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PPT模板及内容.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PPT模板及内容.
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要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愉快的事。 想方设法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从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 不“讲”,而是“读”
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 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
逐渐地,由开始的妈妈指着一个字一个 字地读,改成由孩子指着,妈妈来读。 孩子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使孩子 理解了文字的作用,把故事与文字联系 在一起了。
妈妈
好
胜过
好 老师
父母必看
XXXPPT作品
2014年xx月xx日
目录
“打针有些疼” 给小板凳揉揉痛 批评孩子“像牛顿一样” 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怎样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爱是一种智慧!
寓言--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
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 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 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 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大
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人
应 有
4
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 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几
个
原 则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
给小板凳揉揉痛
善良和豁达永远是相随的。一 个能给小板凳揉痛的孩子, 她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爱心 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 由和利益。
怎样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青春期的孩子即将——
心灵上渴望走出家门; 他们开始渴望 “把我当作大人”的待遇; 他们开始敢于 “反抗、表达独立思想”; 对异性有了更明显的兴趣; 对自主有了更迫切的渴望;
此时,说话应该——
简单明了 严禁评价孩子的品行 采用描述式对话方式
&
家长常见的失误
建议
“担心”被表达为“不信任”
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 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 时屈从你,内心绝不会听你的话。所以说,陪孩子写作 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 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我想说, 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正确的教育方法 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是一柄锄头——当我 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的正确。
“像牛顿一样”,这不是一句表扬的话,而是批评,批评她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用心,犯各种低级错误。
比如刚买来几百元的电子辞典,用了没几天就丢了; 作炒鸡蛋,蛋皮磕开后,把蛋液直接打进垃圾桶,接下来考虑蛋壳该扔哪里, 才发现搞错了; 到学校里忘记了带东西; 这时她总是不责备,总是说“你总是像牛顿一样”, 心平气和地接受,理解孩子的感受,想办法帮助她克服缺点。
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她 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她 一辈子不吃大亏!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 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 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 的帮助和机会。
当“给小板凳揉揉痛”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 ,他在生活中处处给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 —而他从生活中能获得的,也正是这些。
当到公共场所时,总是不失时机地指 给她一些文字看,比如在火车站给她 读“禁止吸烟”,告诉她这里人很多
空气不好,这个牌子告诉大家不要 在这里吸烟
读得多了,许多“白字”自然就解决了。 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各,建立在 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 方法。
培 养 良 好 的 学 习 习 惯
不陪孩子写作业,“不陪”才给孩子留下了让习惯在内 心生长的空间;学习不要刻苦努力,要让孩子觉得学习 是一种很有乐趣的事情;不追求100分和考好了不奖励 (学习一定不能功利)
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
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 完善的能力。我们要理解孩子犯错误的价值,看到在孩子成长中,他 的“过失”和“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
“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
把眼前犯错误的孩子看成“牛顿”,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像牛顿,在 批评中给孩子以期望。这样的批评方式,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该生气 的事化解为一句玩笑,既让孩子知道他哪里错了,又不损害他自尊心 ,还暗含了对他的理解,对孩子的错误一分为二看待。这样的批评话 ,孩子比较爱听,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对孩子起到积极的作用。
批 评 孩 子 “ 像 牛 顿 一 样 ”
我们都熟悉牛顿醉心于实验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朋友中午来看他,但就是等不到他,朋友和他开玩笑,把佣 人给他准备的午饭都吃了,然后走了。待牛顿终于从实验室出来,走到 餐桌旁,看看桌上的残局,自言自语的说:“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 然后离开饭桌,又钻进实验室。天才因为太痴心于某件事情,在生活中 常常犯傻,做些令人发笑或令人生气的事,流传下来成为经典故事。
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
1
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 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比如告
2
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
激发孩子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 给出一个
3
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是给他
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 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 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 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打针有些疼”
告诉孩子“打针有些痛”,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从容镇定 些 既能减轻痛苦,又能保护自己,还能“占便宜”呢。
当孩子因为什么大哭时,要尽快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比哄 啊 劝啊更有效,更能降低孩子的痛苦感。
案例一:高二的女儿暑假想去西餐厅打工,并把这个消息告诉家长: 妈妈:“你从来没有打工过,现在突然想去打工,社会那么复杂,你应付不了 的。” 请问,女儿听到的是什么信息?
案例二:儿子刚结束了一个夏令营回到家里…… 爸爸:“我想你回原来的学校,你抵不住那些诱惑。要是那些所谓的朋友又来找 你,怎么办?所以我们希望你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