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常规化验单的解读ppt参考课件

血常规化验单的解读ppt参考课件


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肺疾病
非代 偿性↑
肿瘤、肾病
18
A 血液一般检测——红细胞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面色苍白
生成 少
挑食、吸收差
丢失 多
痔疮、月经过多、血尿
破坏 多
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
19
A 血液一般检测——红细胞
引起红细胞减少的药物
(1)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乙琥胺(少见)、氯霉素(与剂量无关)、 磺胺嘧啶(偶见)。
28
A 血液一般检测——血小板
血小板压积(PCT)增大:
MPV升高,表示巨核细胞高度成熟,骨髓造血小板良好。PLT升高,即血 小板总数升高,一般检验在450个单位之内,尚可接受,一般感染、失血、 溶血、肿瘤等都会使血小板升高。过高的话(排除其它血液病)为血小板增 多症,必需查明原因(原发或继发)。血管收缩也会引起PCT升高,那是因 为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皮下,当血管受损收缩时,血小板自身表面的的糖 蛋白与内皮下的确胶原物质粘附,及血小板之间的相互聚集,使血小板堆 集,自然压积也会升高。
12
A 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
血液
嗜酸性粒细胞
有形成分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Hale Waihona Puke 血浆单核 细胞淋巴 细胞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粒细胞 中嗜 性碱 粒性 细粒 胞细 胞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13
A 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
淋巴细胞增多:
(1)感染性疾病
(2)肿瘤性疾病
(3)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血常规的解读
1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 况及疾病的检查
2
A 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
血液
嗜酸性粒细胞
有形成分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血浆
单核 细胞
淋巴 细胞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粒细胞 中嗜 性碱 粒性 细粒 胞细 胞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3
嗜酸性粒细胞
有形成分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血浆
单核 细胞
淋巴 细胞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粒细胞 中嗜 性碱 粒性 细粒 胞细 胞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15
A 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
单核细胞增多:
(1)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活 动性肺结核等,单核细胞明显增多。
(3)某些恶性肿瘤:转移癌
11
A 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性疾病 血液病 某些恶性肿瘤 寄生虫病 皮肤病 某些传染病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性疾病 血液病 某些恶性肿瘤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结肠炎
荨麻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 药物及食物过敏
嗜酸性 粒细胞 ↑
嗜碱性 粒细胞 ↑
吸入物超敏反应 药物及食物过敏
再生性障碍贫血 放射性损伤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上呼吸道感染 风疹
脾肿大 肝硬化 血液被稀释 急性白血病缓解期 急性白血病化疗期 妊娠晚期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血栓病 败血症 血管收缩 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巨核系细胞白血病(M7型)
出血 急性感染 急性溶血 骨髓增殖性疾病
血小板计数 (PLT )
解热镇痛药:安乃近(1.1%),氨基比林,保泰松,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
抗菌药:氯霉素,利福平,异烟肼,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喹诺 酮类,磺胺类。
抗甲状腺药物:甲硫咪唑,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
抗惊厥抗癫痫药及抗精神病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氯氮平,氯丙嗪等。
降糖药: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
A 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减少:
(1)感染 (2)血液系统疾病 (3)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4)自身免疫性疾病 (5)物理、化学因素损伤
4
A引起血粒液细一胞减般少检的药测物——白细胞
抗癌药:烷化剂,抗代谢药,蒽环类,长春新碱类,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 氮芥,长春新碱,阿霉素,阿糖胞苷,顺铂,羟基脲等化疗药物。
(4)移植排斥反应
PS: 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故淋巴细胞
淋比例巴相细对胞增减高,少但: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并不增高。
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的治疗以及放 射线损伤、免疫缺陷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14
A 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
血液
血血 平 血 小小 均 小 板板 血 板
压小宽 积板度
体 积
23
A 血液一般检测——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数量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大小
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压积,是PLT与MPV的乘积
血小板宽度(PDW): 血小板均一性
24
A 血液一般检测——血小板
疾病名称或临床表现
5
A 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增多:
严重外伤、
(1)急性感染
较大手术后、 大面积烧伤、
代谢急紊性乱心所致肌的梗代死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 (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症和严妊重娠的中毒血症管;内溶血后12~36h
(3)急性大出血 (4)急性中毒
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急性铅、汞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 生物性中毒如昆虫毒、蛇毒、毒蕈中毒等
↓ ↓ ↓ ↓ ↓ ↓ ↓ ↓ ↓
↓ ↓

↑ ↑ ↑
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 ↓ ↓ ↑

↑ ↓ ↑ ↑ ↑ ↓

血小板压积 (PCT )
↓ ↓ ↓

↑ ↑
↑ ↑ ↑
血小板宽度 (PDW)
↑ ↑ ↑ ↑ ↓
25
A 血液一般检测——血小板
血小板增多见于:
(1)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多为轻度增多 (2)原发性增多:骨髓增殖性疾病
猜想:血小板偏低 是否与患者 肝硬化有关?
27
A 血液一般检测——血小板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增大:
局部炎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 缓解期、妊娠晚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血栓病等。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减小:
败血症、急性白血病化疗期、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血小板减少见于:
(1)血小板生成障碍:再生性障碍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等
(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上呼吸道感染、 风疹等
(3)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肝硬化、血液被稀释等
26
A 血液一般检测——血小板
患者 1673347 女 42岁 出院诊断为: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术后 门脉高压性胃病 胃排胶溃疡
30
A 血液一般检测——血小板
影响血小板的药物:
升血小板 肾上腺素
苯妥英钠
降血小板
格鲁米特
保泰松
糖皮质激素
氯丙嗪
氯霉素
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 洋地黄毒苷 磺胺类
螺内酯
可待因
利尿酸
氯苯那敏
链霉素
多西环素
31
血液一般检测 A
患者男,32岁,因“发热5天,伴咳嗽、咳痰2天”于11月02日入院。
说明血小板形成小小血小板的机制发生障碍,成熟度降低。可以见于原发 性血小板增多症,巨核系细胞白血病(M7型)等疾病。结合临床情况,为 了确诊建议做一个骨髓穿刺。
大型血小板的比率降低:
说明血小板的成熟度较高。如果血小板数和大血小板比值同时减少 ,则说明可能存在出血等情况,机体正在动员大血小板形成小小血 小板,消耗大血小板较多,导致大血小板比率降低。
血小板压积(PCT)减小:
血小板压积(PCT)降低的原因可能是:MPV表示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 减低见于:(1)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2)有半数白血病患者 MPV减低;(3)mpv随血小板数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标志之一。
29
A 血液一般检测——血小板
大型血小板的比率增高:
(2)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药物:苯巴比妥(罕见)、苯妥英钠(常见, 可用叶酸加VB12防治)、秋水仙碱、抗叶酸药、抗肿瘤药、异烟肼
(3)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的药物:非那西丁、甲基多巴(少见)、普鲁卡因胺、 磺胺嘧啶(在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患者中易发生)。
20
A 血液一般检测——红细胞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6)某些传染病:猩红热
9
A 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
血液
嗜酸性粒细胞
有形成分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血浆
单核 细胞
淋巴 细胞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粒细胞 中嗜 性碱 粒性 细粒 胞细 胞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10
A 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吸入物超敏反应、红斑及类风 湿关节炎等 (2)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骨髓纤维化
(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不但不高,反而降低。
6
A 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
7
A 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
血液
嗜酸性粒细胞
有形成分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血浆
单核 细胞
淋巴 细胞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粒细胞 中嗜 性碱 粒性 细粒 胞细 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