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浪者之歌观后感

流浪者之歌观后感

流浪者之歌观后感
第一段:痛苦僧人:大幕缓缓拉开,一位僧人装束的舞者在舞台一侧站立,双手合十,双目紧闭,面容安详,一束追光映照在他白色的僧袍之上,金色的稻谷从天幕缓缓撒落,似一股清泉从天而降,每一粒稻谷都经由这位舞者的头顶,画出优美的弧线溅落在地站在左前方的台上。

就是流浪的修行者。

他身后是群舞,有男,有女,着素衣,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演出过程中无论是喜是悲,这个僧人始终保持这个姿势,如如不动,是世间变幻的观照。

黄金稻谷:全剧没有一处布景和实景,三吨半稻米便是整部舞作的全部舞美。

其中“祷告”一段,重达600公斤的稻米瞬间从天而降,舞者就在这一刹那冲进米中,不断将稻米扬起,像孩子的嬉戏一般肆无忌惮。

稻谷是收获的象征,是富裕的象征,但也是沙漠的象征。

正应征了佛祖的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开始时衣衫褴褛的人们在满地的稻谷上挣扎,稻谷从他们的指缝中抓起又漏下,痛苦的人们犹如在沙漠中行进。

沙漠的原野,精神的也是物质的。

第二段:自我的鞭挞棍子:棍子表达的是对自我的防护,对外界的敌意。

干枯的树干象征着生命的干枯,了无希望,上面绑的铃铛,不时发出清脆的声音,那也许是人心中对希望的呼唤,是对神的呼唤。

我注意到,开始一段的铃铛好像是很少的,不是每个都有的,到了这一段好像就每根棍子都有了。

是不是对希望对神的呼唤越加强烈了呢?绿枝:这一段中的男人们拿着绿色的树枝抽打自己,让我看得触目惊心。

随着他们的自我鞭挞,我的内心也在经受着鞭挞。

绿色树枝是希望的象征,是谁不让的生命的希望的希望不能发芽,是人自己,既折磨了希望也折磨了自己。

第三段:几乎裸体的健硕的男人:这个全身只着一根带子的男人,和一堆稻谷从空中重重砸下。

前面的舞者如果说表现都是饭都吃不饱的穷人,始终站起跌倒,牢牢地被吸引在大地上,那么这健硕的男子定是个富足的人,也许他拥有许多的粮食和黄金。

(这里稻谷可以解释成黄金,财富)那么这一段,这个男子也始终贴在谷堆上,他只是挥霍,挥洒那些稻谷抑或黄金,他几乎连向上的力量都没有,他沉溺在这些物质之中。

第四段:双人舞(爱的力量)这里男舞者背起了女舞者,向着光的方向前进,前进……好像整个舞蹈,只有在这里出现了两对双人舞,我理解为,爱的出现。

这个爱也许仅仅是两个人的,爱的对象只有那一个,但这至少是爱。

第五段:火的仪式(跳大神)第六段:谷物瀑布(光的降临):这段是高潮,突然谷物如瀑布从上方倾泻而下,灯光辉煌了起来,人们在欢呼。

谷物这时犹如暴雨,“暴雨”过后,居然有烟(携带在谷物上的灰尘)冉冉升起,整个就是雨过天晴:蓝色天空里飘着白云。

(烟是分成上下两层的,感觉不太真实,好像有处理)耕种者:包括那位无论是喜是悲也如如不动的僧人也来谢幕,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很多人都会注意到那位一直纹丝不动站了90分钟的僧人,而我对那位耕种者却念念难忘。

我感觉这个耕种者其实就是僧人,也就说都是修行者,耕种者是有福的,纯朴的劳动者是神的厚爱。

我记得耶稣诞生的故事中,神就是托梦给两个看上去脏兮兮的牧羊人去祝福的。

想说的话:《流浪者之歌》的舞蹈,没有眼花缭乱的翻转跳跃,没有鲜艳夺目的锦衣华服,舞者身着粗布麻衣、和着乔治亚民歌沧桑、粗犷的歌声,迈起沉缓的舞步,他们压低重心安静行走,这样的姿态贯穿了全舞,充满了求道者的救赎色彩,身体的动律与音乐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肃穆而略带悲凉,坚毅而充满力量。

如果一定要问,从《流浪者之歌》中看出了什么,就是虔诚的必经之途、必然代价——痛苦。

云门舞者把它表现的淋漓尽致。

求道,缘自信仰、渴慕,是精神所需。

可是我不清楚,是每一个求道者,都能求而得道,还是有的遍尝苦难,仍然求而不得?我回来后才发现自己也想说点什么。

我感觉这舞蹈透出来的东西和华德福倡导的和这个时代的需求是一样的:这个时代物质太过丰富,世界过于喧嚣,这个舞蹈用无声的音乐,静止的画面,一切去奢求简,让我们这些现代的人明白:如今我们更需要的是内在的安宁,简朴的劳作和无我的喜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