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常见病的健康教育

儿科常见病的健康教育

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内容目录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2.急性支气管炎 (3)3.小儿肺炎 (4)4.支气管哮喘 (5)5.急性喉炎 (6)6.过敏性紫癜 (7)7.病毒性脑炎 (8)8.化脓性脑膜炎 (9)9.癫痫 (10)10.小儿腹泻 (11)1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13)12.G-6-PD缺陷症 (14)13.病毒性心肌炎 (15)14.川崎病 (17)16.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讲解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指鼻、鼻咽和咽部的炎症,90%由病毒引起。

【说明表现】轻症患儿表现为流涕、鼻塞、喷嚏、咽部不适、轻咳、不同程度的发热。

重者畏寒、高热、头痛、无力,甚至高热惊厥。

【介绍治疗】1、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

2、抗生素:细菌感染选用抗生素,但对病毒感染者无效。

3、对症治疗: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咳嗽者予以止咳祛痰药。

【重点教育】1、饮食:给予清淡、富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水。

2、活动:发热患儿应卧床休息。

3、复查时间及指征:一般不需复查。

出现头痛发热、精神不振等症状随时就诊。

【特殊交待】1、密切观察体温、神志、面色变化。

2、加强对本疾病的防治,加强体格锻炼,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3、呼吸道感染高峰期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4、加强口腔护理,年长儿童可用温盐水漱口。

急性支气管炎【讲解病因】急性支气管炎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多见于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

【说明表现】主要表现为咳嗽,初为干咳,以后有痰,可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等一般无气促和发绀,喘息性支气管炎除外。

【介绍治疗】1、抗生素治疗。

2、抗病毒治疗。

3、咳、喘可用止咳化痰、平喘药。

【重点教育】1、活动:患儿应减少活动,增加休息时间。

2、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

3、复查时间及指征:一般不需复查。

【特殊交待】1、保持呼吸道通畅。

2、痰多可予负压吸痰,清理呼吸道。

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应多饮水,勤变换体位,必要时予超声雾化,或用手多叩击胸背部协助排痰。

3、出现呼吸急促或气憋,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给氧。

4、环境要安静、整洁,室内空气清新。

5、加强预防,尤其是冬春季节。

指导患儿愈后锻炼,增强体质。

小儿肺炎【讲解病因】肺炎是因不同病原体或其它因素(吸入或过敏反应等)所致的肺部炎症,病原体多由呼吸道入侵,也可经血行入肺。

【说明表现】一般上感数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热型不一)、咳嗽、气促、肺部可闻及固定的干湿啰音。

严重者呈点头样呼吸、三凹征、唇周发绀。

重症肺炎由于严重缺氧及毒血症,常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其它系统受累表现。

【介绍治疗】治疗以控制感染、改善呼吸道症状,预防并发症为原则,采取综合措施。

1、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或细菌培养结果,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

2、抗病毒治疗。

3、对症治疗。

(1)高热烦躁者给予降温、镇静。

(2)咳喘者可用止咳化痰、平喘药。

(3)呼吸困难紫绀者可给氧吸入。

(4)腹胀伴低钾血症者,给予补钾。

中毒性麻痹者,给予禁食,胃肠减压。

(5)并发心力衰竭者,宜用洋地黄制剂强心治疗。

【重点教育】1、饮食:少量多餐,多吃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以流质为主。

2、活动:高热期应卧床休息,并发心衰者,需严格卧床休息。

3、复查时间及指征:预后良好,一般不需复查。

【特殊交待】1、并发心力衰竭者,使用洋地黄制剂时,应观察有无中毒反应:厌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律失常等。

准确掌握用药的剂量、时间、给药量,必须数脉搏。

如小于1岁患儿心率小于100次/分,小于6岁患儿心率小于80次/分,年长患儿心率小于60次/分,必须停用1次,并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对有惊厥的患儿,应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注意患儿安全,防止跌伤。

抽搐时,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

3、经常翻身,可促进肺扩张和预防分泌物堆积。

4、肺不张和肺部分泌物多时可叩击胸背部以协助除去分泌物。

叩击时,为避免手直接接触患儿的皮肤,患儿可穿1件薄上衣。

支气管哮喘【讲解病因】支气管哮喘是在支气管高反应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它因素引起的可逆性的气道阻塞性疾病。

病因主要影响因素是遗传和环境。

诱因因素是吸入或食入变应原,如尘螨、各种花粉、屋尘、皮毛、冷空气、煤烟等。

【说明表现】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双肺可闻及哮鸣音。

哮喘发作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用支气管扩张剂不能缓解,为哮喘持续状态。

【介绍治疗】1、平喘:肾上腺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效迅速、安全可靠,同时配合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支气管痉,达到平喘目的。

2、抗生素:继发细菌感染者,选用适当抗生素治疗。

3、预防复发:脱敏疗法,可提高哮喘病人对过敏原的耐受力,对反复哮喘发作者可用免疫调节剂,如丙球、胸腺素等。

【重点教育】1、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严禁食用诱导发病的食物、鱼虾等。

2、活动:急性期应限制活动,缓解期间可适当参加活动。

3、复查时间和指征:遵医嘱定期复查。

【特殊交待】1、体位:采取使肺部扩张的体位,可采取半卧位或坐位。

2、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和哮喘缓解情况。

3、密避免接触过敏原,除去各种诱发因素。

4、介绍呼吸治疗仪的使用方法。

5、嘱患儿出院后遵医嘱坚持用药。

急性喉炎【讲解病因】急性喉炎是一种主要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急性炎症,为小儿常见急性喉梗阻原因之一,常发生于1~3岁的小儿,多见于冬季。

【说明表现】典型病例发病前1~2天,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之出现发热、声音嘶哑,重者出现犬吠样咳嗽、吸入性喉喘鸣,患儿常烦躁不安,面色发绀,呼吸及心率加快,因喉头粘膜水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喉梗阻。

【介绍治疗】1、抗生素:一般不用抗生素,如继发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

2、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能减轻喉部梗阻,避免作气管切开。

3、氧疗:如有呼吸困难可持续湿化氧吸入治疗,缺氧加重、紫绀明显,可行气管插管给氧或气管切开术。

4、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重点教育】1、饮食:给予温凉流质饮食或暂禁食。

2、活动:应卧床休息或减少活动。

3、复查时间及指征:一般不需复查。

【特殊交待】1、应送就近医院住院治疗。

2、患儿取半卧位或头颈背垫高斜坡卧位,保持体位舒适。

3、尽量将所需要的检查及治疗工作集中完成,减少不必要的打扰影响患儿休息。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5、耐心细致地喂养,避免患儿进食时发生呛咳。

过敏性紫癜【讲解病因】过敏性紫癜是以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等。

临床上致敏原常不易确定,可能与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食物(鱼、虾、蟹、蛋等)、药物(抗生素类、喹啉类、水杨酸钠、异烟肼等)、昆虫叮咬或花粉等有关。

【说明表现】本病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发病急,除发热、食欲不振、恶心、上呼吸道感染等一般症状外,主要症状如下:1.皮疹:常见的为大小不等的紫癜,对称分布,多发于关节周围的伸侧面,尤其双下肢及臀部,重者延及上肢及躯干。

2.消化道症状:患儿常在皮疹未出现前,突然腹痛,恶心、呕吐或便血。

大便潜血试验可呈阳性反应。

3.关节肿痛:多见于膝踝关节。

4.肾脏症状:血尿、管型和蛋白阳性,且有血压增高及浮肿症状。

5.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偶可发生脑出血、出现昏迷、惊厥或瘫痪等症状。

6.其它出血:鼻与牙龈出血较为常见。

【介绍治疗】1.积极控制感染,尽可能寻找并去除治病因素。

2.药物治疗:止血药物;补充维生素C;并发肾病者可试用环磷酰胺治疗。

【重点教育】1.饮食:有少量肠道出血时应限制饮食,给予少渣软食或流食;肠道出血量多时应禁食。

对于怀疑为引起治病的食物应避免食用。

2.卧床休息:有出血症状时,可给以镇静剂。

3.应穿全面内衣内裤,新衣服买来后应清洗晒干后再穿。

【特殊交待】1.心理护理:对反复发作的较大儿童应加强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使其克服恐惧、悲观情绪。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出血部位、出血量;鼻出血可用1:1000肾上腺素浸润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牙龈出血可用4%碘甘油涂牙龈或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3.避免接触过敏性物质和食用过敏性食品。

病毒性脑炎【讲解病因】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80%以上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其次为虫媒病毒、腮腺炎病毒和疱疹病毒等。

轻者能自行缓解,重者可导致后遗症及死亡。

【说明表现】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史、接触动物或昆虫叮咬史,该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决定于神经系统受累的部位,病毒治病的强度。

轻者仅有表情淡漠、嗜睡、发热、头痛、呕吐等,重者表现为神志不清、抽搐、肢体活动障碍或瘫痪、失语,出现脑疝,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介绍治疗】1、抗病毒:根据病毒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等。

2、对症治疗:控制高热和循环衰竭,降低颅内压,抢救呼吸和循环衰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需要。

【重点教育】1、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肉饼汤等。

昏迷者给予鼻饲。

2、体位与活动头痛者可抬高头肩部,病重患儿尽量不要搬动头部,腰椎穿刺后采取去枕平卧4~6h,早期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先在床上活动,而后逐步下床活动。

3、复查时间及指征定期复查脑电图,一旦出现头痛、呕吐、惊厥等症状及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特殊交待】1、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将呕吐物吐出,以防窒息。

2、保持皮肤、床单位清洁、干燥,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褥疮。

3、抽搐时,将压舌板包裹纱布放在上、下臼齿之间(牙关紧者勿强行撬开)以防舌咬伤。

昏迷患儿每日口腔护理两次。

4、有肢体瘫痪患儿,应保持肢体功能位,及早加强功能锻炼和肌肉按摩,以促进康复,有语言障碍者,指导家长协助患儿进行语言训练。

化脓性脑膜炎【讲解病因】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疚病,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

【说明表现】发病前数日常有上呼吸道炎症或胃肠道症状,继之高热、头痛、精神萎靡,小婴儿表现易激惹、不安、双目凝视等。

神经系统表现有:脑膜刺激征、颅内高压、惊厥,部分患儿出现肢体瘫痪。

【介绍治疗】1.抗生素治疗:原则为尽早采用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选用可穿透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2.对症及支持疗法:病初数日严密观察生命特征、意识、瞳孔和血液电解质浓度,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重点教育】1.饮食:给予富有营养、清淡、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如牛奶、稀饭、蒸蛋等)少量多餐;昏迷或呕吐频繁不能进食者,应给静脉高营养。

2.体位与活动:绝对卧床休息,腰椎穿刺后去枕平卧4~6小时,恢复期可先床上活动,而后逐渐下床活动。

3.复查时间及特征:坚持用药不少于2~3周,在疗程中对无并发症的患儿不需反复进行脑脊液检查,仅在临床症状消失,接近完成疗程中需检查一次,若已正常用药至规定疗程即停药,经治疗后临床无好转或好转后又恶化者,应及时复查脑脊液或CT检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