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

第一章理性的声音本章回答两个问题: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二、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第一节什么是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辨析推证、……第一、是一种判断的能力1、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相信什么和做什么的选择,大到宗教信仰、政治立场,小到日常琐事。

你怎样选择?有许多的选择项。

2、在其中择一,需要理由:为什么如此?如此选择好在哪里?为什么这个好过那个?3、需要理解、评价、分析、论证。

这是技术,掌握这种技术是能力:面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能力。

[为什么要具备这种能力?实际意义:实际推理或论证的技能(政治演说、法律诉讼、社会评论、商业谈判等等)理论意义:an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Socrates]第二、作为一种课程1、引导我们树立怀疑和反思的态度。

2、培养思维品质: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正当性、预见性。

3、养成面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能力。

下面展开分析其中要点。

一、恰当的提问与合理的论证1、判断的基础做出判断,要求你有既定的知识。

世界观,知识库,充分大的一组信念。

世界观的形成与应用:p. 2。

其核心是问题和推理。

所以,批判性思维能力即是恰当提问与合理论证的能力。

2、词义kritikos:辨别、洞察、判断,正反两方面。

ratio:计算、分析、估测——技术,需要培养。

3、如何培养?开端:转变态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怀疑与思考的理性态度目标:获得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正当性、预见性等思维品质核心:掌握提问、论证的技术和方法。

二、清晰性1、区别概念,澄清意义问题:鸡与蛋孰先孰后?分析:这是个什么问题?(澄清意义)其中“鸡”、“蛋”、“先”、“后”指什么?(区别概念)1)特定个体:鸡a蛋b,先后可知,或无先后。

2)类:此类不生彼类,两类无时间先后。

3)抽象问题:对于序列…ababab…,最前面的是a还是b?三个假设:一、每个a前有b;二、每个b前有a;三、每个a不是任何b,反之亦然。

三个假设推出,序列只能是无穷后退或循环。

二种情形都无最先点。

因此问题不是恰当的(提问预设序列有最先点)。

2、分清条目,避免纠缠p.5例子:三种问题事实问题:谁看孩子;价值问题:谁重要(事情vs事物);情感问题:喜欢谁。

事实问题可以独立解决:妻子非黑即白。

事情重要有关,事物重要无关。

情感问题无关:重要不意味着喜欢。

3、清楚准确地使用概念和语言p.6例子:概念不明,语言晦涩前二者都与此有关:鸡、蛋指什么?学生重要指学生本身还是学生的这件事?三、相关性1、针对问题本身p.7布什例子:举出的事情与是否逃避去越无关。

前面妻子例子,亦有无关因素。

2、诉诸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情感尾气辩论,倒车问题3、清晰不蕴涵相关。

四、一致性1、一致即无矛盾自相矛盾的故事。

矛盾是极端的荒谬(不可能为真)。

对信念的基本要求是排除矛盾。

2、矛盾举例明显的:p.9苏格拉底例子。

不明显的:规定问题——“…特做以下规定:第一,……。

第十,此规定有效期为…”(第十不应当作规定之一)。

X夫人:Everybody loves a lover Everybody loves everybody.3、相关不蕴涵一致。

五、正当性1、信念的justification, warrant单纯的猜测、运气即使得到真信念,仍然不足以成为知识。

Knowledge = justified true belief. 罗素例:现在三点整。

要求理由、证据。

提供理由、证据就是论证。

理想的论证:数学证明。

实际的论证:情形复杂。

2、理由要充分基础主义的主张。

对信念的接受程度等于证据的支持程度。

p.11例子:超出理由的担保能力。

赫胥黎例子。

3、清晰、相关、一致都不保证可靠六、预见性1、普遍的知识提供预见“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

2、预见意味着信念的实用获得可靠的真信念,才能指导行动。

对未来的无知,导致恐惧、无为或失败。

万物有灵、万物互为因果等都缺乏真正的预见。

p.12:蛤蟆鼓例子。

3、预见性意味着行为的主动性把握原因,预见未来,就可以主动选择,得到最好的结果。

P.12:巴斯德例子。

第二节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要点:态度与原则性知识一、正确的态度用一定的准则要求自己准则:p.13二、原则性知识逻辑探究的原则与推理方法的知识——评估论证评估论证的两条根本原则:宽容原则:最大限度把别人论证的合理化:分析与重构,找出论证结构中立原则:客观地评判论证:表述是否清晰,问题是否恰当,论证是否有效,材料是否相关,理由是否正当,思路是否一致。

要求逻辑知识三、勤奋的实践在生活和工作里,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

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四、几条具体的标准普林斯顿本科教育目标:p.19与一些传统态度的比较。

辩无胜,齐是非,…“奇文共欣赏”(摘自新语丝):[偏激与搅浆糊在一些理性思维能力残破的人看来,态度先于是非。

比如说,你对某事某人的意见有无道理暂且不论,如果你的观点鲜明、措辞尖锐,不符鹅卵石般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风度,你就会被贴上“偏激”的标签,同时也就有了“彰显其个性”的“躁狂”原罪。

有谦谦君子站岗,“偏激”、“个性”、“躁狂”的是非真伪判断就不得其门而入,于是大家一起“今天天气真……哈哈哈……”,于是我们就能“更富建设性地对待传统文化”。

XX(《我们应更富建设性地对待传统文化》)便是这样一位谦谦君子。

他费了一番口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真知灼见呢?“顺便说一声,对待民族文化,本文并无创见,也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已。

不过,道理虽然简单,但在不偏激便不足以彰显其个性的躁狂年代,这样的思路我觉得还是最脚踏实地的。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毫无信息量的说法……的练门所在,是如《怎样用辩证的观点放屁?》所说:“其实是连一只丧家的野狗早就知道的东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谁都知道。

问题是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

”……至于XX,在我看来,他的态度不过是缺乏批判性思考、怀疑精神和鉴别能力的“搅浆糊”。

……有理有据的“偏激”,远胜缺乏鉴别能力的“搅浆糊”。

]第三节内容与安排p.21-22第二章主张与断言第一节论证的概念一、什么是论证上一章说明,思想要满足清晰、相关、一致、正当、有预见等要求。

所有这些,集中于一点,就是要求对你的信念提供合理的理由或证据,并从这些证据合乎逻辑地导出结论。

这个过程叫做论证argument。

因此,论证是提供理由支持一个主张的说理方式。

一般而言,它由有穷多陈述组成,表达理由的是前提premise,被支持的主张是结论conclusion,前提到结论有一定的逻辑支持关系。

比如林肯例,p.25。

结论:证人说假话。

前提:1、那夜没有月光。

2、如果证言真,那么那夜有月光。

(注意,书p25“其二”不是理由或前提,是结论)逻辑:1和2推出证言假。

否定后件,modes tollens这是演绎论证。

还有归纳论证。

归纳论证例子:我至今见过的天鹅都是白的。

因此,我将要见到的下一只是白的。

论证的目的是排除主观偏见和谬误,寻求客观真理。

所有人都做论证,中国人亦然。

如韩非子故事,公孙龙子:楚人到白马。

但对论证的研究是古希腊的传统,与民主制度有关:让所有人(而不是某个人)都同意。

最严格的论证是数学里的证明。

Euclid。

Plato:不懂几何学者,勿入此门。

二、论证与解释有一种思考过程是寻求对事实和经验的说明,帮助我们理解周围的世界,叫做解释。

p.26例子。

两种解释:插管子,因为呼吸困难。

行为与目的——目的论解释。

呼吸困难,因为肺癌。

原因与结果——因果解释。

解释与论证的区别:方向相反,先接受哪个的问题。

接受了前提,用它支持结论,是论证。

已经接受了“结论”,寻求它的“前提”,是解释。

p.26小王例子。

先论证,后因果解释。

语境准则:若A需要证明而B不需要,则——A,因为B——是论证,若A不需要证明,则是解释。

三、论证与推理现在把论证拆开了分析。

首先讨论推理。

前提到结论的过渡(支持关系的展示)称为推理。

推理的基本问题是:前提在多大程度上支持结论,100%还是较小?对推理的要求:让前提最大程度地支持结论。

两种推理:演绎和归纳演绎:p.27例子。

前提100%支持结论。

好演绎,规则保证。

(p28:如果前提真,结论也必然是真的)归纳:P.28例子。

前提真则结论或然为真。

好归纳,程度之别。

是否好与前提是否为真无关。

例子:所有聋子是音乐家,贝多芬是聋子。

因此贝多芬是音乐家——前提100%支持结论。

好推理2%的聋子是音乐家,贝多芬是聋子。

因此贝多芬是音乐家。

前提2%支持结论。

不好。

推理不管前提真假,但论证管:好的论证= 好的推理+ 真的前提。

四、推理的有效性好的演绎推理叫做有效的。

这里的有效性是什么呢?前提100%支持结论,严格来说应如何理解呢?先考虑什么是“前提支持结论”。

所谓前提支持结论,说的就是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为真,或者,并非前提都真而结论假。

所以,“前提都真,而结论假”足以决定一个推理不是有效的。

排除了这种情况,前提和结论的真假情形,就剩下下列三种:a. 前提都真,结论也真;b. 前提中有假的(包括前提都假的情形),结论真;c. 前提中有假的,结论假。

三种情况中,都可以出现正确的推理。

但是,a、b、c任何一种条件,都不能决定一个推理是正确的。

所以,单是“并非前提都真而结论假”或“前提支持结论”这个条件,还不足以决定有效性。

这里还缺少一个“100%支持”的程度概念。

前提100%支持结论,确切来说是:不可能前提都真而结论假。

(p28:如果前提真,则结论不可能假)或者,在一切可能情形(世界)里,都不是前提真而结论假。

例子:p.29五、归谬与证伪演绎推理是保真的,但不保假。

可是,可以用演绎推理证明一个结论为假。

reductio ad absurdum.假设p为真,推出假结论,最后结论:p假。

p.31阿甘例子。

科学的证伪,经常使用raa。

对于现象,提出解释(假说),用实验检验假说。

归谬与反证法的区别。

六、论证的可靠性演绎论证可靠:前提真+推理有效归纳论证可靠:前提真+归纳强度高归纳强度:前提对结论的支持程度,给定前提,结论为真的概率。

不完全决定于前提与结论的逻辑关系。

p.32例子。

与语境和背景知识有关。

归纳问题。

七、论证的谬误主张、理由、推理、语言方面的谬误。

在相关的章节讨论。

第二节、抓住断言论证中使用陈述句和疑问句。

陈述句表达主张和理由,疑问句表达问题。

陈述句是有真假的句子。

因此论证是从确定为真的陈述逻辑地导出真实性待定的陈述。

了解一个论证,首先要了解其主张(结论)。

分清句子的类型,有助于了解主张。

一、语句与陈述陈述句:对世界、情况的描述。

如果描述符合事实,则真,否则为假。

疑问、祈使、感叹句无真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