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本身原因
1、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与扎实专业知识技术,不能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

然而,正像这种主要群体特征突出鲜明一样,较多学生学业失败现象已经使得界内外人士感到忧虑。

除了诸如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精力旁移等一直是老抱怨的问题外,当前大学生学风为题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1)涉及面比较宽。

不同于以往学风问题多表现在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身上,现在学习懈怠的面更宽,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会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平时不努力,考前靠突击甚至考试作弊。

(2)学业失败现象较为普遍。

不及格率有所提高,一些入学分数很高的学生也会留级甚至退学。

(3)干扰热点转移。

以往学业失败多发生在热衷于早恋、校外赚钱等同学的身上,现在留级、退学的原因大都是热衷于游戏、沉溺于网吧。

(4)干扰前移。

以往四年级受就业影响整体学习纪律下降,现在不少低年级同学就因担心就业前景而影响学习热情,有的甚至无心向学;(5)师生双向不满。

以往多是教师不满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现在是一方面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同时学生也抱怨教师教学不尽心;(6)心态矛盾加剧。

感到竞争压力很大,又不愿刻苦学习;希望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又差;主张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又弱。

在这种前提下,很少有大学生能扎实的掌握专业技术,导致了大学生毕业以后难以就业。

2、大多数当代大学生一直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

(1)、“精英化”的就业观念依然存在。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是相当小的,大学毕业生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就业层次一直比较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原来的基点上,对自身的定位很高,认为只有在比较高的就业层次,留在大城市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2)、“学而优则仕”的就业观念依然大有市场。

一部分学生认为只有在公、检、法和一些党、政部门工作,才能被人瞧得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放不下架子,不愿意去一些普通、平凡的岗位。

其次是“博弈”心理的存在。

毕业生求职时,大多数只是一味的追求高薪,大城市,环境优越,很少有考虑到自身的发展,也没有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来提高就业率,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全凭运气碰,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也有许多学生依赖心理比较强,自己不去把握就业机会,而是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碰运气;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属于“守株待兔”型,没有自信,不敢去尝试,而是等着用人单位来找他,从而失去很多就业机会。

二、社会及高校原因
1、社会中的种种不良现象的影响也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
(1)在当代社会中,社会关系无处不在,有些在校期间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却因在找工作时没有社会关系而被一些单位拒之门外。

相反,一些在校期问整天“混日子”的学生却因为关系的护驾找到比优秀学生更好的工作。

有些单位就是近亲繁殖,招聘的人部是和本单位相关人员有关系的,这样既挫伤了一些优秀毕业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对单位的发展不利。

这种不良现象造就了大学生就业难。

(2)目前,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不能有效地按市场需求来调适。

专业的开设往往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还有就是高校专业设置过细过窄,大学生毕业难以在就业市场上找到专业对口的职业岗位,由于国家经济处在结构调整转型期,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学校并未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

更重要的一点是,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很多高校只是对学生进行一些专业课的教学,其他素
质的培养则重视不够。

学生缺少实践,导致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心理素质也欠佳远远不能达到社会的要求,这就更导致了就业难的现象;最后,学校就业指导不完善,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学校里面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基层等。

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机会要多一些;个别企业参加招聘会“醉翁之意不在酒”,要么是打广告做宣传,要么是碍于主办方面子来凑数,有的甚至借机招聘廉价劳动力.报考公务员受专业、英语等级、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总的来讲,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

这就导致了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