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苦闷挣扎今天谈及《骆驼祥子》文本, 也许有一部分人已经觉得很遥远,因为在这个被物质欲支配着的金钱至上的世界, 大家只顾一门心思的赚钱, 至于精神的享受无非是看看电视, 摸摸麻将, 上上网聊聊天, 或者玩玩网络游戏, 藉此排遣和打发无聊的时光。
当然, 对于爱好文学的人来说, 名著无论如何是应该胜却游戏的, 因此,我觉得自己虽然浅薄,但毕竟不孤单, 在此即将自己的浅见聊表出来, 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骆驼祥子》重在讲述年轻力壮, 带着农村本土味的青年祥子, 进入城市并走向堕落的历程。
正如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一时代也有一时代对文学不同的鉴赏, 重新翻开《骆驼祥子》我几乎已经感觉不到老舍当时的心情, 更多的却是被现代文明支配下的现实思考。
这里,关键是祥子身份的定位问题, 在《骆驼祥子》中,老舍没有详细交代祥子的身份, 我们看到的是已经进城并在市民队伍中打拼的祥子。
然而, 我依然想探讨祥子的出身问题。
我依然坚持祥子的出身是农民,这并非信口雌黄。
首先,当老舍创作《骆驼祥子》的时候, 茅盾的《林家铺子》、《子夜》等已经相继完成。
茅盾的《子夜》除了回击托派中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外, 留给我们最深刻的记忆无非是吴老太爷到上海被“风化”的情节。
吴老太爷从乡下“逃”到上海, 就是因为农村的不稳定;《林家铺子》中林老板也是从乡下逃跑;“农村三部曲”中多多头最终的选择,这一系列的事实都在暗示我们,乡下很不稳定,战火正在蔓延, 乡下人在本土已经不能正常生活,进城谋生成了他们迫不得已的出路。
因此, 祥子作为乡下人进城就没有什么好奇了。
其次,从祥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看, 祥子应该是一个农民。
祥子是以一个初来咋到者出现在北京的, 从他对市民生活的格格不入中, 我们很容易发现他农民天生的本性: 善良, 诚实, 没有小市民的刁钻和刻薄, 厚道本分。
更主要的是他骨子里“勤劳致富” [1] 的观念,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孕育的结果是,农民始终坚持“勤劳致富”这一观念不动摇, 这在祥子身上表现的很充分,他没有小市民的钻营和投机,而是靠自己的力气拉车,进而实现自己买车的理想。
最后, 富有同情心。
自从《孟子》宣扬人要有恻隐之心后每个人似乎都很有同情心,这不稀奇, 稀奇的是部分人的同情心极类似于鲁迅先生《祝福》中那些同情祥林嫂的老妇人: 在鉴赏别人痛苦的同时“留下停在眼角的几滴泪水”。
而祥子不一样他对小福子的同情是有目共睹的, 他是发自内心想解救小福子脱离苦海的。
基于以上对祥子农民身份的定位,接下来我想说的是: 小福子和虎妞在祥子生活中的位置, 其实是代表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小福子和祥子都来自乡下, 这应该没有什么疑问,对祥子而言,他爱的是小福子, 而不是虎妞, 这是传统的观念, 可在我看来, 这不完全是对的,祥子对虎妞是有感情的,至少会产生爱。
只不过因为小福子的存在, 这种矛盾的心情使得祥子无法对虎妞施以正常的爱情。
我们大概都有过理想,也面对过现实, 理想不破灭何以能面对现实?首先,祥子作为从农村打入城市的一个下等人, 他除了带着强健的体魄来到这个城市之外, 还有一个小福子。
按照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观念,祥子和小福子应该能够在一起, 可惜那只是愿望,事实上祥子只能和虎妞在一起, 这才是现实。
在那个时局动荡到处都是陷阱,无处不是强盗的北京胡同, 祥子靠什么立足?他有一身好力气,能拉车!可实际怎么样?挣的买车钱还不是被敲诈,偶尔发一笔横财――捡了三匹骆驼, 也没有能在城里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落得一无所有,还得给刘四拉车, 这就是命运。
可祥子始终不甘面对自己的命运,这个时候, 只有虎妞可以改变他的命运, 因为虎妞的父亲――车厂老板刘四,只有这么一个女儿,祥子如果和虎妞结合,完全有机会继承刘四的车厂, 从而改变自己车夫的命运,一跃成为老板。
这些, 虎妞可以给他,而小福子则不行,这是必然的。
而小福子只能做妓女,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除此之外她还能做什么?这也是她的命运。
因此, 如果想要在城市扎根, 虎妞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这个时候肯定有人会大肆进行批评这不是让祥子吃软饭吗?其实, 这也未必是吃软饭。
人在现实生活面前有时候是很脆弱的,可再有能力的人也需要等待机遇, 而祥子和虎妞的结合正是在制造和等待这种机遇。
其次,祥子和虎妞之间, 我坚持认为他们是有感情的。
这个时候有人可能要起疑问: 那为什么祥子最后还要堕落?其实说来话长。
我们知道, 祥子是一个乡下人, 农耕文化最理想的模式便是男耕女织” ,而小巧玲珑的小福子, 正迎合了祥子的这种理想。
但祥子想靠自己的力气养活小福子实际已经宣告破产, 因为他没有能力让小福子不做妓女, 就像我们今天进入城市的农村青年没有能力买一套房子一样。
此外, 祥子在小福子这里不仅有肉体的寄托,更主要的是祥子找到了精神寄托, 他在这里实现了男人的角色,并且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这种“高大和小巧”的对比,其实正是祥子男权主义思想的满足, 我觉得这是起绝对作用的。
可是, 在虎妞那里祥子就得不到这种满足,虎妞除了老和丑之外,主要是比较蛮横,本该由祥子来支配她, 可最后还是她来支配祥子, 这种角色的突然转换, 让祥子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
虎妞唯一懂的就是她需要祥子, 也许就是我们最容易得出的结论所谓的“占有欲”吧。
对她来说,一个30多岁的老姑娘还不能脱手,什么原因呢?没人知道,大概是她真的很丑,或者是动荡的时局让她没有机会接近男的, 具体原因我们不便得知。
有人曾经得出结论: 刘四有恋女情结[3], 所以虎妞才没有在合适的年龄段上出嫁,这有些牵强,因为从祥子与虎妞的相处实际来看, 似乎看不到刘四恋女这种变态的蛛丝马迹。
再次, 虎妞对祥子的爱很直白, 可祥子对虎妞到底会不会产生爱呢?我认为会的,只不过被小福子所遮盖。
因为小福子的存在,祥子的理想暂时还没有破灭 , 在经济和生活方面又有虎妞收留 所以祥子暂时不会出现生的困顿。
《骆驼祥子》中有一个容易被 人忽视的细节 ,那就是祥子和虎妞初试云雨的那一晚 , 大家都认 为是虎妞故意设下圈套勾引了祥子 ,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 这还得来看文中的一段描写 : “屋内灭了灯。
天上很黑。
不是有一的或硬挺的 ,直坠或横扫着 , 有时也点动着 ,颤抖着 ,给天上一些光热的动荡 , 给黑暗一些闪烁的爆裂。
有时一两个星 ,有时好几个星 , 同时飞落 , 使寂静的秋空微颤 , 使万星一时迷乱起来。
有时一 个单独的巨星横刺入天角 ,光尾极长 , 放射着星花 ;重的黑暗 , 透 进并逗留一些乳白的光。
余光散尽 ,黑暗似幌动了几下 , 又包合起 来,静静的懒懒的群星又复了原位 ,在秋风上微笑。
地上飞着些寻求情侣的秋莹 ,也作着星样的游戏 (第六章 ) 。
” [2] 陈思和先生 姿势,暗示人间的性爱欢乐 , 这段句子充满了流动感 ,飘然欲飞的语言,喻像丰富的比喻 , 表达着祥子的欢乐 ,也表达着虎妞的欢 乐。
这么美丽的句子不可能用来形容一场诱人上钩的肮脏圈 套。
” [3] 我们暂且不来探讨老舍在这里到底有没有性爱场面的 描写 ,就这段文字和祥子与虎妞初试云雨的场面结合在一起来看至少在这一刻我们没有发现祥子是多么痛苦 , 因为在这里找不两个星刺入了银河 , 或滑进黑暗中 , 带着发红或发白的光尾 , 轻飘认为, “这是 《骆驼祥子》 中的名段 , 用天上星星刺入夜空的不同到任何文字证明,这只能说明祥子虽然厌恶虎妞, 可至少在这一刻他是快乐的, 这绝非虎妞一个人欢乐的描绘。
传统的观点认为祥子和虎妞不会有爱情, 那是因为我们往往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场去判断或下定义, 是因为我们轻易把自己的感情嫁接在祥子的身上,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按照事物的发展趋势推断, 祥子爱上虎妞是迟早的问题, 他逐渐会被市民化, 因为祥子的堕落说明他接受新文化”的速度很快。
其二,我们还忽略一个细节, 在理想与现实正面交锋的时刻大多时候都是理想破灭, 人不得不去接受现实。
而在《骆驼祥子》中, 错位的是代表祥子“现实”的虎妞难产先死而不是小福子先死, 这是很关键的问题。
虎妞死了,祥子的一切已经基本断送, 车厂的继承权没了,老板梦破灭了, 唯一可靠的经济来源被切断了对祥子而言,立足城市的绝佳机会犹如昙花一现。
那么, 此时的祥子为什么没有选择堕落呢?因为支配祥子生活的关键人物一一小福子的存在,我说了小福子是祥子爱的理想,理想没有破灭, 他的精神支柱暂时没有倒塌, 他不会选择堕落。
假如这个时候我们换种设想, 是小福子先死而虎妞活下去, 那祥子会不会爱上虎妞呢?我想是会的,如果小福子先死,祥子爱的梦想破灭了, 他不得不接受现实, 也不得不接受和虎妞在一起的这个现实, 而且他至少不再用小福子的标准去审视虎妞。
因此,重读《骆驼祥子》后,从现代文明的立场出发,我认为,对于祥子堕落之原因的探讨, 应该更多地介入一些现实性的分析而不应该仅仅将其堕落简单地归入“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4] 或者社会悲剧等。
正如沈从文《边城》中那些悲剧的发生一样, 好多时候人的命运还是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在祥子这里, 恰恰是现实与理想错位的双重摧残, 才使得祥子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所以他才堕落,才变得地痞流氓起来, 打架, 甚至出卖朋友, 他已经豁出去了。
那么,想想今天在城里打拼的农村人, 有没有人重蹈祥子的覆辙?有多少正在重蹈祥子的覆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