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内容完整性和编制水平一、编制说明及依据本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工程招标文件和招标范围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编制。
在人员、机械、材料调配、质量要求、进度安排、施工平面布置等方面统一部署的原则下,进行技术组织指导。
根据本工程设计特点、功能要求,本着对业主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终身负责,以“科学、经济、优质、高效”为编制原则。
我公司对此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高度重视,召集了参加过类似工程施工、有丰富管理及施工经验的人员,在仔细研究图纸,明确工程特点、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准确把握业主要求的前提下,成立了编制专题小组,集思广议、博采众长,力求本方案切合工程实际,思路先进,可操作性强本投标文件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内容进行编制:1、本项目招标文件;2、国家、相关部门和本地区相关的规范、规程、标准和各行业现行采用的与本标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等;3、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4、我单位拥有的科技方法成果和现有的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长期积累已承建的类似工程的丰富施工经验。
5、我单位对图纸仔细查阅后对工序、施工安排的初步设计。
6、业主单位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的要求。
7、我公司多年来在同类施工中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法以及多年来在工程行业积累的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1、全面响应招标文件原则编制本投标文件以及后续施工中,我公司将全面响应招标文件《合同条件》、《技术条款》和其它要求,严格履行合同,在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文明施工等方面,争创佳绩。
2、质量创优原则我公司在本工程施工的质量目标是“合格”。
为达到该质量目标,我们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贯彻执行ISO9002质量体系标准,运用合理的技术精心施工和科学的质量检测方法进行控制,确保实现质量目标。
3、进度保证原则根据业主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合理、周密的施工方案,利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合理安排进度,实行网络控制,重点做好工序间的衔接,实时监控进度,确保实现工期目标。
4、安全保护原则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制定详细有效的监测方案,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技术措施,重要岗位操作工保证持证上岗,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
5、环境保护原则本工程涉及施工废弃物排放、卫生防疫、景观与视觉保护、噪声控制、粉尘控制、扰民与污染控制、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等多方面问题。
结合具体情况,我们将采取积极、严密的环保措施,尽可能减少施工对河流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编制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保措施计划并严格执行。
6、合理布局原则根据本标段工程的任务量和管理目标的要求,考虑地形地貌特征,在临时工程的施工布置上,特别是风、水、电、浆等管线以及道路、各种场地的设置,充分利用业主提供的场地,本着避免干扰、就近布置、方便适用、优化设置的原则,合理布局。
7、科学配置原则根据本工程的任务量和管理目标的要求,实行科学配置。
在人、财、物、设备等方面,科学合理配置,既保证施工需要,又避免资源浪费。
第二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一、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工程现场勘察→清理地面障碍物→标定平整范围→设置水准点→设置方格网、测量标高→计算土方挖填工程量→平整土方。
根据平面图确定开挖程序、机械设备、平整措施、施工安全、排水措施;根据设计要求不同部位的需要,排干沟塘和其他部位的积水,保证工程在旱地施工。
规划施工现场的塘排水、地面经常性降雨、施工过程的废水排放措施。
植被及障碍物拆除:施工单位进场后,先安排清除挖、填区内沟底平面、坡面表层杂草、树木、树桩、废渣以及原地面以下的墓穴、井洞、树根等障碍物,拆除障碍后所留下的坑穴人工处理夯实原土基层,用现场土回填夯实,尽量保护施工区域以外的天然植被。
表植土清除、堆放、使用: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其他小型运输机械和人工配合清除表植土,根据划定的方格网计算的工程量合理堆放,便于复耕回填之用,避免不必要的二次倒运,同时要注意防止雨水冲刷。
划定作业区,作业区内土方优先平衡,然后在考虑与其他区域平衡。
挖方区采用人工辅助机械开挖,按照方格网计算的土方量就近进行运输、平衡,对于不予利用的弃渣,应堆放到指定的弃土场,不得随地弃置,堆放不宜过高,边坡必须保持稳定。
土方填筑按挖运、填筑、碾压或夯填、检测四区作业,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式挖、运土,推土机和装载机整平,压路机碾压、机械夯填、检测一条龙作业。
填土时,规划施工临时行车道路,填筑材料分层摊铺。
及时彻底清理填方区内的障碍物,如有水应及时引导或抽干,不得在水中施工。
基层土压实的重要因素是含水量,施工中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和压实度,做好排水洒水工作。
土地平整工作完成后,有机肥的施肥与土壤调理剂从正规厂家购买,聘请有经验的施肥师傅在厂家指导下进行施肥。
二、新打机井工程1、施工准备1.1应做到路通、水通、电通,施工场地平整。
1.2钻前应按质量要求,检查钻井设备各零部件,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1.3泥浆循环系统的泥浆池和沉砂池的容积,必须满足施工储和沉砂的要求。
1.4管井施工所需管材、滤料、粘土及其他材料,必须按设计要求在开钻前准备好,并及时运往施工现场。
2、钻机就位钻井及附属物设备的安装,必须基础坚实,安装平稳,布局合理,便于操作。
在钻进过程中不得位移。
根据水井出水量要求,井孔结构设计井深、井径,结合地层情况选好钻探机型以及相应的辅助设备。
钻孔之前应做好机台调平,设备布置,器材堆存,塔架竖立,钻机安放等工作。
3、钻进钻探成孔的过程中,应根据技术要求进行描述、分层取土样、取水样、测温等。
还要保证取样质量和数量。
井管采用正规预制厂生产的能满足本工程使用的合格产品。
3.1钻进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底层岩性、井深结构、钻进工艺等因素。
3.2本标段土质井采用反循环钻进;岩石井采用冲击钻进。
钻探成孔→冲孔排渣、调整泥浆性能→物探测井→确定成井方案→通孔→刷孔→下管前冲孔排渣、调整泥浆性能→下管→冲孔换浆→填砾→止水→固井→洗井→试抽、抽水试验。
3.2.1井身质量符合以下要求:井身圆正;井的顶角及方位角不能突变;井深100米以内井身顶角倾斜不超过1度;井深100米以下的井段,每100米顶角倾斜不超过1.5度。
3.2.2在松散层中冲击钻进,如钻进用水的水源充足,并能使井内水位保持比静水位高3-5米时,采用水压护壁。
3.2.3在松散层中冲击钻进,如钻进用水的水源充足,并能使井内水位保持比静水位高3-5米时,采用水压护壁。
3.2.4在松散、破碎或水敏感性地层中钻进,一般采用泥浆护壁。
泥浆的性能根据地层的稳定情况,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及水头高低、井的深浅以及施工周期等因素确定。
制作泥浆,根据测定的比重、含砂量、粘度、失水量四项泥浆指标决定。
3.3松散层钻进时,应根据钻进机具和地层岩性采取水压护壁或泥浆护壁。
采用水压护壁时,孔内一般应有3m以上的水头压力;采用泥浆护壁时,孔内泥浆面距地面应小于0.5m。
3.4钻进时用的泥浆一般地层泥浆密度应为 1.1—1.2,遇高压含水层或易塌地层,泥浆密度可酌情加大。
泥浆粘度为18—22S、胶体率不低于70%。
3.5停钻期间,应将钻具提至安全孔段位置并定时循环或搅动孔内泥浆;泥浆漏失必须随时补充,如孔内发生故障,应视具体情况调整泥浆指标或提出钻具。
3.6井孔倾斜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钻进时要合理选用钻进参数,必要时应安装钻铤和导正器。
4、疏孔、换浆和试孔4.1松散层中的井孔,终孔后应用疏孔器疏孔,疏孔器外径应与设计井孔直径相适应,长度一般不少于8m,达到上下畅通。
4.2泥浆护壁的井孔,除高压自流水层外,应用比原钻头直径大10—20mm 的疏孔钻头扫排除异已,破除附着在开采层孔壁上的泥皮。
孔底沉淀物排净后,及时向孔内送礼和入稀泥浆,使孔内泥浆逐渐由稠变稀,不得突变。
泥浆密度应小于 1.1,出孔泥浆与入孔泥浆性能接近一致,孔口捞取泥浆样应达到无粉砂沉淀的要求。
4.3下井管前应校正孔径、孔深和测斜。
井孔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20mm;孔深偏差不得超过设计深的正负2/1000;孔斜不得超过设计要求。
5、井管安装前的准备工作5.1试孔回转钻进时可用钻杆及找中器组成的试孔器;冲击钻进时可用肋骨抽筒作试孔器,试孔器有效部分长度宜为井孔径的20——30倍,外径较井孔小20——30 mm,试孔器若中途受阻,应提器修孔,试孔器必须顺利下至孔底才能实施下管。
5.2扫孔在松散地层采用回转钻进到一定深度,宜用比原钻头大25mm左右的钻头进行扫孔。
其时间和程度应根据井管安装时间、地层稳定性等情况具体掌握。
且宜用轻钻压、快转速、大泵量进行,如遇含水层时钻具宜上下移动,砂质含水层还应适当降低转速。
5.3换浆回转钻进,当扫孔完成后,应及时注入稀泥浆,替换稠浆。
冲击钻进时可用抽筒抽出稠浆,换入稀浆换浆过程稠稀不得突变。
一般稀泥浆应符合下列标准:2.3.1粘度:16——18S ,密度:1.05——1.10g/cm35.4测井排管准确测量孔深、孔垂直度、水层分界线、主要含水层、可出水量等。
6井管安放6.1做好下管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成井材料的检查、设备仪表专用工具的检查、清理场地、按成井方案排管等。
下井管前校正孔径、孔深和测斜。
井孔直径不小于设计孔径20mm;孔深偏差不超过设计孔深的正负1/1000;孔斜不得超过设计要求。
小于或等于100m的井段,顶角倾斜不超过10;大于100m的井段,控制每100m顶角倾斜的递增速度不超过1.50。
6.1.1井管外观质量的检查(1)井管无残缺、断裂和弯曲等缺陷。
(2)砼管有足够的抗压强度。
(3)井管每米弯曲度不得超过3mm。
(4)井管的上下口平面垂直于井管轴线。
无砂混凝土井管与混凝土井管管口平面倾斜度偏差不超过井管外径的1.5%。
(5)井管直径偏差不得超过:钢筋混凝土管内径±5mm,无砂混凝土井管内径±6~±9mm。
(6)井管管壁厚度偏差不得超过:钢管和铸铁井管±1mm,钢筋混凝土井管±2mm;无砂混凝土井管±4~±6mm;混凝土井管±3~±4mm。
6.2下管方法:悬吊下管法。
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能满足本工程使用的合格井管,须附产品合格证,须经监理工程师同意。
井管应无残缺、断裂和弯曲等缺陷。
钻井管每米弯曲不得超过3mm;井管的上下口平面应垂直于井管轴线;井管外径偏差不得超过±5mm;采用提吊法下管,井管连接做到对正接直,封闭严密,接头处强度必须满足下管安全和成井的质量要求。
下管前要仔细检查主要设备:吊车、钢丝绳、管箍接头等,必须满足施工安全要求,方可进行下管工作。
下管时,将吊车驶进施工场地井管停放地,用管箍将第一根井管的上侧固定紧实,不能松动,然后用钢丝绳将管箍穿起,吊车用吊钩把钢丝绳拉起,抬起井管管身时,速度放慢,缓慢将井管拉起并拉离地面,上下顺直后放到钻孔内,垂直下落,当落至管箍接近与地面平行时,停止下管,用两根高强度钢管托住管箍,如两侧土方松动,则应提前将土方进行夯实,钢管托住管箍后,吊钩松开第一根井管,将第二根井管如上述方法吊起,向第一根井管处缓慢降落,第二根井管下部接近第一根井管上部时,停止下落,人工抱扶轻轻摇晃第二根井管下部,使之与第一根井管上部呈上下垂直状态后继续下管,使第二根井管下部与第一根井管上部严密对正后,派焊工将两根井管的接头进行焊接,焊接时一定要做到焊接严密,无虚焊、漏焊现象,焊接后,吊钩轻轻向上吊起,工人将卡住第一根井管的钢管迅速抽出,吊钩下落,将第二根井管向井孔内下落,如此往复,将所有井管安装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