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波中学八年级生物科导学案
课题:社会行为课型预习、展示备课日期: 20131015 班级: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
【学习目标】:
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学习重点】: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社会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课
一、新课导入:
二、预习自学
阅读课文36~39页,在课本上双色笔标记,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社会行为是在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群体的生活的行为。
2.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2)成员之间有;
(3)有的群体还形成。
3.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的,动物的、和等都可以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正是由于、和的存在,使生物间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三、整合拓展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展示课
一、复习检测(每空1分,总计6分)
二、分组展示(两个小组合展一小题)
三、反馈练习(每题1分,总计12分)
1.具有社群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①蚂蚁②菜粉蝶③蜜蜂④狒狒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乌贼受到威胁释放的墨汁
3.蜜蜂的群体是一个社群,是因为()
A.蜂群中蜜蜂数目很多 B.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有分工
C.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D.蜜蜂聚集在一起可以防御敌害
4.一个白蚁的社群中,其职能为建筑蚁巢,喂养雌蚁、雄蚁、幼虫和兵蚁的是()
A.雄蚁B.雌蚁 C.工蚁D.兵蚁
5.我国古籍《草木书》上说:“蝗类青色,长角长股,股鸣者也。
”说明动物能通过什么来传递信息()
A.分泌物
B.声音
C.气味
D.视觉
6.人们常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控制了蛾蝶类害虫数量,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害虫雌雄个体间的()
A.通讯
B.摄食
C.运动
D.交配
7.“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
大雁的这种行为是不是社会行为?为什么?
8.传说公元前202年,项羽逃到乌江边,看到张良用蚂蚁排成的“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气得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