗袍领是我国传统女装——旗袍的 特用领型,也常见运用在其他的中式 服装上。
3)翘度较大的立领 这款立领是比较趴向脖子的,也就是领子 的倾斜程度较大。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选 择大一些的起翘尺寸,同时注意要相应地挖 大衣身的领圈,否则可能会出现太抱紧脖子 的弊病。
大翘度立领
大翘度立领
两片合体袖: 前AH=22, 后AH=23 袖长=56, 袖口=24 前借量:3, 后借量:1.5。
两片袖结构设计时注意以下细节:
1、袖山为较贴体风格,袖山高尺寸在15~19cm, 袖身为弯身型,即袖身往前偏。先设计好成型 袖,再设计前后袖缝借量。由于袖缝露在外面 不美观,最好能把它藏在腋下,所以小袖借量 给大袖,这就是大小袖的互补。一般偏量0~5, 常用前袖缝偏量在2.5~3.3cm之间,根据面料 风格及熨烫性能而异,归拔性能好的面料,偏 量可大些,反之则小些。 2、后袖缝偏量一般从上面1.5cm左右逐渐过渡到 袖叉处消失。由于前后袖缝偏量都不大,反射 前后大小袖片上的前后袖缝长度差异也不大, 制作袖子时稍作拉伸或归拢处理即可。 3、以中等厚度面料为例,袖山吃势控制在2~ 3.5cm。
第五节
一 一片合体袖 (袖口尺寸=25cm)
1袖中线向前移2cm; 2前袖口=袖口/2-1; 3后袖口=袖口/2+1; 4画出肘省,省量是前后 袖弧线差量。
合体袖
转省
二 两片合体袖
在从平面到立体的 造型原理上,断缝比收 省更能达到理想造型效 果。因此,通过肘省转 移而得到的两片袖结构 比一片袖造型更加丰满 美观。
第六节 连身袖
连身袖是指衣身的某些部分和袖子 连成一个整体的袖子。在连身袖中,首 先袖山高仍是连身袖结构的制约因素, 这一点和以前讲的袖山高制约袖型的原 理是吻合的。其次,袖中线与肩点的角 度影响着袖与衣身的贴体程度,同时它 和袖山高互为制约,对连身袖的宽松与 贴身度的选择起指导性的作用。 连身袖结构中要注意的两个方面: 一是袖山高,二是袖中线和肩点水平线 的角度。
连身袖
一 中性连身袖
中性连身袖的画法: (袖长55,袖口26, 袖山高12 ) 1 在后片的肩点引出水平线和垂直线构 成90度夹角,作角平分线,长度为实际的 袖长,此线为袖中线。 2 袖中线上取袖山高为12,并从袖山高 的落山点作袖中线的垂线为袖肥线。 3 按照连身袖的款式要求,画出连身袖 后片的公共边线切于后腋点(G点附近), 从后腋点至袖肥线上画弧,弧长与后片公 共边线以外的袖窿剩余部分相同,弧度相 同,方向相反,由此确定前袖肥。 4 后袖口为1/2袖口。 5 前连身袖的纸样处理与后片相同。
开,画顺袖山弧线和袖口弧。
6 半袖:袖长为8cm,先作出较为贴体的袖山,不用作出
袖身。然后根据效果图确定袖长作横向分割线,修顺袖口线。 因半袖衣身袖窿下半部分为没有装袖子的无袖形式,所以衣 身袖窿深线不宜开得太低,一般在腋下点上抬1cm。
第四节 宽松袖(中、长袖)
女式衬衫袖的袖山较为合体, 袖山高可取12~14cm, 袖中线为直线,袖山弧线 的吃势控制在1.5cm左右。 袖长=56,袖口=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