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同名38654)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同名38654)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同名38654)《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阶段《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阶段申报课题一学期以来,我们依据课题实施方案,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大胆实验,努力探索,科学。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主要作法:这个学期以来,我们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和启动阶段(2009 年元月—2009 年3 月)1、强化培训,加强理论指导。

我们知道,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树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我们第一件大事就是更新研究教师的教育观念。

课题组教师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深入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和关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相关教育理论及文件并谈了自己学习的体会,使教师对的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研究有足够的认识,对课题研究充满信心并热情投入;规定每位课题组成员订阅一种以上优秀的教育报刊或杂志;每月学习一次与课题相关的优秀推荐论文,写好摘要与心得,再组织讨论与交流。

二是通过教学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建立课题组研究课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五关,每堂研究课设有研究指标、达成情况、研究课听课笔记与课堂教学评议表,全体成员听课、评课,从中得到提高。

通过开展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积累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学生良好学生学习习惯为教学服务的经验,提高教师教学实践的能力;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件制作培训班,让课题组成员能自己进行课件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组织参加校内外学术交流及教学竞赛活动,开阔课题组成员的眼界,外出教师回校后,向课题组成员汇报学习情况;使研究教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在实践探索中成长。

经过这样的学习和讨论,教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反思,理论修养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后继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进行资料积累,要求教师把既是重要参考资料又是成果资料、学习材料及时整理好,学期结束时及时收缴与归档,以便于同组成员学习借鉴其中的有价值的经验。

2、调查分析,摸清并掌握情况先通过语文、数学任课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观察所得对学生的有关学习习惯进行分析,接着随机抽了3 个年级的学生,按照事先拟定的问卷提纲和他们进行了个别谈话,得出结论,以此来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确定我们开展研究的起点。

经过问卷调查、谈话、分析学生情况如下:一年级在开始阶段主要采用观察法和个别访谈法,先通过语文、数学任课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观察所得对学生的有关学习习惯进行分析,接着随机抽了各个班的30 名学生,按照事先拟定的问卷提纲和他们进行了个别谈话,以此来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确定我们开展研究的起点。

三年级、四年级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习惯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问卷如下:(在你认为正确的项后面划“√”,在你认为错误的项后面划“X”。

) 1、你想成为一个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吗?想()不想() 2、你认为哪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认真倾听()上课东张西望()细致观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学好问()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刻苦钻研()主动学习()经常不完成作业()做事半途而废()积极思考()经常迟到、早退()整理书包()认真审题()珍惜时间()独立作业()乱涂乱写()3、你认为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有用吗?有很大的作用()有一点用()一点用也没有() 4、目前为止,你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学习习惯?经过调查、谈话、观察分析学生情况如下: 1、所有的学生都想成为一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人,但限于一年级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他们并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大部分学生的意识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好成绩,只有10%的学生能较好地说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各方面帮助自己。

三年级 60%能够说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各方面帮助自己,四年级的学生占的比例稍多,有88%的学生明确其重要性,但未必有好的学习习惯。

这说明了我们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紧迫的问题就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逐步树立学生正确的意识。

2、学生都能说出哪些习惯是好的,哪些习惯是不好的,说明他们具有了辨别的能力,但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处于说得到,做不到的状态,一年级有50%的学生能说出自己存在的学习习惯上的问题:上课讲话,作业很潦草、不整洁,不按时完成作业。

三、四年级较多同学能对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自查,有36%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51%的同学觉得自己胆子较小,害怕回答问题,思考问题不积极;23%的同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拖三拉四。

从这里反映了学生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不良习惯,也告诉我们,要在语文、数学、其它教学中对儿童进行发展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必然是长期的和反复的。

3、建立机制、成立课题组。

申报课题以后,我们组织一批科学学科骨干教师进行立项后的工作,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学校制定了“学习培训”、“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还成立了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全面负责整个研究策划、指导和督导管理;并邀请市教研室领导对课题进行理论指导。

在具体研究研究中,我们强化过程研究和原始资料的收集管理。

5、反复论证,申报立项。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分析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拟定和完善研究方案,使其完善和合理化,更具操作性。

我们的课题《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向省教研室申报并被批准立项。

(二)研究阶段(第一阶段:2009 年4 月—2009 年6 月) 1、提供课题研究资源,奠定认知基础。

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对语文、数学等科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内容提出初步的意见。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在学习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约是从认知到形成再到巩固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按以上变化规律,按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性质的不同,学习习惯培养的重点及方法也不同,在统一要求,全面规划的前提下,按照各学科提出不同要求,有目的地实施培养计划,课题组特地拟定出《第六小学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基本要求》。

利用每周班会的时间,各班的科任教师都下到班级和学生一起学习。

2、加强过程管理,深化课题研究为了深化课题研究,提高研究的质量和研究水平,学校课题组加强了过程管理,全面督导课题的实施。

(1)查学习笔记和研究记录。

通过检查,了解到各小组分别组织学习了《第六小学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基本要求》等,并结合研究实际作了学习笔记和研究记录,促使教师不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是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

(2)结合学校优质课竞赛活动,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情况。

研究教师通过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并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情景,再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

(3)加强调查分析,及时了解情况。

为了使课题研究具有针对性江渝老师深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她在给学生制定学习方法时,根据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采取不同的方式和要求,因材施教。

只要学生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她就及时表扬和鼓励,成为良性循环。

将激励机制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3、要做好学生的表率,从一点一滴抓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典范。

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事先示范。

如,丁华平老师执教五年级数学教学,每天早早下到班上,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学生按时到校,按时进教室,遵守各种纪律。

朱燕老师课前认真准备教案,上课做到专心授课,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这样,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从点滴小事抓起”。

在实际教学中,钟菁老师要求学生作业不乱涂乱抹,按要求书写。

再通过教师范写,学生板演,同桌互评,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小学低年级学生上课注意缺乏长久性。

就要加强学生的意志锻炼,鼓励学生学会用意志控制自己的行为。

上课时,钟老师除了认真设计教案,上好课,吸引住学生外,还要求学生的眼睛在老师讲课时看着老师。

并留心观察,发现哪个学生不注意,就及时批评教育,对做得好的同学予以表扬。

有时,钟老师还要有意识地叫个别同学复述刚才老师或同学讲的话,来督促学生认真听讲。

3、反复训练强化法。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仅靠一朝一夕的功夫,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过程,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适度进行反复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在不断巩固中提高。

4、培养合作性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21 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在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老师布臵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不要流于形式。

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

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三、问题与思考 1、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家长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比较落后,整体素质不够高,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确保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必须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 2、课题研究的成果较难以体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只能从学生的平时表现或学业成绩上看出,而且一旦哪个环节松懈,就会导致前功尽弃。

所以课题研究的成果需要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来体现,而学习习惯评价方案制定难度大,实施起来工作量大,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思考边,以提高研究效益。

3、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

我们要从起始年级就开始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4、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边实践边思考边,主要在研究策略方面努力,以提高研究效率。

今后课题还应在深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丰富,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理想远大,不怕挫折,敢于迎接挑战的成功者。

” 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