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充分发挥检验检测平台作用,加快国家质检中心建设步伐(国家质检中心调研论文)资料

充分发挥检验检测平台作用,加快国家质检中心建设步伐(国家质检中心调研论文)资料

充分发挥检验检测平台作用,加快国家质检中心建设步伐摘要:为进一步发挥检验检测平台作用,服务衢州产业发展。

本文根据衢州市空压机及钻凿机械产业集群特征,对照国家质检中心建设条件,分析了国家中心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提出一些探索与实践方法,为建设国家质检中心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空压机,钻凿机械,国家质检中心,产业集群1 引言近年来伴随着浙江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浙江经济的纵深发展,这种集聚式的经济发展特点占据了浙江制造业的半壁江山[1]。

浙江省的市(地)质检机构基层实验室围绕浙江产业和区域经济特色,着力构建诸如国家质检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撑质监履职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显著增强。

检验检测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必备环节,是产业发展和质量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

国家中低压空压机及钻凿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就在这个环境中应运而生,并在衢州市实现了零的突破。

2 建设机构及省内外国家质检中心概况国家中低压空压机及钻凿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由衢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负责承建,是衢州基层实验室建设国家质检中心的首次尝试。

衢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是衢州市质检系统的产品质量公正检验机构和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是独立事业法人单位。

实验室下设机械力学室、仪器仪表室、理化检验室、质量检验室、建材检验室、输变电设备检测室等六个专业检测室和一个省级中心(浙江省空压机及风动工具质量检验中心)。

截止2014年2月,中心取得法定计量机构考核授权的标准有65项,经计量认证授权的产品1302项。

中心在岗工作人员67名,其中工程技术员56名。

现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

目前有5000平方米的综合检测大楼一座,附楼实验室面积1500平方米。

据国家质检总局及浙江省质监局的统计资料,截至2014年8月,全国已建和筹建的国家质检中心455家[2],浙江省达39家(8月增加1家)(见图1)[3],位居国内第4。

目前除省本级、省会(杭州市)及副省级城市(宁波市)外,浙江省70%以上国家质检中心是建在市、县(市、区)基层质检实验室的,其中大部分又建在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比较发达的市(地),如嘉兴、温州等。

2012年末全省没有国家质检中心的市(地)仅有衢州和丽水2个产业集群相对落后的地区。

图1:2014年8月浙江省国家质检中心分布情况3 衢州市空压机及钻凿机械产业情况[4]3.1 衢州市空压机及钻凿机械产业基础优势明显衢州市作为空压机及钻凿机械最为主要的生产基地,已经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块状产业带之一,产业基础优势明显:第一,产业规模大,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衢州空压机及钻凿机械产业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

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到整机组装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产业规模较大,行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全市所生产销售的空压机及钻凿机械产品在全国均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目前最为常用的矿用活塞空压机可达到90%以上、螺杆空压机可达到20%以上;钻凿机械类主要产品可达到50%以上,回转钻车和锚杆钻机等少数产品仅有衢州煤机厂可以生产。

第二,规模企业集聚,龙头企业实力强劲在浙江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红五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下,集聚规模以上整机生产企业14家,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200多家。

其中浙江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1年8月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可生产空压机、钻凿机械及配件15大类800多种产品。

其在低压压缩机领域用先进的螺杆压缩机替代活塞式压缩机,形成国内谱系最齐全、最具核心竞争能力的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同时研制开发高压、超高压压缩机、冷媒压缩机和大容积离心式压缩机等产品,均填补了国内空白。

第三,地方政府支持,推动产业发展衢州凭借空压机及钻凿机械产业优势,早在2008年就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空气动力机械特色产业基地”,衢州市人民政府对于空压机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下发《关于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衢委发[2012]1号)将空气动力机械和高端气体压缩机制造业列入先进装备制造业给与重点扶持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2 衢州市空压机及钻凿机械产业发展瓶颈不容忽视尽管衢州市空压机及钻凿机械产业产业集群及块状经济优势十分明显,但产业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也日渐突出,不容忽视:第一、产品技术竞争优势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尽管衢州市空压机及钻凿机械产业在全国范围内产品技术优势、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但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水平较为先进的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市生产的空压机仍以传统型号为主,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国际层面处于低层次竞争。

第二、产品检验检测技术支撑平台发展滞后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最有有效的措施和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空压机及钻凿机械企业均缺乏全项目检验能力,经常需要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对其产品进行检测。

衢州现有空压机省级检测中心检测能力有限,不能覆盖功率110kW以上空压机产品,致使当地很多产品需送外地检测,既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又不利于核心技术的保护。

第三、行业高端技术人才相对缺乏虽然衢州已有浙江省空压机及风动工具检验中心,拥有一定的检验检测技术人才,但是高学历、行业领军人物等高端技术人才仍然缺乏,致使衢州市空压机及钻凿机械产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影响了该产业的快速发展。

4 衢州市建设国家空压机及钻凿机械质检中心必要性目前,处于浙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转型期,衢州市政府着力于加快“两个崛起”,建设“两地三城”,实现“三大目标”。

此时,充分发挥衢州空压机及钻凿机械产业优势,全面提高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使衢州成为国际知名的空气动力产业基地意义重大。

而结合衢州市空压机及钻凿机械行业产业基础优势和日渐突出的发展瓶颈,建造国家质检中心尤为重要:第一、推动产业创新提高产品技术竞争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发达国家空气动力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力度加大,我国的空气动力产业已经进入了“危”“机”并存,竞争日趋激烈的快速发展时期。

此时建设国家空压机及钻凿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支撑作用,促进人才和技术集聚,凝结区域创新要素,驱动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进一步集聚,从而提升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与可持续发展,实现从“衢州制造”向“衢州创造”转变。

第二、提高检测能力完善技术支撑平台建设衢州国家中低压空压机及钻凿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突破了现有省中心不能覆盖110kW以上产品的局限,检测能力大为提高,检测范围可涵盖市场上95%以上的空压机及钻凿机械产品,既可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检测服务,又可为职能部门监管做好技术支撑。

除此之外,该中心还将从标准制定、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几个方面入手,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创新行业技术支撑平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行业集聚效应,助力产业整体发展。

第三、加强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优势国家质检中心筹建以来,其承建单位衢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就积极与行业内科研院所展开合作,目前已与西安交通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甘肃天水风动工具厂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或合作意向,其中与西安交大合作建立的“西安交通大学-衢州压缩机研究中心”被授予衢州市第二批综合专家工作站。

这些合作关系的建立,为国家质检中心建设一支高水平检测团队的同时,必将为衢州市空压机及钻凿机械产业的技术革新带来人才优势,与国家中心共同促进其产业发展。

5 国家质检中心的基本要求国家质检中心实施分级管理,按照质检系统国家质检中心规划与能力建设分级管理实施细则(试行)[5]要求(见表1)对照表1中国家质总局国家质检中心建设的基本要求,不难看出,衢州市作为一个经济及产业相对落后的地区建设国家质检中心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非常巨大。

但是本机构审时度势,围绕浙江省《关于加强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要求,深挖生产服务要素及产业原生动力,及时启动国家空压机及钻凿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筹建,全力推进衢州国家空气动力特色基地产业产业转型升级,为衢州产业集群示范区提供一流的技术服务支撑平台做好准备。

6 国家质检中心探索之路6.1 主动作为强势启动到2011年底,浙江省已建和筹建的国家质检中共有28个,只有衢州和丽水还是空白,这与我市“工业立市”战略极不相称。

为此,本机构在市局的牵头下,先后8次赴国家质检总局汇报,15次与省质监局汇报,积极取得总局和省局的理解和支持,并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促成总局科技司领导亲临本机构调研、指导。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2012年11月2日,通过了浙江省局组织的专家论证;2013年4月23日,通过了国家总局组织的专家现场调研论证;2013年6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同意在衢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的基础上,筹建“国家中低压空压机及钻凿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项目的正式批筹,标志着本机构首个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步入了国家级建设计划,为衢州市空压机及钻凿机械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大平台,也为该行业提供了国际一流的技术交流平台,成为推动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强有力的助推器。

同时也填补了衢州市没有国家质检中心的空白。

6.2 上下协力,全面支持国家质检中心紧扣“环境、装备、技术、管理、服务”五个“一流”目标,建设标准高、投入大、要求严。

而本机构建设经验不足、基础相对较差、经费及硬件差距大,需彻底改造换血。

因此,须依靠多方力量,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形成合力,借势借力推进。

一是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

衢州市政府把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作为产业集群区的重要科技支撑力和基础服务业,列入衢州市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并从集聚区转型升级资金中腾出专项经费,用于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再从产业集聚区划拨专项建设土地兴建国家质检中心。

二是部门合力推动。

市级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合力推进国家质检中心的筹建。

市发改委推荐国家质检中心建设项目为省级服务业重点项目,争取了省级产业服务升级资金的有力支持。

市科技部门推荐本机构为浙江省衢州空气动力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核心成员,取得了科技服务平台专项资金的有力支持,经信部门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也给予了充分支持。

财政部门也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省质监局更是在立项、科研、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全面的支持。

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建设国家质检中心上升为政府之事,部门共事,确保了建设进程的有序推进。

6.3 建设实践(1)借力提效法。

一是积极调研,理出思路。

筹建国家质检中心,没有经验可谈。

本机构从成立筹建小组以来,就积极调研,先后调研了省内外一些有筹建经验的先进基层实验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