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10中西医(1)
哮喘的病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邪留伏于肺窍;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嗜食咸酸,膏粱厚味以及鱼腥发物等。
病机为外因诱发,引动伏痰,痰阻气道所致。
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
人体水液的正常代谢为肺脾肾三脏所司,肾主水,脾主运化水液,肺主通调水道,若三脏功能失调,则致水液代谢失常,导致痰饮留伏,成为哮喘之夙根。
如肺气虚衰免责治节无权,水津失于输布,凝液成痰;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聚成痰,上贮于肺;肾气虚衰,不能熏化水液,使水湿上泛为痰,聚液成饮。
所谓痰之本木也,源于肾;痰之动湿也,主于脾;痰之末饮也,贮于肺。
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是造成哮喘痰饮伏留的内在因素。
缓解期: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
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固摄纳气——金贵肾气丸
肺肾阴虚——养阴清热,补益肺肾——麦味地黄丸
急性肾小球肾炎:本病的发生,外因为感受风邪、水湿或疮毒,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以致邪毒入里,伤及脏腑,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发病。
风寒或风热之邪外袭,客于肺卫,肺气郁遏,宣降失司,通调失职,水道不利,以致风遏水阻,溢于肌肤,发为水肿;水湿疮毒内侵,初伤肺脾,继则伤肾,肺失通调,脾失健运,水失所主,三焦气化失常,则水泛为肿,湿热下注,热毒内侵,损伤下焦,伤及血络,导致血尿;水湿内盛,困阻脾胃,中阳不振,脾失健运,则身倦乏力,病势缠绵;湿热久稽,耗伤阴津,则手足心热,而现阴虚邪恋之证。
肾炎综合征:小儿禀赋不足,久病体虚,外邪入里,致肺脾肾三脏亏虚是发生本病的主要因素。
而肺脾肾三脏功能虚弱,气化、运化功能失常,封藏失职,精微外泄,水液停聚,则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
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脾制水,主运化水谷精微;肾主水,司开阖与气化。
人体水液的正常代谢,水谷精微输布,封藏,均依赖肺的通调,脾的转输,肾的开阖与三焦、膀胱气化来完成。
若先天禀赋不足,或阳水反复不愈,或调护失宣,或外邪入侵,使正气内溃,则肺、脾、肾三脏俱虚,主水无权,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则发为水肿;精微不能输布,封藏不密而下泄,则出现蛋白尿。
本证:肺脾气虚——益气健脾,宣肺利水——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
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行水——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脾虚湿困——健脾益气,利水化湿——防己茯苓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肝肾阴虚——滋阴补肾,平肝补肾——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气阴两虚——益气养阴,化湿清热——六味地黄丸加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