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
2019-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
宾语前置句
译:刘豫州现在想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2.甚矣,汝之不惠! 译:你太不聪明了!
主谓倒装
定语后置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 壮的筋骨。
➢何陋之有?
有何陋 ?
宾语前置
有什么简陋呢?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原来是挑选又长又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定语后置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
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
“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 直译:“处在高处的宗庙、殿堂”, 意译:“在朝廷做官”
类似这种语言现象,诸如: 藩篱(边防)、布衣(平民)、三尺(剑或法律)、会猎 (会战)、更衣(上厕所)、山陵崩(帝王死)、填沟壑 (死)、金城千里(钢铁般城防)
译成:几个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 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 面。
8.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 很高兴的事吗?”
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 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 的译句。
9.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文言文翻译 9种失误形式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 对晋国无礼,并且对楚国怀有贰心。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 文公无礼,并且对楚国怀有贰心 。
2.古今异义,以今义当古义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 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 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名。
2.得楚和氏璧 。 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
词语。具体情况:
①句首发语词。
②句中表停顿的词。
③补充音节的词(“顷之”“久之”“近者” “曩者”) 或句末语气词。
留
删
换调Leabharlann 字词补 贯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 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 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翻译下列句子:
人名、年号
人名
11..赵赵惠惠文文王王十十六六年年, ,廉 廉颇颇为为赵赵将将伐,齐伐齐,大,破大破之之,取, 阳取晋 阳晋,拜 ,为拜上为卿上卿,以 ,勇以气勇闻气于闻诸于侯诸侯。。
➢还自扬州。《伤仲永》 自扬州还。
我从扬州回来。
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为使译文 准确、通顺,翻译时应将某些省略 了的成分先补上,然后再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 省略主语:蛇蛇
草木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
译: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它)黑 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它)接触到草木, (草木)全都枯死;(它)如果咬了人,就没有 治愈的办法。
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者 自谦词,可意译为“鄙人”或“您的仆人”
译:太史公、像牛马一般的仆役,司马 迁拜了两次说: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联想推断法 根据所学来推断 李超,字魁吾,淄之鄙人。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偏义复词,删去浅
4. 而山下皆石穴罅xià,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 译: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道它 的深度。
字字落实第二式: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 出的虚词删去。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 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将古汉语词换作现代汉语词。
翻译下列句子: 词类活用,名作动
省略兼语:之,他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3.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省略宾语:之,他 译: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
(他 )。
文从句顺第二式:
在文言文翻译时,补 出省略的成分。
文言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 典、互文等修辞手法的句子,翻译 时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 译出。
考纲阐释
文言文翻译主要考什么
文言翻译的标准是: 信 达 雅
1.“信”:真实准确,忠实原文。实词虚词做到 字字落实,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 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2.“达”要求译文语句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 汉语语法及表达习惯。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译译::不最是终会让游上泳官,大却夫渡在过顷了襄江王河前。诋毁屈原
通“剃”
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束在颈上
译:其次被剃去头发、用铁圈缠绕颈上而受辱 。
3.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 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作状语后 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 求调整过来。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 流畅。
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 去了三(次),才见到他。
7.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 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 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什么时候需要意译而不用直译呢
1、有修辞的地方:比喻、借代、互文、用典
a、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目光短浅的人怎么会知道抱负远大的人的志向呢! b、 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 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之事。 c、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发语词,删去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助词,表停顿,删去 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为事物所拘 束,而能够随世事的变化转变 (自己的想法)。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删去
33..盖盖忠忠臣臣执执义义,,无无有 有二 二心 心。 。 译:忠心的臣子坚守道义,没有二心。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边境;把……作为边境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
—— 诸葛亮《出师表》
卑鄙:出身低微、学识浅陋;见解粗俗。
文言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顺流畅,翻译完毕。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闻名。
3.“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 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直译为主: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1、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便可白公姥”“陟罚臧 否,不宜异同”“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备 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起结构和语法作用的助词。(特殊句式中的 “之” “者”,取独的 “之”)
翻译下列句子: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11..师师道道之之不不传传也也久久矣矣。 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删去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判断正误: 寻找人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没有 找到。
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 前边,正确的翻译是:
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
⒈夫晋,何厌之有? 调:晋,有何厌?(宾语前置) 译: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的呢?
⒉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
主意未能定下来,想找一个可以出使 回复秦国的人,未能找到。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 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翻译下列句子:
1.豫州今欲何至?
平时要勤于积累识记,不可照字面意思直译。 同时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翻译,以使译文前后 衔接,上下贯通。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 增减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八荒之心。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所 说的来辞让单于。
(指责、责备)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因为) (授予官职)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不吝惜珍贵的器物珠宝和肥沃富饶的土地。
5.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在这五步之内,我能够拿头颈的血溅在大王身上!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 到了四岁,舅舅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志愿。
3、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 其意思凝缩。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 荒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