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转型
转型企业的战略创新模式
摘要:转型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产业形态,企业要认识到以产业转型为核心的战略创新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并在此基
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选择科学的战略创新模式。
关键词:产业转型;企业;战略创新
一、战略创新是产业转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传统企业战略理论把产业结构作为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的外生变量,它们的着眼点一般都偏向于维持产业现状,仍局限于原有的产
业中,因而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产业转型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
实
践表明,在衰退产业市场上通过成本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所能争取
的生存空间十分有限,即使能有所收获,代价也是高昂的,特别是
遇到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和报复性行为。
加里・哈梅尔提出竞争优势的源泉在于战略创新,并断言战略创新将成为世界各地公司下一个根本性的竞争优势。
强调了战略创新
的关键在于产业创新,并认为以创新未来产业或改变现有产业结构、以对自己有利为出发点来制定企业战略,是企业战略的最高层次。
相对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而言,战略创新对产业转型中企业
竞争优势的获得更为重要,它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第一,转型期企业的根本特征是需求下降导致能力过剩和过渡竞争,传统的企业战略只能治标而难以治本,只有产业创新才能使企
业顺利地从衰退产业蜕变到新兴产业,避免进入已趋成熟的产业,
再度陷入衰退。
第二,转型期企业普遍有危机感,由于产业到了衰退期,企业前途未卜,从高层管理到普通员工都有一定程度的危机感,对产业创
新有较大的认同度,因此具备了产业创新的动力。
第三,产业从成熟向衰退的转变过程中,虽然缺乏产业的长期吸引力,但具有较高的现金流入,这样就为企业进行产业创新及战略性转移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资源要素和环境承载力、技术壁垒和专利纠纷迫使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产业成本不断上升,传统产业成本竞争力下降,土地、电力、水等资源要素和环境承载能力的瓶颈制约日益凸现,依靠资源投入和投资拉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三、企业的创新资产
4个因子中,后两个是产业创新最重要的决定因子。
前两个的含义比较明确,一般指R&D能力、工艺创新方面的能力,产品创新包括产品原型开发、产品试验、检测以及制造能力等。
市场创新资产的范畴很广,不但包括企业的营销资产,而且包括顾客培训、产品技术服务等资产。
因为在产业创新中,了解顾客的需求、让顾客理解并接受新产品的过程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企业如果缺乏市场创新资产,则难以成为产业创新的领先者,不能把握产业发展的方向,从创新战略上讲,也就不可能实施进攻型创新战略。
国家经济政策主要包括R&D资助、基础要素投入、新兴产业市场保持和扶持等方面来影响企业产业创新战略。
四、产业转型企业的战略创新模式
企业战略创新是克服产业衰退陷阱,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针对不同的衰退产业类型,战略创新有明显不同的模式。
(一)进攻型创新战略
(二)防御型创新战略
大量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大多数实业性R&D投入较多的企业倾向实施防御型创新战略,创新的重点集中在对已有产品、流程、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修正性创新上。
在寡头垄断型产业中,寡头垄断企业更倾向于实施防御性创新战略。
这些领导企业在已有的产业内具有垄断地位,能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企业不会轻易改变其经营
方向或主要的产品。
它们对创新的投入不是为了单纯的产业创新目标,如果没有竞争对手的威胁或市场变化的压力(如产业衰退时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它们不会主动进行产业创新活动。
但一旦产业或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它们会凭借其强大的创新能力迅速从事产业创新活动,这是典型的防御型创新战略。
IBM公司基本实施防御型创新战略,而比IBM弱的SperryRand 公司则推崇进攻性创新战略。
这说明技术创新能力弱的公司也可通过吸收外部技术成为产业创新的领先者。
如电子商务技术本身是信息技术中的尖端科技,一般企业难以问鼎。
但许多转型企业由于抓住了电子商务成长初期进入的有利时机,以较低的成本、较低的风险有效进入电子商务业,有的已成为该新兴产业的领头企业。
(三)模仿和依赖型创新战略
总之,企业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创新战略不但是由企业本身的状况决定的,而且还会受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针对不同的产业其创新战略也各异。
在企业自身因素方面,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
参考文献:
陈一君.衰退产业的企业战略创新[J].商业研究,2006(4).
商业模式与战略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当今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由产品、技术造就的企业优势往往短暂,只有系统级的商业模式优势才能给企业带来较为持久的竞争优势,这一点正如海尔总裁张瑞敏在接受《中欧商业评论》采访时所说的那样,“我觉得搞企业,打造一个最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是第一位的。
技术固然重要,但把技术作为唯一的竞争条件肯定不行。
因为技术日新月异,你不可能永远站在顶端……而且后起者和仿冒者很快就会超越你……但商业模式则不然,技术可以服务于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如果真正做好了,别人很难复制……因为它要求全员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参与。
”
商业模式对企业的发展如此重要,但是商业模式究竟包括那些要素,商业模式与传统的战略有何差异,商业模式与战略关系如何,
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认知。
“选择一个独特的竞争地位迫使公司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做出决定,这是战略的本质。
”德鲁克认为战略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企
业保持竞争优势。
战略是需要做出选择的,选择进入哪一个行业,
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如何配置公司的资源等等。
对于商业模式,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有一个经典定义:商业模式就是如何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的系统。
它包括四个环节:客户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
简言之,商业模式包括以下几点,1、你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2、
给客户带来价值之后你怎么赚钱?3、你有什么资源和能力实现前两点?4、你如何来实现前两点?换成更为一般的说法,即商业模式包括
三大方面:商业定位、盈利模式和业务系统,其中商业定位明确了
企业为谁、提供什么样的独特价值,解决了who&what的问题,运营
系统则界定了企业如何提供这些独特的价值,解决了how的问题,
盈利模式界定了企业如何从这些经营活动中获得收入,解决了企业
经营中的利润问题。
从上述关于战略和商业模式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如果把战略理解为选择竞争性定位,并基于此定位进行活动取舍,进而形成一套能
够持续强化企业定位的运营系统,帮助企业形成系统上的竞争优势,那么战略与商业模式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异,只不过商业模式更加强
化了盈利方面的考虑。
不过在一般的理解上,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
应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实现长期目标的有意识的计划,因此相
对而言,商业模式与战略有如下差异:
1、商业模式从客户价值主张出发,围绕客户价值创造和传递来
构建企业系统,强调客户创造及其持续性,战略从应对外部挑战出发,关注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构建;
2、商业模式在构建时考虑企业的收入结构、现金流与利润,而
战略关注的是打败竞争对手,考虑资源投入,对现金流与盈利考虑
不多;
3、商业模式更具备系统性、结果性,更为稳定和持久,战略则具有目的性、动态性、过程性,有些企业可能商业模式不变,但战略常变。
不管采取哪种理论,企业只有构建了系统意义上的竞争优势,才可能在竞争中胜出。
相对于战略而言,商业模式从客户价值主张出发,更为根本,当然企业战略的目的也为了在争夺客户的战争中胜出,从企业角度而言,清晰有力的客户价值主张是企业的独特定位和努力方向,从客户角度而言,价值主张是客户选择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竞争对手的主要决策依据,基于客户价值诉求出发来构建企业的商业模式系统是竞争加剧时企业的必然选择,正如张瑞敏所言“现代企业的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如果寻求不到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一个企业也可以做大但是很难做强。
”因此企业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商业模式,并结合需求的变化进行优化、升级,以实现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看了“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转型”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