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0�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0 年3 月第5 卷第1 期西安邮电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 INSTITUTE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Mar12000 Vol15No11 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①魏明(西安邮电学院管理系,西安710061) 摘要:针对我国企业使用负债经营策略不当,造成许多企业高负债率,而倍感生存危机这一现实问题,采用归纳法对其成因进行了一般性分析,进而运用演绎法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

关键词:过度负债;成因分析;深层次研究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 3264 (2000) 01 - 0066 - 05 The present status and the reasons of the enterprises l iabil ities operation in our country Wei Ming ( Depart ment of Economy Management , Xi’an Instit ute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 Xi’an 710061)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 he present status of enterprises liabilities in our country ,t hen concludes t hat most of t he enterprises operation in our country are in t he difficulties of heavy debt1 Wit h t he inductive met hod ,it analyses t he reasons for generality study1 Furt hermore , wit h t he deductive met hod , it analyses t he reasons for deeping study1 Keywords Heavy debt ; The analyses of t he reasons ; The deepgoing study1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由于使用负债经营策略不当,仅仅看到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一面,而没有认识到它可能潜伏危机的一面,导致对资金的刚性需求,从而使其陷入“债务危机”,过高的负债率使企业因沉重的债务压力而感受到了生存危机。

更有甚者,由于这些企业的负债大部分是属于对银行的负债,故而直接导致了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

这样一来,企业的沉重债务将严重阻碍企业自身及银行的改革进程。

那么,我国企业为什么会形成如此沉重的不良债务呢? 以下笔者首先对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作以分析,然后对表层原因进行一般性分析,最后剖析其深层次原因。

1 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存在着资本金和债务比例不合理,负债比率过高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从企业的资产负债来看,负债比率过高。

根据国家经贸委和国有资产管理局的统计资料,我国企业( 国有企业) 的资产负债率, 1991 年平均为6015 %, 1992 年为6115 %, 到1993 年上升到71179 %,1994 年为7012 %,而1995 年则达到80 % 以上; 1996 年达到8211 %; 1997 年、1998 年为80 %。

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高,已远远超出国际评估标准。

有些企业的负债比率已突破100 %的警界线。

从债务负担的绝对值看,有些企业的债务相当于资本金的数几倍。

(2) 从企业的负债结构比率看,流动负债过度, 长期负债水平普遍偏低。

根据经验标准,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率一般要求达到50 %,而我国企业总体平均达到92 %,比经验标准超过42 个百分点左右,这说明我国企业的流动负债过度。

一般而言, 长期负债率应在30 %- 70 %之间,而我国企业年均为20 %左右,这说明我国企业的长期负债处于较低水平。

①收稿日期:1999 —07 —13 �0�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3) 从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资产收益率偏低, 偿债能力差。

我国企业的流动比率平均在 1 左右, 与经验标准 2 相差约一倍, 而利息保障系数为0166 ,有的企业甚至为负值,这说明我国企业的偿债能力严重不足,资本收益率偏低。

(4) 从企业的融资方式看,我国企业资金需求过分依赖银行。

我国企业长期负债的80 %,流动负债的30 %以上来自银行贷款,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资金有三分之一要靠企业间的结算债务来维持,相互拖欠, “三角债”现象严重,这足以表明我国企业的债务结构已处于高风险状态。

(5) 从企业间负债水平看,相差悬殊。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经济信息咨询公司数据库编列的1285 户国有工业企业资料显示: 资产负债率最高的达18914 %,最低的仅为16133 %, 两者相差10 倍以上;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比率最高的达1066 %,最低为零,即无负债。

其中资产负债率高达70 %以上的企业共926 户,占总户数的7211 %; 在70 %以下的仅为2719 %;流动负债率超过50 %的有1253 户, 占总户数9715 %, 而低于50 %的有32 户, 仅占2155 %;长期负债率超过70 %的有332 户, 占总户数的2518 %,其中超过100 %的有160 户,无负债的有128 户。

通过以上现状分析,说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过度负债的经营状况,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上是依靠高额负债来维持;有相当多的企业利不抵息,靠借新债还旧债度日,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但是,过度负债并非是我国企业, 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独有现象, 日本、韩国在经济起飞阶段均出现过企业借款的“超借”现象,并且在发达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过度负债现象。

除了以上对我国企业负债状况从量的方面分析外,还有两种现象。

一是非经营性负债现象普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企业依靠负债兴办社会福利设施; 另一方面企业用于上交税利和社会摊派。

二是企业的负债沉淀现象严重。

2 我国企业过度负债成因的一般分析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造成过度负债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

当前,我国一大批企业面临困境,陷入“债务危机”,企业负债累累,由于企业的负债大部分是属于对银行的负债,直接导致银行的不良债务加大,以至于严重阻碍了企业自身改革的进程,同时也使专业银行商业化的改革受阻。

基于此,我们必须对导致企业过度负债的原因进行多方面分析,以谋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化解对策。

在学术界,对企业过度负债现象的原因也存在着一些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认为企业的高负债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必然。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相当一部分债务是由各级政府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债务继续延袭。

(2) 认为企业缺乏市场机制,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低下,尚未形成良性的资本积累机制。

企业受政绩驱动,热衷于搞外延性扩大再生产和基本建设,这使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

(3) 认为银行经营管理不善。

长期以来,银行放款方式对担保抵押贷款,票据放款方式推行不力,再加上银行内部对贷款的权责划分不清,以贷谋私或不负责任的贷款行为,这些都助长了企业内部的高负债经营,结果导致银行自身的资产受牵连。

以上是目前理论界对我国企业高负债的形成原因分析比较流行的三种观点,笔者将在下文作进一步探讨。

211 在政府行为的影响中,经济,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也分别助长了企业的负债扩张行为。

21111 经济政策的影响。

由于数量扩张型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忽视了对原有企业的调整、改造、完善和提高,忽视了对已建企业的永续经营,这样就造成一方面企业资金的补充只能靠银行贷款来维持;另一方面新建企业由于缺少资金,有的企业投产后不久又陷入困境;有的企业建成后流动资金不足,忽视了对原有企业的改造和提高, 从而直接导致企业过度负债。

21112 财政的影响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国家经济建设超财力、物力,财政收支出现巨额赤字,于是一些本应由财政拨付的资金改为企业向银行借款以转稼支出, 致使企业背上了由赤字财政造成的沉重包袱,这就形成了企业不合理的历史债务。

21113 税收的影响由于国家企业作为财政收入的支柱,上交税利高,与非国有企业相比较,据资料分析,1978 - 1993 年,每百元销售收入应交流转税大体高于非国有企业的80 %以上。

即使在1994 年税制改革以后,尽管各类企业的税率统一,但由于流转税的特别征管方式使国有企业税负高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的事实并未改7 6 第1 期魏明: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0�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变。

21114 金融政策的影响银行统一管理国有企业流动资金后,由于国有银行面临着“财政挖、企业讨、政策逼”的局面,统一管理扭曲为统包供应,于是银行贷款成为国有企业流动负债的主体,这也助长了企业的负债扩张行为。

212 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产品积压,使企业形成非经济,非自然的负债积累由于受数量型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驱动,地方政府缺乏对产业结构的深刻分析和统筹规划而盲目立项,重复布点,以致于因项目重复,产业趋同而出现结构性生产经营亏损积累;另外,由于我国没有一套科学而合理的产业政策对全国的投资布局进行宏观调控,因而造成各地产业结构的雷同性。

致使某些紧俏商品的生产企业还没有完全收回投资之前,产品市场往往就被超前的过量供给所填满,于是产品积压,卖不出去,导致企业的再生产循环受阻,从而造成高负债积累。

213 企业的社会负担繁重,造成企业的非经营性负债日趋增高一方面由于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职工老龄化,用现在的企业收入支付历年积累的职工退休,养老保险,使企业不堪重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支出本应由财政征收的税收收入支付,但过去因国家对企业的利税不分,许多国有大企业都通过支出进成本的方式承担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开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