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政治上册 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 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

知识点整理八上政治的学习给我们的启示:①我们要培养好习惯。

②要自立,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③要磨练坚强的意志。

④要孝敬父母和长辈,要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要调适“逆反”心理等。

⑤要了解、理解、尊敬老师。

⑥要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人的人等。

第一单元自立自强第1课好习惯受用一生——要培养好习惯1.习惯的含义?(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习惯有好习惯和坏习惯之分。

注意点:A.习惯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

(√)B.习惯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2.习惯的影响?(为什么?)①习惯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②习惯影响着人的思维发展;③习惯影响着人们的行为;④习惯不是小问题,它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与幸福。

3.中学阶段必须养成的好习惯:(一)有计划消费的习惯(二)勤于劳动的习惯(三)节约时间的习惯4.培养好习惯的方法?(怎么做?)①必须有完善可行的计划②必须要有实际行动③必须有毅力第2课积极的生活态度——要学会生活自理即自立,要保持乐观的心态1. 生活自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提高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做饭菜,洗衣服,整理房间,购物,乘车,待人接物,自我安全保护等;另一方面要提高自主安排和计划生活的能力,如计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生活作息时间,日常活动和开支等。

2. 学会生活自理的重要性——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

3.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方法:①克服依赖心理②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包括学习生活技能,家庭生活技能,社会生活技能)③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4. 保持乐观的心态的意义①有利于看到生活中的希望和机遇;②有利于身体健康。

5. 怎样培养乐观的心态呢?①首先要认识到每个人的心态都是自己选择的②要热爱生活,善于从身边寻找快乐③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④要借助运动来保持健康⑤要学会“爱”别人,宽容别人6.目标重要,行动更重要。

第3课优良的意志品质——要磨练坚强的意志1.意志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自制性。

不良意志品质的特征:盲从性,动摇性,寡断性和冲动性。

2.意志的作用?①意志是成人、成才、成学、成业的关键,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都是难以成功的;②坚强的意志能充分激发人的潜能。

③坚强意志是行动的强大动力④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⑤对于初中生来说,意义还有:(初中生磨砺坚强意志的原因八上P.33)初中生处于人格塑造的最佳时期,培养坚强意志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处理自己当前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使自己平安度过青春期;关系到自己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成年时对社会的适应与我完善。

3.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①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是磨练意志的好方法。

②主动迎接挑战,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

③要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

④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第二单元亲近师长第4课人不能选择父母——我们要孝敬父母和长辈1.体会父母为抚养我们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父母的理由?①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因为这种爱能包容一切,能撼天动地。

②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长,还塑造了我们的灵魂。

③“孝”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④孝敬父母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组成部分。

孝是做人的根本,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⑤尊敬、赡养父母更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

⑥如果不孝敬父母,不仅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我们应怎样孝敬父母?①孝敬父母长辈,就是要求子女对父母长辈履行应尽的义务,包括物质上的赡养,也包括精神上安慰和生活上体贴父母等。

②孝敬父母表现在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

生活上:父母生病时,要悉心照顾,好好伺候;努力减轻父母经济负担,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习上: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精神上:父母遇到烦恼时,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等。

第5课与父母平等沟通——我们要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要调适“逆反心理”1.“代沟”八上 P.52(1)“代沟”的存在是正常的。

(2)“代沟”产生的原因:随着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子女和父母的想法出现了一些偏差。

(3)跨越“代沟”的方法?P.53①主动与父母沟通【最好的方式】。

②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父母。

③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等。

2.“逆反心理” P.55(1)具有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这就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在中学生身上表现得较明显。

(2)“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子女: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不能正确理解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不懂得尊重、理解和体贴父母;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容易冲动。

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态度不妥;对子女的期待过高,要求过严。

其存在的危害:①对自己:对身心健康也极为不利,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②对家庭:影响家庭关系的和谐和幸福,严重者甚至导致家庭分裂。

③对社会:产生消极、冷漠的情绪,对社会的正面宣传不认同、不信任,甚至还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

④对其他方面:导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紧张,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如何调适“逆反心理” ?①要努力培养发散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②提高文化修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③做到理智多于情感,就能拓宽思路,从偏执中解脱出来;④理解父母。

体谅父母“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体会他们言语行为的真实动机;⑤学会自我控制,把握自我,保持情绪平稳;⑥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等。

3.怎样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①要孝敬父母,做到尊敬、关爱、理解父母。

②要主动与父母沟通,努力跨越代沟。

③要克服逆反心理,把父母作为我们成长中的良师益友。

④与父母发生矛盾时,要做到有话好好说,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

第6课换个眼光看老师——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培养尊师、敬师的情感1.了解老师:①人类文明最直接、最集中的传递途径:学校师生之间的传递。

②教师工作的职责:教书育人。

③★★★教师工作最大的特点:每天和天真纯洁的学生交往。

④教师闻道在先,学有专攻,且受过专门训练,受社会委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

教师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2.理解老师:(1)要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2)老师也是普通人,工作也可能有失误;(3)学会冷静思考,通过恰当的方式与老师坦诚交流,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比如:根据当时情况,向老师解释,说明情况;以书面形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不能不分场合与老师顶撞;不能对老师不理不睬,背后议论老师;不能对老师产生嫉恨心理,更不能采取消极态度与老师对抗。

3.我们怎样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P.70(1)我们不仅要经得起老师的表扬,还要能承受得住老师的批评。

(2)表扬与批评是老师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也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关心和爱护,更是老师应尽的责任。

(3)受到表扬不要头脑发热,要找出差距,继续努力;受到批评不要耿耿于怀,要虚心接受,有错即改;(4)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该观点易出现在问答题要点里】让表扬与批评成为我们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增进感情和不断进步的动力;让表扬与批评伴随我们健康成长!4.为什么要尊敬老师?P71—74(1)在一定意义上,教师是文明的使者,向他们表达敬意,就是给予文明应有的尊严;(2)“尊师重教”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不但是美德,也是社会的行为规范。

尊师重教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

(3)尊敬老师,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

(4)尊敬老师也是构建互相教育、互相感染、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的需要;(5)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振兴中华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

5.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尊敬老师应该如何做? P72(1)尊重老师的劳动,虚心听取老师的教导;(2)尊敬老师,对老师要有礼貌;(3)好好学习,以好的成绩报答老师;(4)理解老师,多想想老师的困难与苦衷;(5)正确处理与老师的矛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三单元学会负责第7课行为与后果——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1.行为与后果的关系?P.78—79 ★★★①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作为的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不作为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③不仅个人的行为产生一定后果,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行为也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2.不承担责任的后果?P.82①对自己:不承担责任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如:得不到人们的信任,不利于自己的成长等)。

②对他人和社会:会有损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从而受到人们的谴责甚至法律的惩罚等。

3.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P.84—86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必须在行为前对行为进行预见与选择。

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行为中应自律与自控。

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集中体现在对行为后果的自省及自觉承担应负的责任上。

★★★第8课有肩就得挑担子1. 成人的基本标志是具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

★★★2.为什么要承担责任?或有肩为什么就得挑担子?①承担责任是法律的要求;②承担责任是道德的要求,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意识要求公民个人自觉履行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并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履行责任的标准越高,其人生价值就可能越大。

③承担责任是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树立高度责任感,即对国家与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既能给我们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又能帮助我们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有效地抗拒不良的诱惑。

3. 理解“责任既是负担,也是我们成人的动力”P.91(1)责任是负担。

因为承担责任意味着付出(如:时间、体力、精力、金钱、健康甚至生命等);承担一份责任就可能放弃一些享受等。

(2)责任是动力。

因为承担责任,我们就会加倍努力,可以增长才干;承担责任可增强我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誉等。

4.承担责任的意义?任、帮助,获得自尊和自信;③有利于增长才干,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誉。

(2)对社会:①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②有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

5.责任的来源?P.94 ★★★责任来源于道德、法律、习俗、养育、职业、承诺、公民原则、分配的任务等。

一些责任可能只有一个来源,一些责任则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来源。

不同责任具有不同来源。

【例如】子女要孝敬父母,这一责任来源于——养育、道德、法律等;【又如】学生认真学习,这一责任来源于——公民原则、法律、学生的身份(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6.作为公民、居民、子女、中学生分别应该承担哪些责任?【★注: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会、奉献社会;④爱护环境、节约资源;⑤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和尊严;⑥努力学习,全面提升素质,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