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讨论

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讨论


卫星 城理 论
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 定义 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
某个大城市的派生物。
特点
强化了与中心城市的依赖关系,强调中心城市的 疏解。
问题 中心城市的过度依赖,难以真正疏解大城市。
提出 从1940年代中叶开始,人们对于按照新的规划设计
建设的新城市统称为“新城”。
的疏散所必须采用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
(1)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
改建 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2)把腾出来的地区按
目标 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做其它适宜的用途;(3)保
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代表 赖特把城市分散发展推到极致,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
人物 想。在他出版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正式得提出
城市的分散发展理论实际上是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不断深化和
运用,即通过建立小城市来分散向大城市的集中,其中主要的理论包括
了卫星城理论、新城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和广亩城理论等。
1898 年,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在实际中分化为
两种形式:1、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农业地区的孤
提出 立小城镇,自给自足,形不成城市群;2、城市郊区:
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讨论
(3)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讨论
现代城市的发展存在两种主要的趋势,即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因此,在对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中,也主要针对这两种现象而展
开。相对而言,城市分散发展更得到理论研究的重视,出现了比较完整
的理论陈述,而关于城市集中发展的理论研究则主要出于对现象的解释
方面。
1) 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作 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进行调整的理论。
有机疏散就是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块拥挤的区域,分
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
有机
动上相互关联的功能的集中点”。针对于城市规划的
疏散 理论
理论 内容
技术手段,他认为“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 中”和“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这两种
组织方式,是使原先密集城市得以从事必要的和健康
的背 与霍华德的意愿相违背,它只能促进大城市的无序地
景 向外蔓延。针对田园城市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背离霍华
德基本思想的现象,由恩温于20世纪20年 的提 出
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 提出建设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蔓
延的一个重要方法,从此,卫星城成为一个 国际上通用的概念。
新城
更强调相对独立性,它基本上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城
理论
特点
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 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
市的人口起到截流作用。
提出 是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端
背景 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分布结构的理论。
代表 1942年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关
广亩
了广亩城市的设想。
城理 理论 广亩城市,在这种“城市”中,每一户周围都有一英
论 内容 亩的土地来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和蔬菜;居住区之
间以高速公路相连接,提供方便的汽车交通;沿着这
些公路建设公共设施、加油站等,并将其自然分布在
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