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
主要体现在:(一)加强了护士队伍建设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护士126.6万名,是解放初期6万名护士数的20倍,与1985年63.7万名护士数相比,翻了一番。
护士总数已经占到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9.4%.在护士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1.3%,具有大专学历的占24.3%,具有中专学历的占64.5%,与1985年相比,具备高等护理专业学历护士的比例显著增长,中等护理专业护士的比例显著下降。
提高了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护理教育发展迅速护理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和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的基础。
自1984年我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来,高等护理教育迅速发展。
截至2003年,开办护理专科教育的院校达到199所,开办护理本科教育的院校达到132所,开办护理研究生教育的院校达到13所,高等护理专业毕业生总数达到52120人,招生总数达到59174人。
一直占据主体地位的中等护理教育规模开始缩减。
护理教育从单一层次的中等护理教育逐步转向为中专、大专、本科及本科以上多层次的护理教育体系。
同时,护理继续教育发展较快,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以及危重症护理、糖尿病护理、社区护理等专科护理领域的培训。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和现代教育观念的影响,护理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
特别是1996年以来,护理教育改革工作不仅涉及到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也涉及到了对各层次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三)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专业技术性逐步增强护理是直接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专业,其基本属性是医疗活动,并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
近年来,护理工作的发展呈现出三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运用促进了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护理在器官移植、多脏器衰竭等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二是现代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对护理内涵的扩充产生着重要影响,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以保障病人安全和诊疗效果为目标,满足病人身心健康需求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三是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日间病房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方兴未艾。
据统计,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已有95%的地级以上城市、52%的县级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至289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338个,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护士近8万名。
(四)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在宏观层面,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建立了护士执业准入制度,对保证护士队伍的基本素质,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护士管理条例》已列入立法计划,将进一步完善护士执业准入制度,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执业规则,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
在微观层面,医疗机构在健全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标准和规范,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护理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于医学技术的发展;护理服务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护士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是关系到护理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目前,护士队伍的整体水平在数量、业务素质、知识结构等方面明显不足,表现在:一是缺乏对护士权益的依法保障和对护士准入的依法管理,侵害护士权益的事件屡有发生,未经正规护理专业培训进入护士队伍、从事护理技术工作的问题在部分地区较为突出;二是医疗机构护理岗位的护士人力配备不足、医护比例连年下降呈倒置状况,根据卫生部统计中心的统计数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952年医护比例为1:2.28,2001年下降到1:1.09,2003年为1:0.68;近期调查的126所综合医院的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仅为0.33:1,未达到卫生部1978年《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有关护士配备的要求,部分医院所缺的护士数是现有护士的一倍以上;三是护士的整体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能力相对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的需求存在差距,由于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所导致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四是缺乏对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与临床医学相比,护士的专业化发展相对滞后,护理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不足。
(二)护理教育需要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护理教育的发展是培养高水平护士队伍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护理专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仍存在差距,表现在:一是护理教育的层次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二是护理教学的办学质量有待提高;三是缺乏系统和规范的护士的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四是缺乏对专科护理岗位和护理管理岗位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三)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护理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的工作。
高质量的护理对保障病人安全、促进病人康复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护理工作与病人的需求、临床诊疗工作的要求尚存在差距,表现在:一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尚未全面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护理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临床工作的需要存在差距,一些医院忽视了对患者的病情观察、身心方面的照顾与帮助、康复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二是护理的专业技术水平需要同步于诊疗技术的发展,对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护理工作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向家庭、社区和社会延伸;四是护理工作需要突出以人为本,营造关心、关怀和爱护患者的职业文化,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四)护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需要提高据估算,我国约有10万余名护理管理人员从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大部分是从临床护士中选拔到管理岗位,从技术型人才转变为管理型人才存在一定差距。
护理管理领域的主要问题:一是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能力需要提高,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现代管理经营策略、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以及护理信息的转化利用相适应;二是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应当着眼于影响护理服务质量全过程的关键因素,客观、科学地反应和促进实际护理工作质量。
护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一)护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护理工作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加快护理事业发展,使护理工作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应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护理事业发展的基本策略是:综合规划,积极发展;全面提高,重点建设;规范培养,形成体系;强化服务,提高质量;改革创新,拓展服务;建章立制,科学管理。
1、综合规划,积极发展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病人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因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护理工作纳入医疗卫生工作整体框架中同步、协调发展。
2、全面提高,重点建设推进护理事业的发展,重点是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专业化护理人才,实施科学管理,提高护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要在稳定发展护士队伍、保证护士队伍基本素质的基础上,科学统筹护士人力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护理服务需要,加强专业化护理人才的培养,适应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3、规范培养,形成体系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和对护士知识、技术和能力的要求,改革和发展护理教育,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岗前培训、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适合护理工作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4、强化服务,提高质量护理事业的发展最终体现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痛苦,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的工作中,因此,护理工作必须“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突出以人为本,围绕“质量、安全、人文关怀”的主线,加强护理服务。
5、改革创新,拓展服务发展护理事业,核心在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护理服务方式,拓展工作内涵,大力发展立足于社区和家庭的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护理服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6、建章立制,科学管理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宏观层面要制订和完善护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工作规划;微观层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标准,强化落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护理的科学管理水平。
护理事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措施1、保证护士队伍素质,维护护士合法权益颁布实施《护士管理条例》,依法加强护士的准入管理,明确护士的权益和执业规则,明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在护士管理方面的责任。
2、增加总量,调整结构,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医院护士的配备,扭转目前医院护士缺编的状况。
到2010年,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在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士编制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科学配置护士,加强对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
到2006年,全国的三级综合医院的编制护士必须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到2010年,所有医院的编制护士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
同时,加强对护士人力配置方法的研究和应用,逐步在医院实施以实际护理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士配置方法,护士人力资源管理遵循以人为本、能级对应、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
优化护士结构,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
到2010年,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30%,三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60%,二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40%.3、建立和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根据临床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专科护理人才。
2005年至2010年内,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包括: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器官移植、肿瘤化疗、糖尿病护理等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引导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
4、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能力建设建立并实施护理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制度,开展对护理管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尽快培养一支既精通护理业务又具备科学管理知识、能力的护理管理队伍。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卫生部组织制订全国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确定培训基地,并负责培训各省三级医院护理部主任和师资骨干队伍;各省制订本地区护理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