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规化验单解读PPT课件

常规化验单解读PPT课件

8. 亚硝酸盐(NI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泌尿系统感染,见于膀胱 炎、肾盂肾炎等。
24
9. 白细胞(WBC)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提示中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 泌尿系统感染。
10. 维生素C 正常参考值:阴性(0 mmol/L)。 临床意义:阳性提示尿中维生素C增多, 可能 影响某些同步检查项目的准确性(如糖、隐 血假阴性),应控制维生C摄入量后复查。
21
3. 葡萄糖(GLU)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颅 内高压、甲亢、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及嗜铬 细胞瘤等。
4. 胆红素(BIL)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肝实质性或阻塞性黄 疸病。
22
5. 尿胆原(URO) 正常参考值:阴性或弱阳性。 临床意义:①增多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 性黄疸、心力衰竭、肠梗阻、内出血等病 症。②尿胆原减少,多见于完全阻塞性黄疸 等。
6. 潜血(BLO)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隐血试验阳性等见于蚕豆病,疟 疾,伤寒,大面积烧伤并发血红蛋白尿,砷、 苯、铅中毒及毒蛇咬伤所引起的血红蛋白 尿。
23
7. 酮体(KE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剧烈运动后、妊娠剧烈呕吐、饥饿、消化 吸收障碍、脱水等。
基本上与红细胞减少的程度相一致 。
11
红细胞比积
红细胞比积正常参考值: 男性为 0.40 ~ 0.50(40% ~50%); 女性为 0.35 ~ 0.45(35% ~45%)。
危急值 <0.15 或 > 0.6
12
临床解读
1. 红细胞比积增高 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 浓缩,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血、 大面积烧伤等。 2. 红细胞比积减低 见于各种贫血。由于贫血 种类不同,红细胞比积减低的程度并不与红细 胞计数值完全一致。
6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RBC)计数正常参考值: 男性为(4.0~5.5)×1012/L; 女性为(3.5~5.0)× 1012/L ; 新生儿为(6.0~7.0)× 1012/L 。
(当红细胞>6.8×1012/L时,应采取相应的治疗 措施;<3.5×1012/L为诊断贫血的界限,应继续寻 找病因; <1.5×1012//L时,应考虑输血。)
危急值 <2.5 × 109/L 或>30 ×109/L
4
临床解读
1.白细胞增高 : ①急性感染: ②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 ③急性大出血: ④急性中毒: ⑤肿瘤性增高:
5
2.白细胞减低 ①某些感染: ②某些血液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③慢性理化损伤:电离辐射(如X线等)、 长期服用氯霉素后。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⑤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
常规化验单结果解读
1
Contents
血常规结果解读 尿、粪常规结果解读 肝、肾功能、血脂结果解读 胸、腹水结果解读 肿瘤指标结果解读 自身抗体结果解读
2
血常规结果解读
3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白细胞参考值: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 新生儿(15~ 20)×109/L。
危急值 <50g/L 或 > 200g/L
10
临床解读
血红蛋白(Hb)增减的临床意义大致与红细胞增减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准确地反
映出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的减低与红细胞的减 少程度不一定呈正比。在小红细胞贫血(如缺铁
性贫血)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较红细胞减少的程 度更为明显;在大出血时,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
15
血小板数减少 : ①血小板产生减少,见于造血
功能受到损害,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 病、急性放射病;②血小板破坏亢进,见于原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和进行体 外循环时;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漫性血管 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16
红细胞平均指数
临床上将红细胞3个平均测定的指数作为贫血的形 态学分类依据,见表1。
18
尿常规结果解读
19
临床解读: 1. 酸碱性(pH值) 正常参考值为5.5~7.4,一 般情况下在6.5左右。 临床意义:①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 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发热等。 ②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泌尿系感染、 碱中毒、服用碱性药物等。
20
2. 尿蛋白(PRO)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①生理性蛋白尿,如剧烈 运动后(运动性蛋白尿)、体位变化(体位性 蛋白尿)、身体突然受冷暖刺激,或人的情绪 激动等。②病理性蛋白尿常见于急性肾小 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慢性肾 炎、高血压肾病、苯中毒等。
13
血小板
血小板正常参考值:
血小板的参考值为: (100 ~ 300)×109/L。 危急值 <20 ×109/L
14
临床解读
1.血小板数增高: ①一过性增高,见于急性大 出血及溶血之后;②持续性增高,见于真性 红细胞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③慢 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及许多恶 性肿瘤的早期常可见血小板增多。
7
临床解读
1.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精神兴奋、高原 反应等。
2.病理性增高: ①相对性增高:常见于剧烈呕 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多尿 和水的摄入量显著不足的患者;②绝对性增高: 与组织缺氧有关 ;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
细 胞可达(7~10)×1012/L。
8
生理性贫血 :多见于孕妇、老人和生长发育 期 的小孩。
表1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贫血类型
MCV MCH MCHC
常见原因或疾病
正细胞贫血 某
正常
正常
正常
急性失血性贫血、
些溶血性贫血
大细胞贫血 利
增高
增高
正常
各种造血物质缺乏或
用不良的贫血
单纯小细胞贫血 减低 疾
减低
正常
慢性感染、慢性肝肾
病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减低 贫
减低
减低
缺铁性贫血及铁利用不良
17
病理性减低: ①红细胞减低所致的贫血:骨髓 造血功能衰竭,等伴发的贫血;②因红细胞膜、 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 多导致贫血。③失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溃疡、 钩虫病等慢性失血所致贫血。
9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 男性为 120 ~ 160g/L; 女性为 110 ~ 150g/L ; 新生儿为 170 ~ 200g/L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