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研究方法论文

政治学研究方法论文

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现状分析及研究对策学院:哲学与政治学学院专业: 2010政治学与行政学学生姓名:海啸学号: 201003402118 指导老师:赵丽珍摘要::行政效率是衡量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而提高行政效率既是公共行政的宗旨,也是公共行政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

是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提高我国行政机关的行政效率,既是政府机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现状、原因的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对提高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方法、途径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能为新时期政府转型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行政效率现状分析改进方法政府前言:行政效率在政府行政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一,提高行政效率可以优化整个社会各方面发展环境。

第二,行政效率也是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第三,行政效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因此,提高行政效率是我国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塑造政府和公务人员在公众中的形象的重要手段。

高效率的政府会赢得群众和社会的好评,从而会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而良好的政府形象无疑会提高政府公共部门的权威,容易形成政府与公民、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胜互动关系,有利于降低公共政策的执行成本,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行政效率概述(一)行政效率的基本概念效率(efficiency)一词在英文中一般理解为“投入产出的比例关系”,一般也称为机械效率或技术效率。

而所谓行政效率,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取得的工作成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比率。

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能力的集中表现,也是判定政府工作状况的综合指标。

(二)制约行政效率的三大要素1.经济要素——行政成本行政成本是用于行政活动的成本,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政权获取并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消耗的行政资源。

从其内容上看,它大致包括三个部分,行政设施成本、行政制度成本和行政人员成本。

一切对效率的追求,都应当遵循经济原则。

那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在追求尽可能大的效益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

从这个原则上讲,提高行政效率的主要途径自然是降低行政成本。

2.时间要素——行政速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句格言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耳熟能详的,它同时也揭示了提高效率的一个重要决定方面,那就是速度。

但就行政效率而言,速度并非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速度。

它所带来的提前不一定有积极意义,而延误则必有消极影响,这种合理的速度标准是指行政服务对象希望的“快”和可以接受的“慢”之间的结合。

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越高,组织越严密对时限的意义就越重要。

3.效益要素——行政行为的正确度行政行为正确度是评价行政效率的基础,也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

行政行为的正确度由三个基本评定要素构成:合法性、合理性、满意度。

首先,我们要看行政活动的总方向和性质,即是否符合人民利益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其次,再看各项行政决策的质量,即是否符合科学规律和现实条件;很显然,只有当一项行政活动都符合了上诉的要求,我们才能够说,这项行政活动是正确的。

三个要素既是互相制约,又是互相促进的。

对于当前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现实情况,无论采取何种措施,只有平衡好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努力压缩办事时间,同时提高行政行为的正确度,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才能使行政效率实现其真正的社会价值。

(三)提高行政效率的现实意义1、行政效率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综合生产力。

提高行政效率可以优化整个社会各方面发展环境,可以优化国家各种生产要素的结构与配置,可以集聚和优化各种资源,可以凝聚人心,决定国家、地区、单位的发展速度。

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通过行政效率,可以检查和衡量公共行政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种管理制度和各种手段是否现代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可以检验和衡量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的队伍素质是否较高、能力是否较强、工作态度是否积极、人际关系是否协调;可以检验和衡量行政体制是否科学合理,公共组织的机构设置、权责划分是否合理、分工是否明确、层次是否得当、幅度是否适宜;可以检验和衡量行政运行的每个环节、是否科学合理,行政程序是否精简实用;可以检验和衡量行政制度的合理性和行政方法的有效性。

3、行政效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只有大幅度地提高行政效率,才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生产力,加快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

21世纪是一个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世纪。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能力之争、效率之争。

高效的公共行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公共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克服妨碍提高行政效率的各种不良因素,如行政机关层次多、机构多、人员多;“婆婆”多、闲人多、扯皮多;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二.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现状分析(一)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表现近些年来,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完善体系、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简化程序、改进作风、服务群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的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从实践上看,我国行政管理的效率仍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费上,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缺乏成本概念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政府管理成本较高的国家之一。

目前,我国行政机关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成本意识淡薄,缺乏经济理性,缺乏效益观念,缺少公共财政的理念,办什么事只管结果,不计办事成本,不讲究投入产出比例,总认为经费越多越好。

而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机制,则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不可遏制的投资冲动。

为了获得骄人的政绩,千方百计地加速经济增长,推动投资。

当前低行政效率下GDP的“注水”导致的GDP虚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健康、稳健发展的瓶颈。

2.人力上,行政规模庞杂,人浮于事机构设置是使行政权力得以运行的组织保证,也是综合地影响到行政效率的成本、时间、效果的重要因素。

由于机构庞大,副职多,闲职多,人浮于事,结果只好成天忙于请示报告,批转文件,无所事事;同时,由于机构臃肿,部门林立,层次多,往往因某些部门和环节互不衔接,相互矛盾,推拉扯皮,甚至造成对峙和混乱局面,致使这些部门和环节运转不灵。

这与“精简、统一、效能”的办事原则差距甚远。

3.在处理公务上,行政机关官僚习气严重在处理公务上,有的行政机关官僚主义严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讲,事难办。

公事不公办,走后门,拉关系。

在贯彻执行上级决议时,往往也是几经周折,一拖再拖;合“胃口”的就执行,不合“口味”的就拖着不办,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一方面妨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导致行政审批事项无所不包,效率低下。

(二)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1.权责不清,分工不明有职无责、相互推诿、相互扯皮、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是其具体表现。

前三者极易导致该管得没去管、该负责的没负责、问题解决不及时;而后两者则极易形成越位行政、干扰行政、官僚主义从而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2.机构的设置不完善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采用的是科层制,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现行组织层次与管理幅度安排存在不足。

现行组织层次过多这使得信息沟通迟缓、信息渠道不畅,容易导致信息失真及信息到达不及时等问题,这极大得影响了上级命令的执行及下级执行情况及问题的反馈;其次,管理幅度过宽,这容易引起官僚机构膨胀,从而导致效率低下3.领导素质不高在不少领导身上存在自身素质差,作风拖拉,缺乏雷厉风行作风,缺乏决断力和创造性。

或难以真正领悟上级决策意图导致执行出现错误;或者没有及时执行及解决问题;或者循规蹈矩、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或者主观臆断、空凭一时奇想,拍脑瓜决策,没有脚踏实地精神及长远眼光;或者只顾本部门利益,没有全局眼光;或者只顾自身政绩,没有真正投身于解决群众需求,没有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或专业素质不高,导致行政效率低效乃至错误行政,这一点在对专门行政知识及技能要求高的行政职位上尤其显得突出。

4.办公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当前行政机关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还不够普遍,实际工作中现代化的信息传输技术及管理手段还未得到完全普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5.不同行政机关之间缺乏很好的合作例如不同机关之间信息共享渠道少,如有的机关做的事往往有可能是其他某个机关曾经做过的。

如出现需多个机关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则互相推卸互相踢球,等等。

这就使得行政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办事拖拉,从而使行政效率大打折扣。

总之,行政效率低下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要素或在于各个环节存在不足或漏洞,或在于不同环节之间协调不力,没有坚持以系统观点看问题,即没有坚持以整体性、关联性、结构性、开放性的原则来指导行政活动。

三.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一)划清政府职能以及实现行政组织的有序化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船。

因此,在提高行政效率的过程中,必须合理划定管理对象和范围,合理设置组织机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把那些凡是市场能做的都交给市场去做,哪怕是一些公共产品,市场做不了的再由政府来做。

在划清政府职能的同时,一方面,要理顺政企关系,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

产经营活动,只依法对企另一方面,理顺关系还指理顺中央与地方的事,不得超越权限。

(二)大力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在我国要培育起一个健全的社会中介组织体系,要求其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职责,还需要政府在诸多方面做出努力: (1)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支持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2)大力培养有关人员,建立一支业务素质良好的社会中介组织从业人员队伍。

( 3)政府主动退出相关管理和整理提供服务领域,避免权力参与竞争,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4)规范社会中介组织的行为,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健全行政法律法规和工作制度市场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管理更注重法制建设。

广无忧论文网泛并切合实际地进行行政立法,使公共管理条件下行政管理活动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政府行为具有基本规范和程序,尽可能减少行政人员行为的主观性、随意性和隐蔽性,做到职责明确,任务明确,要求具体,避免拖拉扯皮。

实施首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分级责任制等,使政府运转灵活有序,政府调控坚强有力,不断提高行政效率。

(四)保证行政监督得力有效在行政机关内部建立起纵向和横向的检查、监督制度,使上行监督和下行监督经常人化、制度化并落到实处;建立并实行机关工作人员,整理提供特别是行政领导执法中的回避制度和岗位轮换制度,以保障监督渠道的畅通;真正发挥各种外部监督主体的作用,加强人大监督,确立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平行于各政府的权力地位,实行垂直领导体制,发挥舆论压力,增加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发扬人民民主,实行人民监督,使行政管理活动置于全方位的行政监督之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