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复习


【巩固练习】
5.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以享受的 文明成果有:①使用珠算法进行计算;②利用司南 辩明方向;③可以借助《甘石星经》确定许多恒星 的位置;④借助《伤寒杂病论》医治病人。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与贾思勰相比,徐光启的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 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3.汉字的发展和丰富是其成为书 法的一个内在因素,汉字发展成 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 A.商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4.秦《泰山石刻》的局部,它所 采用的字体是 A籀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5.在我国古代艺术发展史上,被称为“姊 妹艺术”的两种艺术形式是 A.书法 绘画 B.绘画 篆刻 C.书法 篆刻 D.诗歌 绘画
2.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文字,为富 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3.随着文化的发展,知识群体的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 生的动力。 4.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 提供了条件。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危机的加深,使一个特立独行 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 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书法艺术在这一时期最终形成。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艺
中 国 古 代 科 技
数 学
农 学
………
医 天 四 学 文 大 学 发 明
……… ……… ……
5
………
4
3
2
1
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
发端
造 纸 术 印 刷 术 火 药
西汉时发明植 物纤维纸
改进及发展
东汉时,蔡伦改进 造纸术
传播
北宋时,毕昇发明 唐时,雕版印 活字印刷术(泥活 刷术 字),后又出现木 活字和金属活字 唐末火药已用于战 唐代已发明火 争,北宋时广泛应 药,最早见于 用于军事,火器种 孙思邈《丹经》类众多 指南车、指南鱼等相 战国时期发明 继出现,北宋时发明 司南 使用人工磁针的指南 针,且应用于航海
6.文物是历史的象征,人们从商周青铜器 中不仅看到了那个时期的各种器皿、实 物和工具,而且也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发 展、人们的生活、艺术等各种情况,据 你所学的知识来推测,汉瓦上所使用的 文字最有可能是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7.自汉字产生以来,就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 主要载体,下列有关汉字演变的历程,表 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商周时期已经发现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 字,后人称之为“金文” B .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上已经可以 发现我国汉字的雏形 C .秦始皇时期推行“书同文字”,大大削 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 D .东汉时期的著名的文学家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阐释了汉字造字的规律
B
【巩固练习】
11.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名《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充分肯定了15世纪之前中国古代科技处于领 先地位,但同时也指出:“欧洲在16世纪以后, 就诞生出现代科学(按:实指近代科学)……而中 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 学。”明清时期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 因是
A、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君主 专制 B、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C、文化专制统治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D、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C
【巩固练习】
9.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科技成就影响着世界的发 展。下列选项中,被国外学者称为“使西方望尘莫 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成就有: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贾思勰编撰《齐民要术》;③僧一行实测子午线 长度;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A
【巩固练习】
10.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从公元 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 中所占的比例约计达50%~71%,公元1000年后 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 与进步又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有:①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②社会稳定,经济 发展,对外交往频繁;③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 或局部统一状态;④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比世界其 他民族聪明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交流
科技 本身 缺陷
【巩固练习】
1.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对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 影响最大的是 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印刷术
B
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 的国家 B.《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C.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 工具 D.祖冲之革新浑仪,制成“简仪”
四、中国古代的农学
中 《齐民要 国 术》 古 代 的 《农书》 农 学 《农政全 书》 《天工开 物》
南北朝贾思勰著,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 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 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 品生产等许多宝贵的思想。 元代王祯著,特别重视用机械代替简单工具、 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 明代徐光启著,汲取了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 方法。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明代宋应星著,作为一部全面系统总结中国历代农业 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其与《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和《徐霞客游记》均为明末出现的总结 性科技著作。
五、中国古代的数学
算法
春秋时出现九九乘法表。 春秋战国时发明用竹棍作算筹的筹算计算法。 元代出现简便高效的珠算法。
著作
东汉《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记载了当时世界 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并标志着中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 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记数系统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 的形成。
训练题
1 .在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 号,这种符号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文字的 最早起源,你认为其出现的时代是 A.商周时代 B.秦汉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春秋战国时期
2.汉文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存 在的具有生命力的象形文字, 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比较成 熟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 金文 C.籀文 D.刻画符号
指 南
二、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完 整 的 古 代 天 文 学 体 系
天象 观测
殷商甲骨文中存有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日食记录。 中国对彗星和哈雷彗星的记录分别比欧洲早1000多年和670多年。 中国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记载,比欧洲早800多年。
天文 著作 天体 测量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其中的《石氏星 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及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 唐代僧一行主持实测子午线的长度,并与梁令瓒创制了黄道游仪,在世 界上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 元代郭守敬制成了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多年。
D
【巩固练习】
3.中医博大精深,成就突出,其成就包括:①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②“四诊法” 是中医独特治疗方法,最早产生于东汉 ③《唐本 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 ④中国古代药物学 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C
B
4.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药发明, 中国这项发明产生于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8世纪中期后 经阿拉伯人 传入欧洲 13世纪中期 先传入朝鲜, 后经西域传入 欧洲
影响
有利于文化事业的传 播和发展,推动了欧 洲的文艺复兴,并在 宗教改革中成为传播 新教的工具
14世纪初由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 阿拉伯人传 粉碎”,使得战争告别 冷兵器时代,帮助欧洲 入欧洲 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指南针于13 “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 世纪传入西 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在地理发现中居功至伟 欧
A
A
【巩固练习】
7.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 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 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 人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A
8.鲁迅说:“外国用了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 水。”从中指出了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 途。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指南针促进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 B、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C、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 D、中国文化的逐渐落后
七、明清以后中国古代科技衰落的原因
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限制对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 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政治 君主专制的加强 文化
文化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缺乏必要的人才 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交 流,阻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本身亦存在种种缺陷,如重视 人文、轻视自然;重视经验总结、忽视理论概 括以及“重道轻器”、讲究天人合一、人应该 顺应自然等思想,都使得科技的发展缺少一种 长效机制,缺少一种大的发展环境。
考点2 汉字演变的趋势 1 .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有繁到简,汉 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2 .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 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 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 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 列是隶书、楷书。 3 .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辅助 性的字体,例如在隶楷阶段,出现了辅 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C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汉字的起源及演变的过程,认识汉 字统一的意义。 2.概述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3.中国古代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原因 4.汉字演变的趋势
考点1 中国古代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原因 1.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汉字作为文化传播交流工具的 功能在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和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天文 理论
东汉张衡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 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