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
10班
第一部分:梗概
《包公审驴》选自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北师大版),几百年来,在我们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曾塑造过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的脸像木炭一样黑,在他的额头上印有月亮牙,他一身正气,秉公断案,人称他是包公,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破案现场,体会他的公正与智慧。
第二部分:剧本
导演:王冰徐建全
演员表:包公——韩宝伟(饰)王五——项钊(饰)衙役甲———衣北洋(饰)衙役乙———陈希(饰)
毛色发亮的驴——包鹏诚(饰)瘦驴—————何希望(饰)
小偷—————马万蓥(饰)百姓甲————王诗媛(饰)
百姓乙—————张广鹏(饰)
旁白:王月
剧本
时间:宋朝时期
地点:公堂某田庄
【第一幕】
旁白:宋朝的时候有个穷人叫王五,他养
了一头驴,就用它运送柴草和木碳,
挣了钱养家糊口。
因此王五象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的辔头。
这天王五牵着驴,碰到了出去办事的李三。
王五(唱着歌出场):没有花香,没有烦恼,我有一个无人能比的宝驴;牵着驴儿,一路欢唱,我的生活真象吃了蜜枣……
百姓:哎呀!王五,是你呀!干什么去呀?王五:蹓驴去。
百姓:(左看右看毛驴)这是你的驴呀?
王五:当然是我的驴呀!
百姓:(手摸着驴)这驴毛色发亮,肚子浑圆,四肢健壮,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呀!王五:(自豪状,手摸着驴)它就是我的宝贝,我就是靠它养家糊口的。
百姓:哈哈……,我还有事,后会有期,再见。
(摆手转身走了)
王五:再见!(牵着驴哼着歌走了)
旁白:一天,王五牵着驴,驮着木碳到市镇上去赶集,他把驴栓在市镇门口的树上,自己背着木碳到集市上去卖(王五边做着栓驴的动作边唱着)
王五:宝贝,乖!在这儿等我,去把木碳卖了,回来接你。
(背起木碳)卖木碳了,好木碳,快来买呀!卖木碳了,好木碳,快来买呀!
卖木碳了,好木碳,快来买呀!
(百姓蹓跶着过来)
百姓:哎哟!王五是你呀!卖木碳啊?
王五:是啊!你买木碳吗?
百姓:买呀,家里的木碳正好没有了,木碳怎么样?
王五:我的木碳是集市上最好的,不相信你看看。
(小
偷鬼鬼祟祟的牵着瘦驴出场)
百姓:我看你的木碳确实不错,多少钱一袋?
王五:五十个铜板一袋。
百姓:啊!五十铜板,太贵了!三十个铜板你卖不卖?
(小偷在东瞧西看,偷偷摸摸的在换驴)
王五:(犹豫状)好吧,谁让我们是老朋友,今天就亏本卖给你吧。
百姓:(很吝啬状一点一点往外拿钱)一十、二十、三十。
小偷:这是谁家的驴啊,这么肥,这么大,趁它的主人不在,它就是我的了。
王五:好,给你。
(收了钱,把木碳给了百姓)
百姓:帮我一下。
(王五帮着把木碳抬上肩),谢谢,再见!
王五:再见!(手掂量着钱,很高兴)今天收获还真不小啊!(哼着曲,背着手往回走,走到栓驴的地方,仔细看了一番)嗯?(手指着驴)这是谁家的驴呀?怎么带着我家驴的辔头?(东瞧瞧,西看看,恍然大悟状,然后坐地大哭)天哪!我的驴怎么变成这样子了?宝贝你哪儿?我还得指望你养家糊口呢?没有你我该怎么活呀!
(忽然站起,拉着驴)走!咱们到开封府去!(打着驴走了)
【第二幕】
(王五击鼓喊冤)
包公:外面是何人击鼓喊冤?快出去看看!
衙役:是!(看后回来)报告包大人,外面有
一个老农牵着一头瘦驴在击鼓鸣冤。
包公:(拍惊堂木)升堂!
衙役:威——武——(包公来到公堂审理案件,王五牵着瘦驴上堂来。
)
包公:下面是何人?为何牵来一头驴?
王五:包大人在上,这畜生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
包公:(疑惑地)何为冒名顶替,请细细说来。
王五:大人,今天,我牵着自家毛色发亮的驴,驮了木炭,到镇上去卖,驴栓在树上,等我卖木炭回来,栓在树上的驴变成了毛色难看的驴了,我到处寻找,自己的驴却不见了踪影。
包公:(捋了捋胡子)你会不会牵错了别人的驴呢。
王五:(懊恼地)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驴嘴上的辔头还是我亲手做的辔头,分明是谁调换了我的驴,我不知告谁,只好告这头瘦驴,请大人为小民做主啊!(叩首)包公:(胸有成竹但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到)王朝,马汉!
王朝、马汉:(齐声应道)到!
包公:赶紧用嘴套把这头瘦驴的嘴套上!不要给它吃东西,也不给它水喝!把它给我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审它!(冒名顶替的瘦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
衙役:(捂着嘴差点笑出声来)遵命!(感觉不可思议)(把瘦驴关进圈栏)(众人(十分吃惊的)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啊!)
百姓(1):这办法能管用吗?依我之见,王五的驴甭想找回来了。
(边说边摇头)
百姓(2):不知道这包大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真叫人猜不透!(边说边挠头)
百姓(1):包大人审了驴,这真是笑话!这案子怕是破不了了。
(边说边笑)
百姓(2):三天之后,肯定有好戏看罗!(大家一哄而散)
王五:(紧张地)大人,大人!这头驴可是我惟一的财产啊!您一定要给我把这头驴找回来呀!
包公:(自信地)你放心,我自会找回你的驴。
(拍着惊堂木)退堂!
衙役:威——武——(包公在查阅资料)
(旁白:三天后,包公升堂,听审的有好几百人,都想来看热闹,瘦驴耷拉着脑袋,显得更瘦了,可怜极了。
王五站在大堂之上。
)
【第三幕】
包公:升堂!衙役:威——武——
包公:传王五上堂。
衙役:传王五。
包公:(惊堂木一拍,大声叫到)来人啊!把那头冒名顶替的蠢驴牵过来,重打四十大板,使劲地打!
衙役:(齐声答道)是!(纷纷拿起板子,痛打瘦驴)
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包大人何故把这头驴子打得又蹦又跳,放声大叫?
王五:(不解地)我倒要看看,包大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衙役:(拿起板子,小声数)一、二、
三……
衙役:报告包大人,四十大板已打完!
(冒名顶替的瘦驴被打得又蹦又跳,大
叫起来)
包公:(威严地)现在把它放了,随它
上哪就上哪儿。
包公:(严肃地)王五啊!你和两个衙
役跟踪瘦驴一同前去,看看到底这头瘦
驴跑到哪户人家去了,这下,你该明白怎么回事了吧!
衙役:(一拍脑袋)包大人英明,小的这就前去看个究竟。
幕落
(旁白:王五、衙役、包公和围观的百姓跟着瘦驴走进某田庄,那头瘦驴三天没吃没喝,挨了四十大板,受了足够的委屈,飞奔回到它原来主人家。
)
【第四幕】
王五:(恍然大悟的)这头驴三天没吃没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一定去找它的主人了!
衙役:快看!那头驴进了那户人家!
众人:(气喘吁吁地)走了十五里路,终于看到那头驴进了那户人家了。
哈哈,小偷看你往哪跑?
王五:(喜出望外)这真是我那头毛色发亮的驴啊!(小偷的驴看见自己的主人,一下子跑到栅栏里躲起来。
王五的驴看见自己的主人,一下子跑到了王五的身旁。
)
小偷:大人有什么事吗?(衙役走到小偷身边)
衙役:(威严的)这头驴是你的吧,你还有什么话说?快向包大人如实招来!
包公:时至今日,你竟还敢若无其事?
小偷:(不满地)大人,冤枉啊!这明明是我的驴啊!
包公:(威严地)你还敢狡辩!
王五:你的驴都躲到你那里去了,难道你还不承认吗!
包公:还不快快招来,王朝、马汉速将他押回公堂!(王朝、马汉去押小偷,而小偷却极力向后拖延不走)
小偷:(跪地求饶)包大人开恩,饶了小的这一回吧!
包公:你可知自己犯了什么罪?
小偷:小民知罪,请大人饶了小民这一回吧!
包公:(威严地)你自以为聪明,认为把那头
毛色发亮的驴换成一头瘦驴就可以瞒天过海,
神不知鬼不觉了。
智谋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
的,聪明要用在正确的地方。
来人,把小偷带
回公堂,听后发落!
小偷:(挣扎着)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
王五:(万分感谢、开心)包大人(叩首),您
真是英明啊!
包公:(谦虚)我身为父母官,这些事是我应当做的。
你牵着你的驴回家吧!(王五哼着小调回家了)
百姓(1):包大人真是断案如神呀!
百姓(2):包大人的聪明才智真让我们佩服不己啊!
(指导教师:徐健全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