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的心理护理指导
摘要:临床表明,成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够促进骨科病人康复,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缩短住院日及减少住院费。
同时使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骨科健康教育的效果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率和医院的社会声誉。
1开展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语言交流要简单、明了、切题、表达清楚使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与关心,消除其陌生感和孤独感,产生和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在宣教过程中尽可能使用病人熟悉的常用语,避免医学术语。
当不得不使用医学术语时,应用简单的日常用语给病人解释这些术语的意思。
并通过与病人交流的过程,细心观察、掌握不同病人的心理需要。
1.1家属、陪护的教育病人住院不仅仅是病人本人与医护人员存在联系,还有病人的亲人,因此护士对老年病人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应当仅。
1.2把握时机进行教育由于老年人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患病及生活环境改变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状态不稳定,影响教育效果。
因此对骨科老年病人人宣教,首先要引起共鸣。
当老人愿意与医护人员交流,倾诉时,我们要耐心倾听,了解老人的心理动态、所需、所求。
当产生共鸣时,我们的宣教内容才会让病人容易接受,使病人达到遵医行为的效果。
仅局限于病人的范畴,应向病人家属及陪护扩。
1.3开展护患沟通座谈会护患沟通、病人与病人间的沟通,也不失是种有效的宣教方法。
每月一次针对一个病房、一种疾病开展护患沟通座谈会。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人,可以是治愈的,也可以足基本治愈的。
向其他病人介自己坚持治疗,配合身心护理、战胜疾病的康复过程。
以激发其他病人配合治疗护理的积极性.达到早日康复的日的
1.4集体教育采取集中讲授的方法,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骨科疾病特点及康复护理方法。
护士与病人一起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
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示范操作,如:翻身、拍背、功能锻炼等,使病人获得感性认识。
1.5书面教育在医院走廊的墙壁上制作宣传栏,向病人及其家属发放医院自编的宣传材料等,传骨科疾病的防治要点,介绍骨科疾病的康复知识。
将比较重要或难懂的内容制成图文并配以通俗易懂的宣传卡片或手册,供病人及家属阅读。
1.6个体教育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进行个体化教育。
对个别不识字、无法接受文字教育的病人,护士将教育内容讲解给病人及家属。
2护理体会
2.1骨科护士树立健康教育观念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说明护理工作在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又由
于在医院与病人接触最早、最多的是护士,护士则成了健康教育的先锋,所以护士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健康教育理论的学习,加强自我修养,充分利用护士与病人之间的密切关系,积极进行健康宣教[2]。
2.2制作健康教育的内容护士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健康教育的质量,所以对健康教育内容有必要规范化,在较充分地了解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和专科医生指导,共同学习并制定了骨科健康教育内容:(1)骨科病人锻炼时间和方法;(2)骨科各类手术病人术前、术中、术后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3)骨科病的出院指导;(4)骨科小常识:如石膏、牵引、小夹板固定、外固定架固定的注意事项、某些骨科病的诱因及预防知识等。
健康教育能使骨科老年病人了解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的基本知识,积极配合治疗与康复,消除或减轻病人的负面心理效应,进而达到减少并发症,防止因护理不当引起的后遗症,促进骨折早日痊愈。
做好骨科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护士要了解老年常见病的基本知识,熟悉骨科专科知识,以及对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针对骨科每位不同病人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健康教育内容、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目标明确,多次强化,言简意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生动形象,亲历亲为,让病人早日康复。
3小结
成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够促进病人康复,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缩短住院日及减少住院费。
健康和心理教育的实施得到了病人和家庭的好评,使病人及家庭了解到骨科疾病的特点,掌握了功能锻炼的正确方法及卫生保健知识,加强了护患关系,使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骨科健康教育的效果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率和医院的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1]金永红,李美锋.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实用医技杂志,2010,12.
[1]许迎晨,高志娴,刘玉风。
骨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职业与健康,2009,21(11):1862.
[2]金永红,李美锋。
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实用医技杂志,2010、11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