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相关问题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采用由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膜或用生物组织制成的人工生物瓣膜替换的手术,简称换瓣。
生物瓣中心血流,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血栓发生率低,不必终身抗凝,但其寿命问题至今未获得满意解决,多数患者面临二次手术;机械瓣具有较高的耐力和持久性等特性,临床应用广泛,但机械瓣最大的难题是患者必须终身抗凝且潜在易发血栓栓塞和出血的可能,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变。
故出院后患者是否能做好自我管理,对提升生活质量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术后注意事项专家表示,对心脏瓣膜病病人而言,做"换瓣"手术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不过,手术只是治疗的第一步,病人在术后还需严格遵循6大注意事项,以便巩固手术效果,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1 术后3月内充分休息一般情况下,"换瓣"手术后1周,病人即可出院。
回家以后,病人一般需休养3~6个月。
术后3个月内是恢复手术创伤、稳定各系统和器官功能的重要阶段,病人在此期间应充分休息,避免感冒。
生活要有规律,不宜过度疲劳和过度兴奋。
可适当活动(如散步、做少许家务等),但若在活动中有心慌、气短等不适,应立即休息,并适当减少活动量。
一般来说,病人在术后2周即可洗淋浴,洗澡时应注意避免受凉,也不要搓擦伤口,洗澡后应用消毒药水清洁伤口。
若发现切口有渗液、红肿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由于胸骨的愈合时间一般为3个月左右,故病人在术后早期应避免扩胸运动,也不要提重物或抱小孩。
另外,病人在术后3个月内不要开车。
2 术后3~6个月逐渐恢复常态若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病人可于术后3个月起,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以"无心慌、气短"为度),直至逐渐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
康复过程中,病人应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和乐观、积极的心态,不要急躁,也不要过分担忧。
同时,也不要因一时兴起或急于求成,猛然增加活动量或工作负荷,以免造成心功能损害。
3 饮食清淡,戒烟戒酒出院后,病人可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适当加强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
当然,"加强营养"并不代表天天吃山珍海味或狂吃补品,而是要多吃有营养、易消化的食品,如瘦肉、鱼、鸡蛋、水果和时令蔬菜等。
"换瓣"病人一般无特殊忌口,但由于部分食物(如菠菜、番茄、猪肝等)富含维生素K,可能会干扰抗凝治疗,故应避免大量食用。
另外,为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病人不要吃太咸的食物,绝对不能酗酒和吸烟。
心功能较差的病人还应限制饮水量,不要进食大量稀饭和汤类。
4 遵医嘱服药,不擅自停药由于大多数"换瓣"病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功能损害,而手术对其脆弱的心脏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
为保护和改善心功能,病人在术后不能骤然停药,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同时,病人还应密切留意自己的尿量变化,观察是否有水肿或四肢沉重感,还要监测自己的脉搏,若脉搏小于每分钟60次,应暂停服用地高辛。
一般地说,病人在术后需服药3个月,以后可根据复查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药量。
停药前,病人一定要去医院复查,绝不能擅自停药。
5 坚持抗凝治疗人工瓣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生物瓣,一种是机械瓣。
由于人工瓣膜对心脏而言是一种"异物",血液容易在人工瓣膜上凝固,进而导致血栓栓塞(如脑梗死)或人工瓣膜功能障碍。
因此,所有"换瓣"病人都需要进行抗凝治疗。
一般地说,换生物瓣的病人需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6个月,以后可逐渐停药。
换机械瓣的病人以及有房颤的病人,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
"换瓣"术后的抗凝治疗至关重要,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任务。
如果抗凝不当,容易引发血栓栓塞(抗凝不足)或出血(抗凝过度),严重时会危及病人生命。
服用华法林的病人应定期去医院检查凝血指标。
通常情况下,抗凝治疗应在术后第二天开始。
医生会根据每天测得的凝血酶原时间,给病人服用一定剂量的华法林。
出院时,医生会明确告知病人每天需要吃多大剂量的华法林。
出院后,随着病人饮食量、饮食结构的改变,凝血酶原时间会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病人出院后应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
在最初的两个月内,病人应每1~2周复查一次。
若凝血酶原时间稳定,可延长至每月复查1次。
若连续一年稳定,复查间隔时间可再延长,但不能长于2个月。
用药期间,病人还应注意自己是否有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淤斑、月经增多等现象,若有的话,也应及时就医。
需要提醒的是,部分药物会影响抗凝药物的疗效,应尽量避免同时应用。
若必须用,则应及时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
比如,吲哚美辛(消炎痛)、阿司匹林、甲硝唑、磺胺类药物会增强抗凝作用,维生素K、苯巴比妥,甲丙氨酯(眠尔通)、避孕药及激素类药物会降低抗凝作用。
另外,若病人合并肝胆疾患和心力衰竭,其体内维生素K的制造与分泌减少抗凝药的作用会增强,也应酌情减少抗凝药的剂量。
6 定期去医院复诊"换瓣"术后,病人应定期去医院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提醒的是,病人在出院后一定要保管好出院小结。
复查时,病人应带好出院小结和各项检查报告,如X线胸片、心电图、化验单等,并向医生详细介绍自己的恢复情况,如目前的活动量如何(如能上几层楼,能行走几公里路等),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和体力活动,平时有什么不适症状,饮食情况如何,每日尿量多少,最近是否去医院检查过,目前在吃什么药,用量和服用方法怎样等,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现阶段病情,指导下一步治疗。
一般地说,术后半年、一年及以后每年,病人都需要复查超声心动图,以便了解心功能恢复程度和人工瓣膜的功能状况。
特别提醒:警惕病情加重的8个信号1.身体任何部位的感染。
2.不明原因发热。
3.突然发生的呼吸急促,明显的心慌,气短,或咯泡沫血痰。
4.体重突然增加,水肿或脚踝肿胀。
5.有皮下出血、血尿等出血症状。
6.巩膜及周身皮肤出现黄染。
7.发生新的心律失常。
8.突发脸部麻木,暂时失明或单眼视力丧失,一侧肢体麻木、运动障碍,突然晕厥,肢体疼痛、发绀、苍白等。
概述瓣膜是人或某些动物的器官里面可以开闭的膜状结构。
在心脏的四个心房(室)之间的瓣膜,被动地打开或关闭以保证血液向一个方向循环流动。
膜在心脏永不停止的血液循环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极普通又极关键:瓣膜是门卫,阻止血液回流进刚刚离开的心室。
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在心室与离开心室的血管之间,都有瓣膜。
血液流过后,瓣膜就会合上,发出我们在电视上听到的心跳声。
2构造编辑每个人的心脏内都有四个瓣膜。
即连结左心室和主动脉的主动脉瓣、连结右心室和肺动脉的肺动脉瓣、连结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二尖瓣和连结右心房和右心室的三尖瓣。
它们均瓣膜起单向阀门作用,使血液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向另一个方向而不能倒流。
二尖瓣由前(大)瓣和后(小)瓣两叶组成。
三尖瓣由前、后、隔瓣三个瓣叶组成。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均由三个瓣叶组成。
瓣叶正常时是非常薄的、光滑的、富有弹性的。
3功能编辑循环过程:左心室收缩,泵血经主动脉瓣入主动脉,靠左心室收缩产生的压力使血流经过各动脉分支到达各组织器官的小分支和毛细血管回到右心房,右心房在心室舒张供给右瓣膜心室,通过右房室瓣(又叫三尖瓣),右心室收缩时血冲开肺动脉瓣进入肺动脉,血在肺内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回到肺静脉,返回左心房,左心房在心室舒张时冲开左房室瓣(又叫二尖瓣)进入左心室,准备第二轮心室收缩,左右心室收缩舒张是同步的,所以左右心室同时收缩排血进入人体及肺循环,又同时舒张接受相应心房来的血充盈心室腔。
每次左,右心室排出的血量一样多,大约80毫升左右。
这就是一次心跳的全过程。
4心脏心跳声音的清脆程度表明瓣膜合拢良好与否;而模糊的声音则说明瓣膜张开的口径大小,或瓣膜是否出现漏洞。
)最常见的瓣膜问题是二尖瓣脱垂。
补充一句,“二尖瓣”(mitral)这个词源自“主教冠”(miter),它是主教戴的帽子,有两个尖。
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瓣膜不能正常闭合。
请把瓣膜想象成船帆:在正常情况下,船帆会鼓满风,鼓胀得恰到好处;但是在二尖瓣脱垂的情况下,船帆有些过大了,或者帆绳过长,帆会在风中乱晃,形态松垮,部分风(即血液)会穿过船帆。
这种异常现象会搅扰心房中的神经,造成心悸出虚汗。
15%的女性被诊断出患有二尖瓣脱垂。
尽管男性瓣膜也会有异常问题发生,但是与瓣膜松软有关的心悸、出虚汗和心慌综合征通常出现在年轻女性身上。
这种瓣膜问题应该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但是大多数人会放任情况进一步发展。
心脏瓣膜病在世界各地均属多发病,造成心脏瓣膜衰坏的原因包括:风湿性心肌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感染及外伤等。
据分析,在中国人群死亡原因中,心血管病已占首位。
成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为2.34‰-2.72‰,按10亿人口估算,成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约150万人。
因瓣膜病变严重可能需要实施人造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病人,大约20万例,这些病人多数为青壮年,如不能及时手术换瓣,将对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6瓣膜病分类难(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咳嗽、咯痰、咯血、倦怠、紫绀等表现。
右心衰竭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伴压痛、下肢可凹性浮肿等症状。
晚期可发生腹水和心源性肝硬化。
患者呈二尖瓣面容、口唇紫绀、两颧暗红。
心前区隆起则表明心脏显著肥大(以右心室二尖瓣关闭不全大多属风湿性、约50%以上者合并有二尖瓣狭窄。
轻度和早期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可无明显的症状,且无症状期颇长。
然而一旦发生症状,多较严重。
较重的患者,可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有时也可出现右心衰竭的症状,但急性肺水肿、咯血均较少见。
心排血量降低时可感到倦怠、心悸和乏力。
患者的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伴抬举性心尖搏动。
但二尖瓣关闭不全者无二尖瓣面容。
触诊心尖部偶有收缩期震颤。
由于左心室肥厚和扩张致使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心尖部可闻及响亮粗糙Ⅲ。
以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向左腋下传导。
主动脉瓣狭窄由风湿性心脏炎所致的单纯性主动脉瓣狭窄较为少见。
轻度狭窄时对血液动力学影响不大;中度至重度狭窄时,左室排血受阻,心输出量降低,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可出现心绞痛。
轻度瓣膜的主动脉瓣狭窄多无明显的症状。
病变加重时,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神疲易侣,以后可发生头晕和晕厥、心绞痛、左心衰竭。
少数人易发生猝死,主要因并发冠状动脉血栓,导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诱发心室颤动或停搏所致。
患者的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搏动范围弥散。
触诊时偶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左心室肥厚使得病人的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
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可闻及响亮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