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盾构渣土池施工方案

盾构渣土池施工方案

##轨道交通##线一期工程土建0##段##站盾构渣土池施工方案二O一七年八月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11)1.1 编制依据 (11)1.1.1 相关文件 (11)1.2 主要规程规范 (11)1.3 编制原则 (22)第二章工程概况 (33)2.1 工程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站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总体施工部署 (33)3.1 施工部署 (33)3.1.1 人员配置 (33)3.2 施工准备 (33)3.2.1 施工用水用电 (33)3.2.2 资源配置 (44)第四章渣土池施工 (55)4.1 渣土池设计概况 (55)4.2 施工工艺 (66)4.2.1 测量放线 (66)4.2.2 钢筋工程 (66)4.2.3 预埋件施工 (99)4.2.4 操作平台搭设 (1010)4.2.5 模板工程 (1111)4.2.6 混凝土工程 (1313)4.2.7 混凝土养护 (1414)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 (1515)5.1 模板质量控制 (1515)5.2 钢筋质量控制 (1616)5.3 混凝土质量控制 (1616)第六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717)6.1 安全要求 (1717)6.2 文明施工要求 (1818)1、计算概况 (2020)2、计算依据 (2020)3、荷载计算 (2020)4、墙体承载力计算(不考虑扶壁柱) (2121)5、挖机通道验算 (2222)编制说明编制依据相关文件(1)##站围护结构设计图(060438-S-JG-02(01)-01)(2)##站主体结构设计图(060438-S-JG-02(02)-01);(3)##轨道交通##线一期工程土建##段施工组织设计();(4)周边环境调查报告;主要规程规范主要标准、规范、规程一览表序号类别标准名称标准编号1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设部[2002]219号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00-20139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1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 1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1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14 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4相关管理文件##地铁建设工程标准化管理手册##地铁〔2016〕109号编制原则##轨道交通##线一期工程土建一标盾构区间即将施工,根据盾构施工要求与总工筹的安排,在##站主体结构顶板施工渣土池。

为确保项目正常动工后,有条不紊的组织渣土池施工,特编制此方案,指导现场施工。

工程概况总体施工部署施工部署盾构区间渣土池位于##站顶板23轴到31轴,总长66m,宽20.3m,因中铁24局场地移交晚,根据总工筹安排,将渣土池分两部分施工,先施工北侧小渣土池,长23.5m(从出土井口以南7m至顶板标高变化处),宽20.3m,满足盾构始发要求,后施工剩余42.5m渣土池。

人员配置工区人员配置如下表所示:人员配置表施工准备施工用水用电供水系统:现场施工临时用水从原有的供水管上引出,引出管采用普通PE管。

供电系统:在靠近附属结构的中柏大道西侧设置总配电房,渣土池施工用电,在施工场地边设置二级分配电箱。

二级电箱电源由总配电箱引出,其输电线路用橡胶电缆铺设,生产区动力电及照明电由总配电箱引出。

资源配置主要劳动力计划表材料数量表(设计数量,不考虑损耗)主要施工设备计划表渣土池施工渣土池设计概况盾构区间渣土池位于##站顶板23轴到31轴,总长66m,宽20.3m,因场地原因,分两部分施工,先施工北侧小渣土池,长23.5m(从出土井口以南7m至顶板标高变化处),宽20.3m。

渣土池底部采用300mm 厚C30混凝土垫层,侧墙采用C30混凝土,厚300mm,渣土池侧墙设置扶壁柱,间距3m,尺寸为40cm×40cm,钢筋加密;便桥墩柱宽3.5m,厚400mm,小渣土池便桥高度3.38m,大渣土池便桥墩柱高度2.38m,在墩柱顶预埋0.35×0.5×0.01m预埋钢板与Φ14钢筋焊接,在每块钢板上放置两根32b工字钢,上铺20mm厚钢板作为行车通道。

渣土池顶部设置基坑护栏,每2000mm预埋(150mm▪150mm)厚10mm钢板埋件。

为保证施工安全,搭设双排脚手架作为操作平台。

上翻梁采用200mm厚C20钢筋混凝土保护。

施工工艺测量放线1)平面位置根据施工场地布置总平面图和渣土坑具体位置(详细布置图见附图),测量员测量放线定出边线,打出边线后延边线放线并用墨盒线弹出轮廓线。

2)标高控制渣土池侧墙标高以渣土池东南角基坑外地面高出1m控制,故渣土池侧墙标高为484.726,便桥墩柱控制标高为484.386。

钢筋工程1)钢筋工程施工流程钢筋原材检验→钢筋下料→钢筋半成品制作→测放结构边线→按线绑扎底板钢筋→绑扎上部钢筋→钢筋自验合格后报验→下道工序施工。

2)侧墙钢筋布置侧墙钢筋纵向主筋采用HRB400Φ14钢筋,间距200mm,竖向主筋采用HRB400Φ14钢筋,间距200mm,下部采用直锚或弯锚插入混凝土垫层中,弯锚钢筋离地10cm,具体形式见附图,纵向主筋间设置拉钩,Φ10钢筋,间距400mm,梅花形布置。

在小渣土池南端与大渣土池交界处侧墙需预留长短钢筋作为搭接。

3)便桥墩柱钢筋布置便桥墩柱钢筋纵向主筋采用HRB400Φ14钢筋,间距200mm,竖向主筋采用HRB400Φ14钢筋,间距200mm,下部采用直锚或弯锚插入混凝土垫层中,弯锚钢筋离地10cm,纵向主筋间设置拉钩,Φ10钢筋,间距400mm,梅花形布置。

主筋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或搭接。

具体设计图详见附件。

4)扶壁柱钢筋布置扶壁柱尺寸为0.4m×0.4m,每边均匀布置3根HRB400Φ20主筋,箍筋采用Φ10间距200mm。

图4.2-1 扶壁柱钢筋设计图5)上翻梁保护层钢筋布置上翻梁采用0.2m厚混凝土保护层,纵向与竖向主筋均采用HRB400Φ14钢筋,间距300mm。

图4.2-2 上翻梁钢筋设计图6)钢筋操作要点及技术要求(1)钢筋的品种、规格及数量和钢筋的根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所有钢筋必须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2)同一搭接区段钢筋接头相互错开。

搭接区段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mm。

(3)钢筋绑扎牢固,根据绑扎钢筋的直径确定铅丝的长度,使绑扎后铅丝的剩余长度不超过2cm,并向结构内部按倒,不得伸向钢筋保护层。

(4)钢筋保护层垫块的布置间距控制在75×50cm以内,以保证单块模板处有4个混凝土垫块,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满足要求,防止钢筋在混泥土浇注过程中发生位移。

垫块的强度和密实性不低于混凝土的要求。

(5)钢筋布设后必须拉线或划线逐一调整,做到钢筋平直、间距均匀。

(6)在绑扎下层钢筋时,按事先混凝土垫层上的定位线放置并绑扎,绑扎上层钢筋时,先绑扎纵横两个方向的定位钢筋,并在定位钢筋上划线,然后排放纵横钢筋,绑扎方法于下层筋同。

预埋件施工1)墩柱顶部墩柱顶部预埋尺寸为350mm×500mm×10mm厚钢板,与250mm长HRB400Φ14钢筋,漏出50mm长,下部采用弯钩形式。

图4.2-3 便桥墩柱预埋件设计图2)侧墙顶部渣土池顶部设置基坑护栏,每2m预埋(150mm×150mm)厚10mm 钢板埋件。

图4.2-4 渣土池围挡立柱预埋件操作平台搭设因渣土池高度超过3m,为保证施工安全,在钢筋、模板时同时搭设双排脚手架操作平台,操作平台钢管步距为1200mm,纵向间距2000mm,并加设斜撑,斜撑间距2000mm,架体搭设高度视实际操作高度需求而定,在操作层中部需加设一道钢管护栏。

图4.2-5 施工平台搭设模板工程(1)侧墙模板设计侧墙模板面板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次楞采用50×100mm木枋,竖向布置,间距250mm,主楞采用双拼钢管横向布置,间距600mm,采用M14对拉螺杆,间距600mm×600mm。

架设钢管作为斜撑加固,与水平面成45°角,架设方式如图所示。

侧墙靠近冠梁侧,采取在冠梁上打入M24膨胀螺栓,与对拉螺杆焊接。

图4.2-6 侧墙模板设计图(2)便桥墩柱模板设计模板面板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次楞采用50×100mm木枋,竖向布置,间距250mm,主楞采用双拼钢管横向布置,间距600mm,采用M14对拉螺杆,间距600mm×600mm。

架设钢管作为斜撑加固,与水平面成45°角,架设方式如图所示。

图4.2-7 便桥墩柱模板设计图模板制作及安装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模板安装必须正确控制轴线位置及截面尺寸。

为保证模板接缝宽度符合标准要求,施工中应加强对模板的使用、维修、管理。

模板支撑安装必须平整、牢固、接缝严密不漏浆,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模板安装施工结束后报监理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混凝土工程1)砼浇筑(1)在浇筑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技术人员根据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生产人员检查机具、材料准备,保证水电的供应;要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检查模板、钢筋等的预检和隐蔽项目;检查安全设施、劳动力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必须在其允许范围内。

(2)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逐层振捣。

(3)混凝土振捣做到“快插慢拔”,浇筑时应插入下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振捣保持在20~30s之间、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捣棒插点均匀排列,呈“交错式”次序移动,振捣时,尽量避免碰撞钢筋、预埋件等,防止移位变形。

(4)各专业需派专人负责各自项目的质量保证,模板工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预埋件和预留洞的稳定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立即采取措施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钢筋工对钢筋的移位及时修整并清理。

(5)砼浇筑时,按规范规定留置砼试块。

2)混凝土的养护(1)混凝土浇筑完后,要马上振捣不可以过振与漏振。

(2)抹面处理后的砼要及时铺盖塑料薄膜养护混凝土,最好是边抹面边铺盖,其敞露的全部覆盖严密,保持塑料内有凝结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