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尘肺X线表现

尘肺X线表现

● 较大的肺大泡可压迫肺组织,肺纹理相互靠拢
使小阴影显示更加密集。
如何判定为尘肺小阴影(一)
● 圆形小阴影与不规则小阴影需要有一定的数量,
太少就不可靠,若小阴影密集度达到 1 级时,
则大概可以考虑为尘肺小阴影。
● 圆形小阴影与肺纹理交叉或血管断面所造成的
影像不易区别,但圆形小阴影的大小、数目和
分布与其附近肺纹理的粗细、数目和位置不相 符,如果相符,就很可能不是圆形小阴影。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四)
●大
阴 影中心可发生空洞, 空洞的出现常 表明系感染后液化坏死所致,大部分为 结核感染。 空洞壁多半较厚,内壁不整 齐。有的学者认为, 尘肺大阴影形成的 空洞,约有 23% 为尘肺融合病变缺血坏 死所形成。这种空洞较结核空洞小,鉴 别较困难。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五)
●大阴影可发生于各肺区,
相互重叠有关,与矽结节的致密 程度和周围肺
组织之间的对比度亦有很大关系。
圆形小阴影在胸片上的表现
●圆形小阴影在胸片上多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边缘 整齐或不整齐的致密影,在矽肺中最常见,按其直径 大小可约略地分为p、q、r三类 。

“p” 是指圆形小阴影最大直径不超过1.5mm; “q” 是指圆形小阴影直径大于1.5mm;但不超过3mm;
管扩张,小叶中心性肺气肿、泡性肺气肿及其
周围受挤压的肺组织等也都参与不规则形小阴
影的形成。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X射线表现
● 不规则形小阴影在1980
ILO分类中并无
文字描述,但有标准片及图解。1986年
我国标准曾有文字描述, 2002年修订标
准取消了上述描述,不规则形小阴影形
态以标准片为准。按其宽度大小可约略

胸膜病变的X射线表现(四)

弥漫性胸膜增厚
在一些较严重的
石棉肺胸片上能见到, 但也常常见
于非尘肺性胸膜病变。
胸膜病变的X射线表现(五)

胸膜斑厚度的测量是指胸膜斑阴影内侧 缘到侧胸壁之间的距离。

胸膜斑长度的测量是计算单侧或两侧多 个胸膜斑长度之和。
胸膜病变的X射线表现 (六)

接触石棉粉尘的工人 1)胸片表现总密 1,分布范围达到1肺区或小阴影密集度 0/1,分 布范围达到2肺区,如出现胸膜斑,可诊断石棉肺壹期.
但以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中叶外段及舌叶上段较常见,在后前位胸片上较易显 示。但亦有少量大阴影常常位于心影后、膈下、或脊 柱、纵隔旁, 后前位胸片往往较难显示, 高千伏胸片 可能有帮助,CT 检查 能明确显示病灶。 维组织收缩反而缩小,但密度增浓。
●各种形态的大阴影均可由病变进展逐渐增大,也可由纤
● 大阴影一旦形成,一般发展较快,但也
有发展缓慢,或长时间未见明显改变。 大阴影的大小差异很大,可以从10 mm 到侵占肺的大半,不受叶间裂限制,长 轴常同后肋垂直。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二)
● 常见形式:在二期矽肺的基础上小阴影逐渐增
大、增多、聚集。轮廓逐渐消失,密度逐渐增 高,周边气肿更加明显,成为均匀一致、边界 清楚的大阴影。
不规则小阴影

不规则形小阴影是石棉肺的主要X射线表
现, 但它也是不典型矽肺以及其他尘肺
的主要X射线表现。 在诊断时必须要有
可靠的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学、尘肺
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应的临床资料和实验
室检查等。
大阴影
● 大阴影是指肺野内直径和宽度大于
10mm以上 的阴影, 它一般是在小
阴影较密集的部位缓慢发展起来。
尘肺病的X射线表现

尘肺还有一些其它的X射线改变,如肺门、肺 纹理、肺气肿等,它们对尘肺 的综合诊断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于粉尘的理化性质和接尘时间长短的不同,
它们都会影响尘肺胸部的X射线表现, 如 矽肺
以圆形小阴影为主, 煤工尘肺以混合性小阴影 为主, 石棉肺则以不规则形小阴影为主。
小阴影
● 小阴影是指肺野内直径和宽径不超
过10mm的阴影。
● 可分为圆形小阴影和不规则形小阴
影两种。
圆形小阴影的病理改变
圆形小阴影相应的病理改变主要是 矽结节,当然还有非结节性的尘细
胞性肉芽肿、弥漫性间质纤维灶、
煤尘斑、粉尘灶等。
肺门改变
● 肺门主要由肺动脉、肺静脉、大支气管、淋 巴结等组成。
● 肺门主要是肺血管投影。
● 胸片上肺门阴影增大、增密,有时可见淋巴 结,肺门角消失。 ● 肺门淋巴结蛋壳状钙化。 ● 肺门结构紊乱,向上、向外侧移动。

2)胸片表现总密 1,分布范围超过4肺区或总密2,分部范围达到 4肺区,如胸膜斑已累及部分心缘或膈面, 可诊断石棉肺貳期.
3)胸片表现总密 3,分布范围超过4肺区,如单个或两侧多个胸 膜斑长度之和超过单侧胸壁长度的二分之一,或累及心缘使其部 分显示蓬乱, 可诊断石棉肺叁期.

肺纹理改变

肺纹理主要是肺血管的投影,从肺门向
肺野外延伸,由粗变细。

肺纹理增多增粗,并延伸至肺野外带。
肺纹理扭曲、变形、移位、中断呈棒状。

小阴影增多可使肺纹理模糊、减少、消
失。
肺气肿
● 弥漫性肺气肿—肺野透明度增高,纹理稀疏、纤
细;胸廓前后径、横径增加,肋骨趋横位,肋间
隙增宽,横膈运动受限,低位。心膈角增大。
● 小叶中心性肺气肿—以肺小叶为单位的透亮增高,
43 例石棉肺经X线与病理证实,其中 6 例出现
大块纤维化,我国也有 1 例报告。
胸膜病变
● 长期接触石棉粉尘可以引起胸膜病变。石棉粉尘一般
呈长条形,极易穿破肺泡壁通过脏层胸膜而达到壁层, 刺激壁层胸膜导致纤维性变。
● 病理上为象牙白色、光滑和有结节性的改变,多位于
两侧侧胸壁、心包膜和横膈面,一般以增厚开始,继 而发生粘连,常常可以见到局限性胸膜斑块,其中很 易见到石棉小体。
如何判定尘肺小阴影的形态
● 小阴影形态判定不正确是导致密集度判
定不准确的重要原因之一,形态判定必 须对照标准片方能确定。
●判定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形态为
p、s 的
和q、t的判定。
● 单发和多发的圆形、椭圆形大阴影,阴影密度
一般较浓,边界清楚,周边有不同程度的肺气 肿,需与肺内肿瘤相鉴别。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三)
●有时两肺小阴影较少,但在两肺上区中外带、锁
骨下出现少量斑片、 索条状阴影, 这些斑片 索条状阴影常位于一条直线上, 与前肋垂直。 这些阴影的外侧缘常有气肿带, 随着病变的发 展, 形成边缘清楚、 密度较浓、 均匀一致的 大阴影。
尘肺病X射线胸片表现
尘肺病X射线表现
尘肺是一种以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它 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两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尘
肺结节、融合团块、胸膜病变等。反映在胸片
上的主要影像有小阴影、大阴影和胸膜斑。这 些影像与肺内粉尘的聚集、纤维化程度有着量 的相关关系,因此,可以用小阴影、大阴影和 胸膜斑这些名词来描述尘肺X射线表现。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六)
● 大阴影由于受到周围纤维组织牵拉可以移
动,移动方向一般是向头侧和肺门移动。
● 向肺门移动的大阴影可紧缩至纵隔和肺门,
阴影外侧缘呈弧形,很像纵隔肿瘤,但边 缘有十分显著的肺气肿。
● 向头部移动的大阴影可紧缩至上肺野甚至
肺尖,需与结核球鉴别。
大阴影的 X射线表现(七)
●有很少病例,大阴影由于受到胸膜肥厚粘 连的影响,向侧胸壁移动,甚至紧贴侧胸壁。 在鉴别诊断时应特别注意。必要时可作CT检 查。 ●石棉肺很少出现大阴影,1969年曾有人报告
● 肺门残根现象。
圆形小阴影在胸片上表现
● 矽结节在病理标本上大致呈圆形、椭圆形,直 径约 1-4 mm 左右,境界清楚,质地致密。
● 圆形小阴影太小,即使在质量良好的胸片上也 不能显示。
● 国外学者研究单个、边缘锐利的致密影至少 在 3mm或以上,才能在满意的含气背景的胸 片下显示出来。
圆形小阴影在胸片上显示

“r” 是指圆形小阴影直径大于3mm;但不超过10mm。
判定。
●判定圆形小阴影不要用尺测量,要对照标准片所示来
圆形小阴影发生部位
● 圆形小阴影开始多出现在两肺中下区,
尤以右侧为甚,但也有10-15% 的小阴影 可首先在两上肺区出现,多表现为q、r 形态。
圆形小阴影的密度
● 吸入游离二氧化矽含量低或不含游离二氧化矽
以后又改为不规则形小阴影。1986年我国尘肺
诊断标准正式引用了不规则形小阴影。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病理改变
●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弥漫性肺间
质纤维化,它一般沿着细小的肺血管、支气管、 淋巴管以及肺泡间隔周围发展,状如索条,这 些索条状纤维相互交织连接而形成不规则形小 阴影。煤工尘肺的尘斑和煤尘灶,呼吸细支气
粉尘引起的尘肺,圆形小阴影密度较低、直径
较小,多为“p”影,形态不整齐,边界较模糊。
● 吸入游离二氧化矽含量高的粉尘引起的尘肺,
小阴影的密度一般较高,边界比较清楚,有时
相当锐利,有的小阴影中心密度较高,似有核 心感。
圆形小阴影钙化
▲少数病例圆形小阴影可以发生钙化。
▲钙化的小阴影一般密度较高,边缘锐利,不一定规则, 可表现为小阴影中心钙化,也可成 簇出现在小阴影之 中。 ▲钙化小阴影数目可以由少到多,密度由低到高。有人
● 当X射线投照不在胸膜斑的切线位时,在肺野
内可看到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
● 胸膜斑亦可见于部分心缘和膈面,表现为心缘
不规则、膈肌的局限性僵直或小的圆形凸起。
胸膜病变的X射线表现(三)

如病变累及广泛,心包膜与壁层胸膜严 重增厚粘连,使心缘相当部分显示篷乱, 称为“蓬发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