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心理学PPT

大学生心理学PPT

•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性别、年级和地域差异
•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 生活适应问题 • 学习问题 • 人际关系问题 • 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 性格与情绪问题 • 神经症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个体原因 (心理发展、不同学术流派) • 学校教育原因 (心理发展迟缓) • 社会原因(价值观多元化、竞争压力) • 家庭原因(多度保护、过度严厉)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差反映了一个人的自我压力!
• 如何认识自我?
• 本我:遵循享乐原则,是人本能的需求,其功能是使本 能需求迅速得到满足。
•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其功能一是满足本我的需求,一 是产生控制本我不合理的冲动。
•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是个人追求完美的动力和内化的 道德良心,其功能是人格结构中道德的仲裁者。
心理问题产生具有必然性、普遍性、可塑性 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心理冲突和心理压力!
•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成长,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和民 族未来的发展。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大 学生的心理疾病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阴影、预防心理疾病是 目前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 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 心理失调。
• 精神病。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 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
• 心理问题的诊断:判断是否有心理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心
理评估与诊断问题,需要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理 论、技术、方法和手段,根据严格的诊断标准,按照严格的程序 去实施的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本我占优势,从便产生缺乏自我控制的原始人,超 我占优势便产生抑制自我的清教徒。所以应在科学认识 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调节本我需求与超我要求的关系, 使自我达到平衡,维护身心健康。
(4)容易产生角色错乱,心理发育迟缓。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 1.辨证思想的形成 • 2.自我同一性的完善 • 3.同伴群体的形成 • 4.独特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调整
• 如何评价自我?
• 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节 • 自我评价:身体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能力方面等
个人自我:自己对自身的评价 他人自我:自己认为他人对自身的评价 理想自我:自己对未来自身的期望
大学生面临的人生发展课题

心理的毕生发展
1. 心理的发展并不随着生理的成熟而告终结,心理的发
展是一个从出生经成年到老年的持续过程。 老年
婴儿
产出前生 1期8个


儿童
青年 期
14-20岁
成成期年年早期:6期5始2岁0-45 中年岁期:前65
死亡
儿期童前期:前6
岁前
儿童后岁期前:7-13

大学生面临的人生发展课题
4 青年期 14-2-岁 高层认知发展,人格逐渐独立,两性关系
5 成年早期 21-45岁 职业与家庭发展
6 中年期 46-65岁 事业发展高峰,对自我重新评价,退休
7 老年期 65岁后 享受生活,依赖,失去配偶,健康不良
• 心理的毕生发展
3. 青年期心理发展课题:性成熟、自我意识确立、人格独立
(1)从不成熟的童年期向人格成熟的成年期过渡的时期。
必备的首要素质之一。严峻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心灵有
伤的天之骄子,能承担起建设二十一世纪中国宏伟蓝图的
重任吗?唯有大力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积极营造适合大学
生心理发展的健康校园环境,大学生才能及时走出“精神
低谷”,树立承担社会重任的勇气。
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 什么是心理健康?
• 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 ,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2)心理断乳期,是一个不稳定的时期,是狂风暴雨的时 期,是人格独立的过渡期,也是人格重组的重要时期。中 心课题是自我意识的确立,集中回答我是谁,我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我将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和什么工作等问题
(3)是一个危险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很敏感,很在意他人 的评价,容易产生焦虑、孤独和无助感,甚至会有恐惧感 ,这是正常现象。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及 其对策探析

目前,一些学校的德育教育仍然是片面要求学生听
话、服从,并以此作为衡量学生道德水准的标志,而忽视
了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压抑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
性。现代社会中,青年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造愿望日益强
烈,对陈腐的、压抑自己的要求和方式感到不满并实行抵
制。社会学家预言,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青年取得成功所
• 心理的毕生发展
2. 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课题,个体只有完成了前一 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序号 阶段 年龄
主要发展特征
1 婴儿期 18个月前 动作技艺,基本语言,社会依附关系
2 儿童前期 18月-6岁 语言建立,性别认同,团体游戏,上学
3 儿童后期 7-13岁 认知发展,动作技能与社会技能发展
• 心理健康: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 、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 •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 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 具有顽强的意志 • 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 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布
• 大学生中可能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6.51% 。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生“认为自己心理素质很高 或较高的”占45.1%,“认为自己心理素质很差或较差 的”占10.7%;而大学生对其他大学生进行评价时,他 们“认为目前大学生总体上心理素质很高或较高的” 仅占11.5%,“认为目前大学生总体上心理素质很差或 较差的”比例高达23.1%
心理问题及其类型
• 什么是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
心理的“正常”和“异常”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和绝对的界限,一 般认为,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向“异常”、由 量变到质变,并且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连续谱
• 心理问题的类型: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
• 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