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后的西方现代园林研究刘玉华1,刘奎2 (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212400;2.江苏天容建设有限公司,江苏句容212400)摘要 对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西方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综合研究,从艺术、生态、文化、技术4个方面来概括其设计类型,进一步概括其常用的构图形式和设计风格。
笔者认为这4种类型的设计思想偏重点各不相同:艺术思想可作为园林设计形式的资料库;生态思想可作为设计的科学依据;历史文化思想可作为设计的精神源泉;工程技术可作为实现园林艺术的手段。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西方;现代园林;设计;思想;类型;特点中图分类号 T U9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1-05258-05Study on M odern W estern Gardens after 1990sL I U Y u 2hua et a l (J 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Jur ong,J iangsu 212400)Abstract The theories and p ractices of modern western landscape design since 1990s were studied .The design types were reviewed from 4as pects of art,ecol ogy,culture and technology .Then its common composition for m s and design style were summarized .It was thought that the emphases of the f our types were different .The art ideas could be used as the database of the garden design for m s .The ecol ogy ideas could be used as the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design .The hist ory and culture ideas could be taken as the sp irit s ources of the design;The engineer 2ing technology could be used as the realization means of garden arts .Key words 1990s;W estern;Modern garden;Design;Idea;Type;Character作者简介 刘玉华(1975-),女,山西吕梁人,硕士,讲师,园林工程师,国家一级建造师,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09202201 西方现代园林是在继承西方文化与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历史来看,欧洲和美洲的园林同属于从古希腊发展而来的大系统。
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主义园林;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园林;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在园林设计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形成了明显的特色。
系统了解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方现代园林对促进我国的园林发展将更有意义。
1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形式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西方现代园林设计清楚地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现代艺术的思想和手法对于提升现代园林设计的艺术性起了很大作用,使园林设计的形式更加丰富;生态主义思想渗透到园林设计中,成为设计的科学指导;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想使园林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得到平衡;现代工程技术和材料的运用使得园林设计出现更多全新的形式。
1.1 在现代艺术影响下,以创造视觉美为主的园林 现代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影响,对现代园林来说也不例外。
在艺术与园林设计的种种联系中,形式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思想上的联系。
1.1.1 从绘画中汲取营养,创造园林艺术。
在艺术与设计领域,绘画和平面设计由于自身的线条、块面和色彩很容易被转化为园林设计平面图中的一些要素,因而一直影响着园林设计的发展。
1.1.2 大地艺术与园林的结合。
大地艺术与园林的结合没有统一的风格,其作品手法多样,在不同的园林设计领域都有令人激动的创造。
20世纪90年代以后利用大地艺术的手法主要有以下4种方式:(1)通过大尺度的地形和雕塑来创造园林空间,引导和组织游览。
在德国德莱尔希市城南的山坡上,设计师用456个木头圆柱组合成一个金字塔的造型,一条石板道路把这个金字塔地标切割成2个完全相同的空间,作品建在2m 高的土台上,土台的倾斜角度与金字塔的倾斜角度完全一致,整个作品似乎是从地面长起来的,与环境融为一体(图1)。
图1 德莱尔希市木柱金字塔F i g .1 The st ake pyram i d i n D el a i erxi C ity(2)以大地为基底,用土石等自然材料创作主题化的大地艺术作品,把自己的艺术思想反映到大尺度的作品中。
1989~1996年,以色列艺术家坦尼娅创作了“超越平坦大道”、“平衡”、“沸腾”、“进入另一个世界的窗口”4个大地艺术主题作品(图2)。
(3)地形的艺术化设计。
园林设计师用主观的艺术形式创造或改造园林地形,使艺术化的地形既能与环境协调,又体现了自己的特色,带来视觉冲击。
艺术化的地形不仅能创造宏伟的景象,也可以塑造亲切的小空间。
瑟尔霍尔斯特花园(Der Seelhorster Garden )是汉诺威市内的一个文化公园,花园的中心是一个湖,湖岸边的绿地中用石块砌出一个7层的锥形台地,在石头砌成的骨架内分层填土,然后在土堆的表面植草,形成一座人造山丘。
土台的外轮廓是三角形,而用石块砌筑的层层线条构成了土台优雅的内部纹理,这件大地艺术作品成为这个花园的地标,令人耳目一新(图3)。
(4)大地艺术与生态主义的融合。
德国科特布斯(Cott 2bus )附近的地下盛产褐煤,100多年来褐煤的开采留下了数责任编辑 熊章琴 责任校对 卢瑶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09,37(11):5258-5262图2 坦尼娅创作的雕塑F i g .2 The sculpture created by Tanya十座巨大的60~100m 深的露天矿坑。
1991年,为了使科特布斯地区方圆4000k m 2露天矿坑早日恢复生气,在科特布斯矿区举办的大地艺术、装置艺术和多媒体艺术双年展邀请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以矿坑为背景,塑造大地艺术作品,不少煤炭采掘设施(如传送带、大型设备)甚至矿工住过的临时工棚、破旧的汽车也被保留下来,成为艺术品的一部分(图4)。
1.1.3 极简主义园林。
(1)极简主义平面构图。
利用直线、弧线和螺旋线,通过几何构图形成简洁的秩序。
有的作品用一层或几层方格网重叠错落来构图,有的作品只是重复排列简单的几何形,如圆形、矩形、三角形等。
(2)极简主义的立体造型。
极简主义力求以简洁的几何体为基本语言,运用重复、几何化的结构将材料集合在一起;在空间造型中注重光线的处理,空间的渗透;讲求概括的线条、单纯的色块和简洁的形式。
图3 瑟尔霍尔斯特花园F i g .3 D er SeelhorsterGarden图4 德国科特布斯地区大地艺术F i g .4 The mother earth art i n Cottbus Area of Ger many (3)极简主义推崇真实的客观存在。
极简主义园林设计追求绝对客观的作品,摆脱与思想界的联系,表现的只是一个存在的物体,不表现除本身以外的任何东西。
(4)现代材料的运用。
极简主义园林对于现代材料的应用得心应手,通过使用建筑、机器、城市设施中司空见惯的物质材料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呼应和对现代感的认同。
1.1.4 波普艺术对园林的影响。
玛莎・施瓦茨(Martha Sch wartz )是波普艺术园林设计的代表人物,她在大众艺术与风景园林之间找到了一片交叉地带,跨越了高雅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鸿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园林设计形式。
她的园林设计作品以戏谑代替严肃,以艺术的构思、浓烈的色彩、大胆的造型、重复或连续的集合秩序表达对园林新的理解:园林是一个人造或人工修饰的空间的集合,是公共生活的基础和背景,是与生活相关的大众艺术品。
施瓦茨的设计认为园林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的需要,也可以表达人们看待世界的思想方式,因此她的园林作品是一种思想文化领域的创新[1]。
1.2 生态主义影响下的园林设计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方园林设计,生态思想几乎渗透到所有的设计项目中,不同流派的设计师在保持自己设计风格的同时,或多或少都要考虑园林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生态思想成为园林设计的科学依据,生态设计在水体的净化与循环利用、对污染物和工业废弃材料的处理、植被设计等方面都形成了较成熟的方法。
后工业景观是在生态思想指导下,用景观设计的途径来进行工业废弃地的改造。
从工业废弃地转变为绿色公园往952537卷11期 刘玉华等 20世纪90年代后的西方现代园林研究往比一般的园林设计复杂得多,除了要利用生态技术处理土壤、水体、植被等,还要处理场地原有的一些工业景观,使其融入公园环境中。
常用的设计手法是:①整体保留场地上的工业景观,将以前工厂的工业建筑构筑物和设备设施及工厂的道路系统和功能分区全部承袭下来,在改造后的公园中可以感知到以前工业生产的操作流程;②部分保留工业景观的片段,使其成为公园的标志性景观;③构件保留,保留一座建筑物结构或构造上的一部分,如墙、基础、框架、桁架等构件,从这些构件中可以看到以前工业景观的蛛丝马迹,引起人们的联想和记忆[2]。
杜伊斯堡公园位于德国鲁尔区杜伊斯堡市的北部,曾经是一个钢铁厂。
德国景观师彼德・拉茨在该项目的国际竞赛中赢得了一等奖,并担任设计任务。
杜伊斯堡公园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后工业城市公园的代表作,成功地将废弃的工业结构转变为具有全新文化含义和多种功能的新景观,对后来的后工业城市公园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图5)[3]。
图5 杜伊斯堡公园总平面F i g .5 The genera l l ayout of D uisburg Park1.3 体现文化性和人性化的现代园林 从后现代主义时期开始,园林设计开始注重设计的文脉。
西方国家在城市建设中,以人性化的街道景观增加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的魅力,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吸引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