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负债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必须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已把负债经营当作重要的理财策略,这种策略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负作用。
怎样运用好这把双刃剑,扬长避短,为企业更好的服务,就需要对此进行一定的分析如今社会中,企业以负债经营的方式越来越常见。
【关键词】:负债经营,理财策略经济实力第一章企业负债经营的概述一、负债经营的概念从会计学的理论看,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须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以已有的自有资金作为基础,为了维护企业的正常营运,扩大经劳营规模,开创新事业等,产生财务需求,发生现多流量不足,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和发行债券等形式吸收资金,并运用这笔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资金产不断得到补偿,增值和更新韵的一种现代企业筹资的经营方式。
具体含义是:1,资金来源是以举债的方式。
如通过贷款发行债券,内部融资等方式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他单位和自然人等吸收的资金,其资金所有权属于债权人,债务人仅有规定期限内的使用权,并担按期归还的义务。
2,负债具有货币时间价值。
到期时债务人除归还债权人本金外,还应支付一定的利息和相关费用。
二、企业负债的主要成因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负债的原因较多,各个企业的条件和环境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是,归结起来,导致企业负债的主要成因有:(一)、被动负债1、历史上,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体制变更过程中,“拨改贷”使老企业的债务由无到有。
在税制改革跟不上,企业自我积累低,靠银行信贷过日子的同时,企业又承担了“办社会”的部分功能,造成企业非生产性占用资金,资源配置无效率,客观上导致企业资金沉淀,历史包袱沉重,形成企业被动负债。
2、在相当长的一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薄弱,思维方式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那一套。
这主要表现在追求产量值的增长,没有树立市场观念,粗放经营,出现产成品和资金积压,片面追求销售额和产销率,管理制度又跟不上,弄成“三角债”。
巨大的债务沉积,迫使企业实行维持性经营,负债越背越重。
另外,也有企业因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或对外担保不当造成潜在负债。
(二)、主动负债1、企业在主观上以为,借国家银行的钱,用于国民经济生产和发展,国家以后会给政策来低销债务。
因为片面追求发展高速度,追求大规模快速增长,只求有项目,有政策,有产值,而忽略了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后劲。
对“领导项目”“上级项目”“大项目”都愿意上马,积极申报,敢于负债,结果,由于一部分项目论证不充分,或是重复建设,形成投人多产出少或最终产品没有市场,使企业步入负债的泥潭。
2、忽视企业发展的阶段性,急于扩张,追求规模经营。
对市场判断不准,风险意识又不强的前提下,没有决策风险机制,一旦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调整,便会导致企业资金来周转不灵。
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克服企业的财务危机,不得不主动去寻求借款。
3、税制允许企业将银行利息计入成本,有目的地借入资金去追求企业发展,获取潜在效益,以增强企业后劲和竞争力,这都形成企业有意识的主动负债。
(三)企业负债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负债经营存在的问题较多,错综复杂。
而相对突出,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有这几方面,概括起来就是:“向、度、准、则”。
1、企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有误为了追求发展,积极扩张不考虑资金成本而进行投入,或盲目地进入新的行业,往往效益比预计差,从而出现估计不到的财务风险,不得靠举新债偿旧债来维持债务延续,无法及时清偿债务。
2、筹资方向失误筹资渠道有借款,应付账款的发行股票,债券等。
企业在确定筹资成本,期限时没有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论证,一旦市场有变或项目失算,周转困难,负债便会积重难返。
举债无度,企业只从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来估测未来的发展,想在短时间内把“蛋糕”做大,于是大胆举债,造成负债率过高,再加上本来企业资金运用计划性就不强,依靠不断地扩大负债来支撑。
拆东补西的结果是必然引起债务恶性循环,债务的雪球越来越大,最终爆发财务危机,威胁企业生存。
3、负债的标准不明确负债要偿还,这是基本常识。
企业到底负债多少为合理,偿还能力是否具备,资金结构能否适应长短期债务安排,后续资金来源在哪里,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上。
往往在举债上满打满算,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安排不好,潜在负债不以为然,更不考虑突发事件的出现,在财务管理上,导致负债的标准相对模糊,不十分明确,从而造成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财务高风险区域。
4、负债原则欠科学企业负债经营都相应有一个设想有一个计划和原则。
在实践中,起关键作用的原则往往缺乏科学性。
多数企业确立的负债原则是追求最大利润,这就不够科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负债经营确立的原则应该是追求财富最大化,即不仅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还要追求风险最小化。
企业多数只考虑负债率高低而忽略负债结构原则。
负债经营后果原则,等。
第二章负债经营的利与弊一、企业负债经营的有利之处负债经营者对债权人支付的利息是一项与企业盈利水平高低无关的固定支出,在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发生较小幅度变动时,则会给企业所有者收益带来较大辐度的变动,这种效应在财务管理中称之为“财务杠杆效应”。
负债对每股收益的杠杆作用程度可以通过计算财务杠杆系数来表示,财务杠杆系数(DFL)是每股收益变动百分比与税息前利润变动百分的比率,杠杆系数可表示为:EFL=(△EPS/EPS)/(△EBLI/EBLI)=EBLI/(EBLI-1)其中,DEL—财务杠杆系数,△EPS—每股收益变动量,EPS-每股收益,△EBLI息税前利润变化量,EPIT-税息前利润,I-支付的利息。
这说明负债经营只要投资收益率大于利息率情况下,企业是可以赢利的,负债经营就能够为企业带来明显的财务杠杆效应。
(一)负债经营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对于资金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债权性投资的收益率固定,能到期收回本金,企业采用借入资金方式筹集资金,一般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但相对而言,付出的资金成本较低。
企业采用权益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财务风险小,但付出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债权性投资风险比股权性投资小,相应地所要求的报酬也低。
于是,对于企业来说,负债筹资的资金成本就低于权益资本筹资的资金成本。
(二)负债经营能给所有者带来杠杆效应由于对债权人支付的利息是一项与企业盈利水平高低无关的固定支出,在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发生变动时,则会给企业所有者收益带来大幅度的波动,这即为财务管理的财务杠杆效应。
由于这种杠杆效应的存在,在企业的资本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时,所有者的收益率即权益资本收益率能在资本收益率增加时获得更大程度的增加,因此,一定程度的负债经营对于较快地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负债经营能使企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在通货膨胀环境中,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企业负债的偿还仍然以账面价值为标准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这样,企业实际偿还款项的真实价值必然低于其所借入款项的真实价值,使企业获得货币贬值的好处。
(四)负债经营有利于保持企业的控制权在企业的筹资决策中,如果以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权益资本,势力带不股权的分散,影响到现有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
而负债筹资在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债权人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因此不会影响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
(五)负债经营可以起到节税的作用因为按现行的制度规定,负债利息要计入财务费用,并且在所得税前扣除,故可产生节税作用,使企业少纳所得税,从而增加权益资本收益。
节税额的计算公式为:节税额=利息费用*所得税率。
由此可见,只要有债务资本,便可产生节税效应,且利息费用越高,节税额越大。
同时,负债经营可降低企业资本成本。
由于债权人投资风险较小,加之上述节税作用,故债务资本成本通常低于权益资本成本。
因此,运用负债经营可有效地降低企业资本成本,即综合资本成本公式为:综合资本成本=£(某类资本成本*该类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二、负债经营的风险不利之处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过程中,具有以上优点,但因经营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企业在举债时预先设想的经营条件发生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情况下,负债经营又会带来以下风险(一)负债经营能降低权益资金利润率虽然财务杠杆效应能有效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但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杠杆效应同样可能带来权益资金收益的大幅下滑。
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的低潮或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时,由于固定数额的利息负担,在企业资本收益率下降时,权益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二)负债经营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面临较好的市场行情时,负债经营能获得对企业有利的杠杆效应。
可是—旦市场行情变差或企业经营出现不善,由于利息的支付是无论企业盈亏都必须按时支付的,因此这给企业带来加大的财务风险,它使处于困境的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三)无力偿付债务的风险对于负债筹资,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责任。
如果企业以负债进行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率、或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或企业短期资金运用不当等,这些因素不仅会造成权益资本收益大幅下降,而且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
其结果不仅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影响企业信誉,严重的还可能使企业破产。
(四)负债经营增加了再筹资风险债务到期而资金不能及时收回,必须延期或举新还旧,这样会大大增加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从企业筹资的角度看,由于企业的负债经营,必然使企业的负债率增加,当企业的负债比率超过了一定程度后,对债权人的债权保障程度降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以后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使未来筹资成本增加,筹资难度加大,影响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第三章企业负债经营风险防范及对策一、负债经营风险防范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企业发展经济的有利杠杆。
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
因此,经营者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当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以防范负债经营风险:(一)树立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它必须独立承担风险。
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经营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
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要承认风险,正确认识风险,科学评估风险,预防风险发生。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适当的筹资规模和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