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控”机制建设涉及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9)3.风险辨识公示制度 (11)4.风险管控制度 (13)5.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7)6.考核奖惩制度 (33)7.定期评估分析和改进制度 (35)8.动能隔离上锁挂牌制度 (36)9.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40)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1.1目的为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冀政[2006]69号)、《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省政府2018年2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1.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
1.3制定原则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安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一岗一责”、“一职一责”。
1.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职责(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2)持续具备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3)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保证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资金,确保资金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需要;(5)依法组织单位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6)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教育员工自觉承担安全生产义务;(7)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规则佩戴、使用;(8)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检测、监控;(9)预防和减少作业场所职业危害;(10)安全设施、设备(包括特种设备)符合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要求,按规定定期进行技术检测检验;(11)依法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落实操作岗位应急措施;(12)及时发现、治理和消除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并监督指导下属单位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13)积极采用先进安全生产技术、设备和工艺,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保障水平;(14)保证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依法实行安全设施“三同时”;(15)统一协调管理承包、承租单位安全生产工作;(16)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17)按要求上报生产安全事故,做好事故抢险救援,妥善处理对事故伤亡人员依法赔偿等事故善后工作;(18)定期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保证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效性;(1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责任。
1.5主要负责人(经理/负责人/站长)的安全生产职责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总体责任,应当履行下列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把安全工作列入单位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亲自主持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批阅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文件,签发有关安全工作的重大决定;(2)建立、健全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检查单位员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3)负责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4)负责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包括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反事故、隐患整改费用和安全奖励基金等)的有效实施;(5)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确保生产工艺技术及安全设施、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持续适应和符合安全生产要求;(6)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定期听取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或审批有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7)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8)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9)负责保证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效性,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力、技术设备与财务资源等;(10)确定各岗位职责,并授予其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控;(11)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内容修改或修订时,维持体系完整性;(12)定期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13)对其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对所有岗位辨识的安全风险以及制定的管控措施进行审核;(1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1.6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1)在单位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负责安技措的管理工作;(2)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完善安全防护设施,负责检查各项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3)深入生产第一线,检查不安全因素,若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上报;(4)负责本单位事故的统计和上报,并协助展开事故调查;(5)负责新员工安全教育,使新员工安全教育率达到100%;(6)指导本单位做好安全和消防工作;(7)建立健全安全、消防台帐和档案;(8)做好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对易燃易爆物品应指定地点存放;(9)按消防器材管理制度使用和管理消防器材,定期检查本单位的消防器材;(10)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根据领导安排开展双控相关工作;(11)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具体实施、检查;(12)参与风险分级管控评价结果评审、培训学习;知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防范措施、应急方法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13)对其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对岗位辨识的安全风险以及制定的管控措施进行审核;(1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1.7运行相关人员(1)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2)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掌握作业现场、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熟练本岗位操作技能,具备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4)按规定进行交接班检查或巡回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整改,无法整改的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报告;(5)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6)发生事故或未遂事故,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报告,积极提出搞好安全、改善劳动条件的合理化建议;(7)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根据领导安排开展双控相关工作;(8)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具体实施、检查;(9)参与风险分级管控评价结果评审、培训学习;知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防范措施、应急方法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10)对其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对岗位辨识的安全风险以及制定的管控措施进行审核;(11)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1.8其它员工(1)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2)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3)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熟练本岗位操作技能,具备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4)掌握了解作业现场、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5)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6)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7)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根据领导安排开展双控相关工作;(8)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具体实施、检查;(9)参与风险分级管控评价结果评审、培训学习;知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防范措施、应急方法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10)对其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对岗位辨识的安全风险以及制定的管控措施进行审核;(11)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1.9考核与奖惩单位实行安全生产问责制。
对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责任不落实而导致安全事故的,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2.1目的:为积极开展安全教育,不断提升充装站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充装站的安全经营,现根据有关安全法规、标准规范和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充装站全体员工。
2.3日常教育,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应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和遵章守纪等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应对安全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进行研究。
安全管理人员门应定期统一组织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相关知识学习和培训,并利用案例、宣传图(画)、多媒体等进行安全教育、宣传。
单位每月开展有主题的员工安全教育活动一次,安全管理人员门每周召开部门安全学习例会一次。
2.4岗位培训及考核,备类人员上岗前知识考核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经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上岗。
考试成绩记录存档。
安全消防人员除应参加常用安全消防知识学习外,还应经过危险化学品安全消防工作的专门教育培训,掌握并熟悉备区域经营的化学危险品的种类、特性、事故的处理程序及方法,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在单位内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等工作人员(包括临时人员),由单位安全管理人员门负责定期对其进行包括危险化学品安全消防常识、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随时参加单位组织的专项教育培训活动;经单位培训考核合格后获取安全作业证后方可上岗以确保其按有关规定进行正确操作。
2.5安全教育基本内容。
学习国家、行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规定以及本单位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经营活动的目的、任务及重要意义。
学习有关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规定,进行专业工种安全扶术训练。
了解本站危化品经营特点,学习危化经营单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
学习安全防火、防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备种防护用品的性质和使用方法,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学习安全管理经营,进行典型事故安全分析,汲取经验教育,提高预防、处理火灾及各类事故的能力。
单位应当将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教育培训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确保从业人员知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防范措施、应急方法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安排专门课时对风险辨识方法和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培训,使本单位各级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广泛知晓风险、隐患、事故之间的关系,充分了解风险管控的相关要求,知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防范措施、应急方法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重点培训如何发动和指导全体员工对其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使员工结合各自岗位,熟练掌握风险辨识的方法、风险分级原则、制定管控措施的要求等,形成风险管控措施。
主要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应熟知“双控”机制建设中应建立的制度、风险分级的方法、风险辨识的流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