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4倍。
而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死亡者又约占糖尿病患者病死率的80%,其中冠心病占死亡原因的55%。
笔者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以便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防范或延缓冠心病的发生。
对象和方法
2004~2008年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中,按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103例,其中男64例,女40例,合并冠心病30例。
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30例和非冠心病组73例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测定体重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法)、甘油三酯(tg)和血清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
a(apoal)、载脂蛋白b(apob)、血清尿酸(ua)。
统计学处理方法:以x±s表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临床资料和测量指标比较用t 检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法。
结果
非冠心病组与合并冠心病组临床资料及各项检测指标,见表1。
多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
讨论
冠心病是2型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
要原因之一。
大量研究证明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甚至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危险因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显著增加。
大量的循征医学资料证明,60%糖尿病患者死于冠心病,糖尿病冠心病与糖尿病非冠心病患者相比,病情容易恶化,预后差。
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脂质异常(高tg、低hdl和高ldl)、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和凝血、纤溶活性受损,因而,糖尿病不仅作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还可以增加其他危险因素的危险性。
袁申元等报告,北京地区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高达26.9%。
本组2型糖尿病103例中并发冠心病30例,发生率为26.5%,与其报道一致。
流行病学研究已基本明确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年龄、性别、吸烟等。
本研究采用多因素分析,经计算机统计,从12个因素中选出与2型糖尿病病人冠心病发病可能相关的7个因素: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bmi、空腹血清c肽、tg、ua。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升高1%,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就增加11%。
血糖值>4.2mmol/l时,随着血糖值的升高,心血管病危险性呈连续性增加,即血糖值与冠心病有剂量关系。
其机制是糖尿病患者的糖化代谢产物增多,使得动脉管壁发生变化;高血糖会使机体产生氧化应激,促进自由基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并使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含量降低,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灌注。
但亦有研究获得相反结果,通过糖尿病并冠心病组与单纯糖病组对比证实:血糖控制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能
无显著相关性。
haffnar认为:高血糖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一种弱危险因子。
本组结果显示,冠心病组hba1c(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pbg较非冠心病高,差异有显著性,而fbg无显著性差异,证明pbg的危险性比fbg更严重,在治疗中更应注意控制高pbg。
但meigs的研究表明,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和随机血糖)与冠心病发生无关。
本研究结果亦提示血糖水平可能不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子。
虽然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与冠心病常见危险因子(如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纤溶系统活性减低)紧密相关,但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之间关联性尚有争议。
本组观察到血清c肽与冠心病发生有关联,提示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脂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tg升高及hdl-c降低。
yudldn认为2型糖尿病病人tg水平与普通人群相比差别不明显。
故难以将2型糖尿病病人冠心病高发病危险性用高tg血症来解释。
本研究观察到血rlg水平与2型糖尿病病人冠心病的发生有关联。
高tg血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一个强危险因子。
然而,其作用似乎仍是通过胆固醇代谢途径实现的。
高tg常伴hdl-c降低,后者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明显相关。
本研究还观察到血清ua水平亦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rathann曾报道,糖尿病高ua血症与冠心病发生有关,而且不依赖于血压和肾病。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为减少冠心病的发生,除了预防常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tg血症、肥胖等),亦应注
重控制高胰岛素血症、高tg血症、高ua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