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谦卑与自信”导写_写作技巧新材料作文“谦卑与自信”导写作者/浙江王学华【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犹太人有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着‘世界为我而造’。
”这句谚语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写好此题,首先要理解所供材料的基本含义。
材料的主要信息就是两句话,一句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句是“世界为我而造”。
“我只是一颗尘埃”,是说自己渺小,要以谦卑的心态去看待万事万物;“世界为我而造”,是说自己的伟大,“我”能够主宰世界。
这两句话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因此这个材料的思辨性很强,写作的范围较广。
综合两方面的意思,人需要自信,但更需要谦卑和有所敬畏,而谦卑和有所敬畏的人,常常更有自信。
写作时,必须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阐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揭示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就文体而言,写记叙文或议论文都可以。
一般来说,写记叙文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一定难度,无论叙事还是写人,都要凸显“自信与谦卑”这一主题,关键要写出具体的情节。
要注意对文章主题意义的挖掘,对语言文采的提升,选材既要相对集中,又要与众不同,角度力求新颖。
同时,要注意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写出独特感受,表达真情实感。
写议论文,要有鲜明突出的中心,要明确表达自己对“自信与谦卑”的理解。
在论述过程中要力求把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说深说透,同时也要注意思考的辩证,注意论证的全面性与层次性,既要写出思想深度,又要兼具文采。
立意角度及点拨立意一自信与谦卑重点论述一个人既要自信,又要具有谦卑的品格,自信让人更好地走向世界、创造世界,谦卑让人成就美好的心灵。
立意二渺小与伟大一个人在宇宙中、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十分渺小的,渺小得如一颗尘埃,但又是伟大的,可以创造最伟大的事业。
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在短暂的人生旅程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立意三认识自己犹太人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目的是告诫自己要正确认识自我,一方面要看到自己的潜能,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扬长避短,占领人生的制高点。
立意四心态与人生心态决定人生的成败。
良好的心态是人生与事业成功的保障,而消极的心态往往导致人生的失败。
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要拥有积极的心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佳作示例】自信与谦卑路桥中学童筱丽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在走路的时候高仰着头,因为那样会踩到狗屎;也不要总是低着头,因为那样会撞到树。
前者是盲目自大,而后者却是自卑。
为人处世,自大就会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自卑则会自怨自艾,缩手缩脚。
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既要自信,也要懂得谦卑和敬畏。
很喜欢犹太人的一句话:“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着‘世界为我而造’。
”是啊,面对茫茫无际的宇宙,我们太渺小,太微不足道。
人只是自然界的一根苇草,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自然界热烈又生动的灵魂,有着恢宏的气势、飘逸的神采,这怎能不让人骄傲?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
”这是怎样的谦卑,又是怎样的自信啊!居里夫人因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而名声大震,从此上门拜访者络绎不绝,希望她参加一系列社会活动。
面对荣誉,居里夫人没有骄傲自满,而是谢绝一切邀请,投身于另一个课题的研究。
她不愿抛头露面,甚至“逃”到乡下,装扮成农妇,继续从事她的事业。
不久她终于发现另一种放射性元素“钋”,她伟大的人格与其卓越的成就一起载入史册。
有人形容居里夫人是“跨越百年的美丽”,而她的美丽在于谦卑和自信。
她没有留恋,贪图荣誉,也没有骄傲自满,而是以谦卑、敬畏的心态看待荣誉、看待科学。
居里夫人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科学的财富,更教会我们谦卑和自信。
天使之所以能飞,是因为他把自己看得很轻。
人生需要自信,但别忘记谦卑和敬畏,只有谦卑的自信,方能眼视四方,心游万仞;志冲九霄,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生命之舟,乘风破浪,笑傲四海。
【点评】文章紧扣材料提炼观点,切合题意。
开头以哲理性名言引出,幽默风趣又引人入胜,同时点明全文的主旨:“既要自信,也要懂得谦卑和敬畏。
”紧接着,围绕材料中的一句话展开论述,阐明人应该自信但也要谦卑的理由。
在论述过程中,列举居里夫人的事例进行具体分析,内容充实,充分论证了主旨。
“天使之所以能飞,是因为他把自己看得很轻”一句,更是画龙点睛,阐明了谦卑的价值与作用。
结尾一段,既对上文进行归纳总结,又照应开篇,进一步点明中心。
全文谈体会真实具体,结构严谨,语言生动流畅,体现出作者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底。
材料作文“岁月送来的感悟”导写作者/ 林逾静模拟试题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有过很多很多的地方,我们来过又离去:有过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经历又忘记;有过很多很多的朋友,我们相识又分开……未曾有过的那份感悟,岁月把它轻轻送来。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这道题开放性很强,主要是引导考生针对以往有价值的人或事进行回顾与感悟。
“未曾有过的那份感悟,岁月把它轻轻送来”中的“未曾”两字,是整道题的核心,它意味着我们应着力展示一个过程:来过(经历、相识)一离去(忘记、分开)一(产生前所未有的)感悟。
具体选写哪种(哪些)“感悟”呢?当然是要精选自身感触最深的加以切人。
这里仅提供几种参考:一、岁月告诉“我”一条人生的诀窍——经营自己的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
二、回首往昔,“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真情。
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随意支取和享用它们。
有了这笔储蓄,即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是富有的:而不懂或丢失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与良心。
三、时间的列车匀速地向前行进,载着“我”经历了一个个春夏秋冬,直到今天“我”才领悟:人的一生中总会失去许多,但同时也会拥有许多。
拥有许多,固然令人欣喜;而面对失去的事实,同样可以让自己的生命充满亮丽的光彩,努力活出精彩的人生。
参考拟题:岁月的沉淀。
范文展示匆匆,太匆匆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壮雷倩第一次来到这里,是为了听潮。
蜿蜒于版图上最长的江河,将在这里流入海洋。
或许是惊异于从未见过的无垠、广阔和深沉的忧郁,还是个孩子的我,已学会了沉默。
天是灰色的,裹挟泥沙的水是灰色的,刚浇铸好的混凝土是灰色的,连远处的船也在迷茫中透露出灰色。
水石相搏,其声亦清亦厚重,亦宏大亦悠远,如同在倾诉世间最大的不幸,如同在以沉默抵抗世间最大的不公。
此时一个站在侧旁的小小的人儿,心,能被潮润的空气浸透,不断下沉;灵,能被自由的江风引领。
不断上升。
可入深海采珠,可上九天揽月,可与群鱼共舞,可同众仙把酒……这天下可以无处不是自我,而自我却被包裹在一具小小的躯壳之内。
第二次来到这里,是为了观曰。
那是新千年的第一次日出。
当大地仍在沉睡时,我却站在这里等待,等待一缕霞光。
当人群开始欢呼时,我却开始沉默。
或许住在这里的人家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或许这一日的黎明与那千千万万个黎明并没有不同之处,或许我们这些顶风而来、抵寒而至的人们也将很快散入芸芸众生,遍寻不着……但我们无法等到下一个千年,甚至是下一个百年,所以我们需要一点见证,比如日出,特别是新千年的日出。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非智者,但这片水却收集起我许多的感悟。
而如今的我,却如一个钟摆,机械地来回摆动,决不逾规越矩。
再无听潮、观日的心境,自然也便久未临水而叹。
我只是一个过客,曾经到来却又匆匆离开。
水,它曾教我要学会放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它曾教我要执着,要获得一点曾经活着的见证。
而这一切,又是在千百日之后的今夜,复又回味起当时的细节,细细品味其妙处时,方有一丝体味。
或许,我连个过客也算不得。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时光也太匆匆,人生也太匆匆。
顾不得想,便要随着人潮如木偶般盲目地前进;顾不得悟,便要跟着人世如羔羊般一味地顺从。
()曾为此,我失去了一线水天。
却也是这匆匆的岁月,如同那愈藏愈醇的美酒,隔了时空,将缕缕的香味儿送来,唤醒我沉睡的嗅觉,让它感知来自江水的气息。
点评哲人有言:“我思故我在。
”这种“思”,源于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份特有的敏感。
本文作者通过描写亲身经历的一次听潮、一次观日,于低吟中尽抒胸臆,颇似苏子当年月夜泛舟赤壁、感喟人生的情形。
然后,作者的思绪一再涌动,并由孔圣人、李后主的感叹生发开来,引出现代人全新的人生思索,尽管情绪上略显低沉,仍不失为一份独特的感悟。
全篇行文流畅,用语老到,体现出扎实的文字功底。
二类文又一年,又三年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顾莉莉独自一人,呆呆地走在柳树下,眼神游离。
突然有人在喊“哇,好漂亮”,抬头,满眼都是飘落的柳叶。
它们是约好了,最后一次舞动一个奇迹吧?它们在为终于离开束缚已久的枝头而雀跃,还是在为哺育它们生长的枝条献上最后的感恩?再回过神的时候,天空已经回归安静,安静得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柳叶还没有干枯,踏过的时候没有像梧桐叶那样破碎的声音。
这很好,不嘈杂,不撕心裂肺。
那散落一地的,就像来不及收拾的记忆。
三年前,离开了最好的朋友,来到这里,满心欢愉。
还记得当时傻傻地问:2012的声声祝福从四面八方传来,我还在2011的上空盘旋,盘旋不止,可是一转头,我被丢在2012的哪里了?一个不知忧愁的孩子。
在新年的爆竹声声里喃喃自语。
渐渐地,竞争的激烈和环境的不友善让我的高傲一次次被打倒,倒在血泊中搜索记忆的药,于是多了一个动作叫[1] [2] 下一页网评文章写作技巧及要领一、认识网评网评: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新闻中的事实、新闻中表现出的及其隐藏的问题,发表的个人或集体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观点。
认识网评,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写谁看?要让网民乐意接受你传播的知识,认同你的见解和观点,研究网民的心理尤为重要。
误区:搞错网评的受众,把网评写成工作文稿……如,以下标题:选用年轻干部应有”三个度”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三忌”(二)为何而写?1、引导作用引导网民对一个事件的理性对待,进而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主要是正面的引导。
一般的写法:新闻+评论(既对新闻事件的摘要+你对事件的看法、观点)如:新学风破除干部作风积弊日前,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切实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学风。
(据3月18日新华网)规定是针对目前所存在的学风问题对症下药,采取有效举措,破除学风上的弊病,引领党员干部求真务实,树立新学风、新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