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舞蹈欣赏
北朝的胡乐胡舞粗犷豪放,南朝的轻歌软舞春意绵绵。南北两朝都盛行佛教乐舞。 北朝的胡乐胡舞有:《天竺乐》、《高丽乐》、《西凉乐》、《龟兹乐》、《悦般国 鼓乐》、《安国乐》、《疏勒乐》、、《高昌乐》、《康国乐》。 南朝乐舞基本指的是汉族乐舞,充满了莺歌燕舞的情调。《吴歌》、《西曲》盛行于长 江流域以及太湖流域。《神弦歌》是祭神歌舞曲,全曲十一首。 魏晋南北朝时期还盛行佛教乐舞。我国石窟壁画上有几种典型的佛教乐舞形象,如天 宫伎乐、飞天、药叉和供养伎人。
曲,摸不着却感得到的是灵魂。 现代芭蕾舞剧《二泉映月》情节简洁、洗练,非常适合于舞剧的叙事与铺陈; 它的表现手段与舞蹈语言充满了诗一样的情愫,使人感受到中国写意画般的意境,
时而淡远幽深,时而酣畅淋漓;它的人物命运跌宕起伏、牵人情怀,在令人赏心
悦目的同时催人泪下,在展示西方传统芭蕾风采的同时表现出浓浓的中华民族舞 蹈文化的意蕴,可以说是芭蕾中国学派的一次大胆创新之作。
四、建安“风骨”与舞蹈
建安时代的歌舞充满了浪漫色彩。 曹植在《洛神赋》中对建安时代的理想美人及其舞姿这样描述:‚翩若惊鸿,婉若游 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凌波微步,罗 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这里曹植精细地描述了舞者的气 韵风度,它也反映了建安时代的舞蹈审美理想。
舞蹈从它产生的初始阶段就离不开音乐、诗歌、美术等因素。它把文学、戏剧、音乐、
绘画、雕塑、声光等艺术融合在舞蹈艺术之中,增强和丰富了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同时 也就相应地促进了舞蹈艺术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第一节 舞蹈概述
三、舞蹈的种类
(一)生活舞蹈 (1)习俗舞蹈;(2)宗教、祭祀舞蹈; (3)社交舞蹈;(4)自娱舞蹈;(5)体育舞蹈; (6)教育舞蹈。
第一节 舞蹈概述
五、舞蹈作品的意境创造
(一)境界说是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 境界说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理论成 果。 境界说是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一份重要理论遗产,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舞蹈艺术应当研究意境创造 舞蹈艺术是一种形式感强、艺术语言精练、长于抒情的艺术。特别是舞蹈运用人体动 态语言来塑造形象、表情达意,舞蹈动态具有情感性、多义性,虚拟性和模糊度等特点, 而且在特定的时空中可以转换和变异,因而更需要调动欣赏者的创造性想象,引发出丰富 的联想,方能完成艺术传达的任务。 (三)舞蹈意境的结构层次 舞蹈意境的创造,主要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写,把观众引入一个想象的 空间,进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这种情景交融存在着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结构层次 表现为:景——情——形——象——境。
第三节 中国舞蹈作品欣赏
由空政歌舞团排演的现代舞剧《红梅赞》取材于20世纪40年代末发生在重庆歌乐山下渣滓 洞狱中的真实事件,是歌剧《江组》的姊妹篇,是同一首主题歌繁衍的并蒂花。 (一)创作背景 取材于小说《红岩》的现代舞剧《红梅赞》,舞剧以小说中重庆歌乐山‚白公馆‛、‚渣滓 洞‛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为创作背景。 (二)红梅赞表现手法的创新 1.舞蹈结构编创手法的创新。编导大胆运用现代舞剧加以表现,这充分显示出创作者的艺 术胆识,呈现了鲜明的现代艺术理念。 2.人物设计别具一格。人物的设计上、表演上运用了自己独到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将现代 舞的语言风格转换为特定的人物形象,不拘一格,一反传统,追求个性,但又不失原味,非常准 确地呈现了人物的特性与精神,使得舞剧整体艺术理念与具体的艺术语言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三)舞蹈美术的新颖之处 在舞剧中道具的运用对该剧起到了间隔时空、演绎剧情的主要作用,编导巧妙的根据剧情人 物来量体裁衣。全剧道具可谓简洁到了极致,一排铁链、一组铁栏、一扇铁门构成的三元素不仅 把整个舞剧的时空变化、故事情节都衔接得天衣无缝,且内涵极为丰富。 (四)舞台灯光的独到之处 使用了大量的单纯白色灯光,配以灰色和蓝色,整个给观众一种极冷的感觉,仿佛一个褪色 的黑白电影。
(二)艺术舞蹈
1. 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区分,有: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 2. 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区分,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 歌舞剧、舞蹈诗、舞剧等。 3. 根据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法和塑造舞蹈形象的方法来划分,可分为抒情性舞蹈、 叙事性舞蹈和戏剧性舞蹈三类。
第二节 中国传统舞蹈的发展
二、周代“雅乐”与春秋的“郑卫之乐”
舞蹈到了夏、商、周时代有了巨大发展,舞蹈的表演内容和形式趋于更完整。 乐舞艺术从夏朝开始成为表演性艺术,有了专职的乐舞奴隶,称为‚女乐‛,即指那 些在宫廷宴乐活动中从事乐舞艺术表演的歌姬舞伎。 商朝的歌舞艺术十分发达。祭祀上帝和祖先都有乐舞。 周朝形成了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史上的第一座高峰——西周宫廷雅乐。 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卫之音‛,则是充满浪漫情调的古代乐舞。
第一节 舞蹈概述
1.题材和主题
四、舞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题材:是指舞蹈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现象。
主题:是舞蹈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和中心 思想。 2.人物和情节 人物:舞蹈作品的表现对象主要是人。
情节:舞蹈作品的情节,是指叙事性舞蹈作品(情节舞和舞剧)中,人物的生活和事件的演 变发展过程。
舞蹈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通过连续的舞蹈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变
化的画面,结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道具、灯光、布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艺术 形象,即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舞蹈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开展文化娱乐、促进身心健康,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一种
艺术形式。
从各种艺术形式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的比较中来认识舞蹈。 从审美主体(观众)对不同审美客体(各种艺术作品)的感受特点的比较来认识舞蹈。 从各种艺术对事物的表现方式和手法上来认识舞蹈。
第三节 中国舞蹈作品欣赏
二、中国现代芭蕾舞剧——《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由辽宁芭蕾舞团推出的民族芭蕾舞剧,以民族经典乐曲《二 泉映月》及它的作者阿炳的人生经历为素材,生发出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首演 于2006年,编导门文元。 故事梗概:千江有水托明月,万山无语叶缤纷。潮涌浪奔似的雄浑,低诉歌
哭般的深沉,优美而壮阔的弦响,情牵肺腑,韵动古今。看不见却听得到的是乐
第一节 舞蹈概述
二、舞蹈的艺术特性
1.从舞蹈的物质形态方面来看,舞蹈形象是直观动态性的形象 (1)直觉性 ;(2)动作性 ;(3)节奏性 ;(4)造型性 。 2.从舞蹈的内在属性方面看,舞蹈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舞蹈是一种表情艺术,抒发人的主体情思是它的艺术特长。用语言或其他艺术表现手 段难以表达的强烈情感和内在精神世界,往往只有舞蹈才能予以充分表现。舞蹈善于抒情, 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其内在的表现力,做到‚在抒情中叙事‛、‚在叙事中抒情‛,使叙事 和抒情达到完美的结合和高度的统一。 3.从艺术展现的方式特点来看,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方面。民间舞蹈多在逢年过节以及各种迎神庙会上表演。舞蹈的形式是把各种民间舞蹈综
合到一起表演,冠名之‚走会‛。其中包括秧歌、高跷、狮舞、花钹、旱船、小车、跑驴、 大头和尚等民间舞蹈和各种杂技表演。
第三节 中国舞蹈作品欣赏
一、古典舞剧作品欣赏
(一)《丝路花雨》 1979年甘肃省歌舞团首演于兰州。编导刘少雄、张强、许琪等,作曲韩中才、呼延、 焦剀。《丝路花雨》主题鲜明,艺术风格新颖,丰富了中国古典舞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被 评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其艺术成就表现在:(1)创造了中国古典舞中 的新的舞蹈体系——敦煌舞。(2)《丝路花雨》舞剧采用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段,真 实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状况。(3)《丝路花雨》舞剧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成功典范。 (二)《大梦敦煌》 2000年首演,导演陈维亚,作曲张千一。《大梦敦煌》这部古典舞剧成功塑造了典型 人物形象。整部舞剧处处体现出古典之美:(1)故事美;(2)舞蹈美;(3)音乐美; (4)舞美之美。
六、唐朝的乐舞盛世
第二节 中国传统舞蹈的发展
七、宋元明清时代的乐舞
1.宋代乐舞 宋代乐舞主要以宫廷队舞和民间舞蹈为主。队舞是把大曲、诗歌朗诵(宋词)和舞蹈 结合为一体的群体舞蹈。宋代队舞分为两大类:‚小儿队‛和‚女弟子队‛。宋代的民间 歌舞丰富多彩且富有生活气息。 2.元代乐舞 元代舞蹈独具特色,其舞蹈种类有:元代宫廷舞蹈,元代民间舞蹈和元杂剧中的舞蹈。 3.明、清时期的舞蹈艺术 明、清两朝明、清两朝的舞蹈艺术特点集中在民间舞蹈、地方歌舞小戏和戏曲舞蹈等
第二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国传统舞蹈的发展
一、原始舞蹈
中国的原始舞蹈文明早在一万年前就已出现。 原始社会的舞蹈产生于劳动韵律,音乐是‚击石拊石‛,动作是‚投足以歌‛,舞蹈 道具是自然拙朴的生活用品及工具、武器。 原始舞蹈内容大多从神话传说和生产生活中而来,主要反映劳动生产、人口繁衍、氏 族部落之间的斗争,颂扬氏族英雄、原始宗教信仰等。 ‚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反映了原始人的抗旱生活;‚精卫填海‛反映了与水有 关的生活;《吴越春秋》载皇帝时的《弹歌》:‚弹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则 是反映原始先民狩猎生活的歌舞。 原始社会舞蹈起源于劳动,劳动是创造舞蹈的基本动力,劳动的节奏、呼声是原始音 乐和诗歌的原型,劳动的动作是原始舞蹈动作的来源,动作简单,主要模拟劳动动作和鸟 兽动作,动作接近自然形态,集体合舞,处在即兴发挥阶段,比较朴实自然。
CONTENTS
目录
01 02 03
第一节 舞蹈概述 第二节 中国传统舞蹈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舞蹈作品欣赏
第一节 舞蹈概述
一、舞蹈的本质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形式。人体本身是它的物质载体,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
人体动作为其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难以表现的人的内在
深层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人 的情感意蕴,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作者——舞者(编导和演 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