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高考成语复习专题(精校版)

2018高考成语复习专题(精校版)


我们一丘之貉坐着素车白马,很快地到了动
物园,不料参观的人多到豺狼当道草木皆兵,害 我们一家骨肉分离。妻离子散的爸爸鞠躬尽瘁地 到处广播,终于查找到差点认贼作父的我和遇人 不淑的妹妹,困兽之斗中,我们螳臂当车力排众 议推已及人挤到猴笼前,鱼目混珠拍了张强颜欢 笑的全家福。
考纲解读
考纲中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 语)”,就是说要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 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等。
▪ 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类似成语
▪ 身无长物 ▪ 间不容发 ▪ 人面桃花
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
▪ 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 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用法:主谓式; 作定语)
▪ 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 追念旧事的情形。(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忆 念爱人)
例3.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
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 经过多次试验都不错。 “爽”为“差错”,而非“爽快、舒服” 。
练一练:
1、他是很容易发笑的人,对笑话他从来都是闻过则喜。
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2、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
要登高山必须从底下开始。自,从;卑,低处。语出《礼记·中庸》“君子之
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又作“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也单用“行远自迩”或“登高自卑”。这里属于望文生义。E.差强人意:指
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符合语境。
答案:AD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
▪ 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 清。(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 和流动着的水一样。(联合式;作宾语、 定语;含褒义)
▪ 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 画快。(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 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 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联合式;作 主语、宾语;含褒义)
▪ 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 喻才情减退。(主谓式;作谓语、定语、 补语;用于书面语)
▪ 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类似成语
▪ 呼之欲出 ▪ 信手拈来 ▪ 鸿篇巨制 ▪ 烘云托月 ▪ 韦编三绝 ▪ 含英咀华
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 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 生动。(兼语式;作谓语、定语)
解析:A.方寸之地:指人的内心。《列子·仲尼》:“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
虚矣。”这里用来指很小的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属望文生义。B.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
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恰当,无懈可击。刊,古代指削除牍片上的错字;
不刊,指不可更改。用于此处正确。C.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
能再添一句话;也可用为“一言不发”之意。此处使用正确。D.登高自卑:
▪ 4、外援和主教练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 手。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琴瑟演奏的不谐调.比喻政令不当,
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
试一试:
快速说出以下成语的使用对象。
▪ 罄竹难书 ▪ 罪行
▪ 举案齐眉 ▪ 夫妻
▪ 天伦之乐 ▪ 父子、兄弟等家人之间
▪ 不胫而走 ▪ 消息、谣言等
▪ 萍水相逢 ▪ 素不相识的人
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 否定。(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 状语;含轻蔑意味)
▪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 态度。(用法:动宾式;作谓语)
▪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用法:主 谓式;作谓语、宾语)
▪ 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 约。(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 于政治与军事方面)
一篇气死了99名老师的中文系女生日记
今天是国庆节,放假一天,爸爸妈妈特地带我 们到动物园玩。
按照惯例,我们早餐喜欢吃地瓜粥。今天因 为地瓜卖完了,妈妈只好黔驴技穷地削些芋头来 滥竽充数。没想到那些种在阳台的芋头很好吃, 全家都贪得无厌地自食其果。
出门前,我那徐娘半老的妈妈打扮的花枝招
展,鬼斧神工到一点也看不出是个糟糠之妻。头 顶羽毛未丰的爸爸也赶紧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换 上双管齐下的西装英俊得惨绝人寰,鸡飞狗跳到 让人退避三舍。东施效颦爱漂亮的妹妹更是穿上 调整型内衣,愚公移山画虎类犬地打扮的艳光四 射,趾高气昂地穿上新买的高跟鞋。
▪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 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 只会吃喝,不会做事。讥讽无能的人。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碑:指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 碑。比喻人人称赞。(用法:主谓式;作 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类似成语
▪ 不以为然 ▪ 不以为意 ▪ 奇文共赏 ▪ 城下之盟 ▪ 穿云裂石
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D.老李在年近古稀时抱了个大胖孙子,他们家正在饭店大摆 宴席,
弹冠相庆呢。
题型二: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有特定适用对象,易扩大范围或误作他用。
▪ 例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 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
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
上汗牛充栋。
▪ 指书多, 而非人多。
▪ 例2.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 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 ▪ 指十三四 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 岁的女子。 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 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联合式;作谓语、 定语)
类似成语
▪ 洛阳纸贵 ▪ 耳鬓厮磨 ▪ 相敬如宾 ▪ 比翼双飞 ▪ 日理万机 ▪ 秦晋之好
的脚。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3、写作中,文不加点,只能使意思变得模糊,并可能使正确的
意思变得不正确。
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4、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
们深恶痛绝。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能力层级为D级)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 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
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应从两个方面把握词 语:一是正确理解词语的语义,看使用得是 否正确;二是正确使用词语,看表达效果 是否更好。
▪ 一、成语误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 1望文生义 2 对象错误 ▪ 3褒贬失当 4不合语境 ▪ 5语意重复 6谦敬错位 ▪ 7搭配不当 8自相矛盾
望文生义。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 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文 字的表面意义,也不是组成成语 的各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 不能单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
例2.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
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 大体上让人满意。 “差”为“稍微、尚且”而非“差劲、糟
糕”。
类似成语
▪ 空穴来风
▪ 空谷足音 ▪ 善刀而藏 ▪ 暴虎冯河 ▪ 酒囊饭袋 ▪ 有口皆碑
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 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 开来。(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 定语;含贬义)
▪ 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 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 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 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A.此文打着科学的幌子,实际上宣传的是封建迷信,这样 一 篇不刊之论,竟然公开刊登在一家省级大报上,真是 令人不解。
B.从中国人素来不为已甚的行事品格判断,这种极端不留余地的 做法,很有可能从反面证明了他们曾经遭受来自政府官员们的蹂 躏的残暴程度 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C.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 为训的,
5、法庭认为张师傅因正当防卫而致使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
罪不容诛。
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6、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三人成虎:谣言一再反复,就有使人相信的可能。
7、编辑部收到的这些稿件都是不刊之论,无法采用。
刊:消除。不可删改.内容正确;不能更改的论断.
二、近义成语的辨析
题型一:望文生义
•例1: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 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分析:句中的“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 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 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 点地写下去。”该句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以 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其 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练一练:
▪ 1、我们相约十年后来母校聚会,畅叙友谊,共享天伦 之乐。
家人欢聚一堂;亲密友爱的乐趣.天伦:指父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
▪ 2、王老师虽说已近六十,但精力充沛,显示出他是一 个年富力强的人。
年富力强:年轻力壮。
▪ 3、张大爷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马 革裹尸的结局。
马革裹尸:常用以表示决心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
▪ 如坐春风 ▪ 被教育者
▪ 广开言路 ▪ 上级对下级
注意只能用于男女尤其是夫妻间的成语,如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比翼双飞、破镜重圆、夫唱妇随、、相敬 如宾等
类似成语
▪ 巧夺天工 ▪ 擢发难数 ▪ 行云流水 ▪ 一挥而就 ▪ 青梅竹马
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 十分巧妙。(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 褒义。
类似成语
▪ 脍炙人口 ▪ 两小无猜 ▪ 乱点鸳鸯 ▪ 江郎才尽 ▪ 挥洒自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