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今日本外交政策评析

当今日本外交政策评析

当今日本外交政策评析——XXXXX一、战后日本的对外政策的4个阶段及当今日本的外交政策:1、战后初期的听命外交(“亲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60年代日本的经济外交(在政治军事依附于美国的基础上,着重于从经济上同西方国家展开竞争与合作,并向亚、非、拉地区进行经济扩张。

);3、70年代的多边自主外交:(1)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轴,谋求同美国建立“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2)恢复日中邦交,构筑远东地区的日、美、中三角关系(3)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政治联系;4、80年代确立“政治大国”的外交目标。

当今,日本的外交政策是以确立“政治大国”为目标进行的。

其具体措施有以下4点:(1)政治上,提出“战后总决算”。

(2)经济上,改“贸易立国”为“科技立国”。

(3)军事上,大力扩充军事力量,大幅度增加军费开支。

(4)外交上,从政治大国目标出发构筑日本对外关系,树立新的国际形象。

二、日本外交政策摇曳不定的“蝙蝠性格”日本政治文化赋予了日本特定的民族性格和价值观,体现出日本矛盾的民族性格、倔强的民族心理、“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等级观念、“万世一系”的皇权思想等政治文化主要内容。

因此在政治文化影响下,日本的外交政策体现出摇曳不定的“蝙蝠性格”,即表里不一、两面性和暧昧性、注重实利,以及与强者为伍等特性。

这种“非鸟非兽”的“蝙蝠性格”是近代以来日本始终与强者为伍、崇尚利己主义和机会主义性格的生动写照。

从“脱亚入欧”到“脱亚入美”,再到“亲美入亚”,无不体现了日本外交政策选择中的“蝙蝠性格”。

日本游走于西方与东方之间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近期随着亚洲区域经济的勃兴和战略地位的上升,日本各阶层又开始评估“亲美路线”的可行性,重新评估和界定自身的亚洲身份,“亲美”又“入亚”的“双头鹰”策略,成为日本当下的外交政策选择。

三、吉田茂主义。

在各种各样的政策决定过程中,日本政治渐渐形成一个指导性方针,日本国际政治学者高坂正尧将之总结为:(1)以美日同盟关系为基本以实现安全保障,(2)据此降低日本的国防费用,(3)将节省的余力用于经济活动,通过成为贸易国家寻求活路。

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吉田茂主义”(吉田茂ドクトリン)。

总体来说,日本的外交政策基本坚持了“吉田茂主义”。

而具体的在对待中日,中韩,中美问题的态度上随着日本自身国力的发展,执政党的变换,首相个人的态度这些因素而又有差异。

四、参拜靖国神社2012年10月17日,安倍晋三参拜了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对这些战犯的顶礼膜拜就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

对靖国神社的参拜意味和呼唤的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

对靖国神社的参拜浓缩了日本的政治生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反面教材。

它彻底撕下了日本政客的遮羞布,让亚洲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清清楚楚地看到,错误的历史观有多么邪恶,一个无法和发动侵略战争历史决裂的国家对世界和平稳定构成了多大的威胁。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60多年了,可在日本政坛呼风唤雨的政客们仍未根除对法西斯的尊崇。

日本政客们不断宣称,拥有“和平宪法”、遵循战后国际秩序,不再对世界构成威胁。

但日本一些政客的表现足以打破这一“神话”。

虽然日本一些政客活在21世纪,但他们依旧迷恋着军国主义。

他们用邪恶的眼光打量当今世界,甚至想以一己之私绑架世界。

今天的世界自有法理和秩序,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果实为基础。

日本以战败国的身份被送上审判台,不管日本作何感想,日本没有实力推倒重来,也找不到“同盟”。

即便有的国家想打小算盘,但在重构世界秩序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起码的理性和清醒还是存在的。

日本一些政客将参拜靖国神社的“合法性”归结于日本文化,这是对日本文化的玷污,也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挑战。

日本人民深受军国主义戕害,不可能为一些政客的狂躁忘却历史、重蹈覆辙。

日本一些政客参拜靖国神社,事关战后国际秩序安排,容不得丝毫麻痹大意。

五、从首相交替分析日本的外交政策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是国内政治需要的产物。

外交受到内政机制的影响和制约。

所以,评析当今日本外交政策可以从其内政的变化入手,以首相交替为线索进行比较。

这里我要谈的是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鸠山由纪夫、菅直人、野田佳彦这些人。

从党派来分,自民党的有: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民主党的有:鸠山由纪夫、菅直人、野田佳彦。

在这些首相中,这里着重谈下自民党的安倍晋三、福田康夫和民主党的鸠山由纪夫、野田佳彦。

1、安倍晋三日本媒体称安倍晋三是“小泉的正统接班人”。

2006年9月初,安倍为竞选自民党总裁而发表了题为“致美丽的国家——日本”的政权公约,全面地阐述了其政治主张,称要“制定符合旨在开拓新时代的日本国情的宪法,奉行开放的保守主义”;要对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建立能够被世界信赖和尊重的、得到世界爱戴的、具有领导能力的、开放的国家”;“要向世界显示日本的魅力,发挥日本的特长,积极为世界做贡献,培养能活跃在世界各地并具有奉献精神的日本人”。

公约称,要强化政治领导力,建立以首相官邸为主导的领导体制;对行政机构进行彻底的改革、重组;充分发挥民间的活力,建立高效的小型政府。

公约强调,要强化日美同盟;在亚洲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加强与中、韩等近邻各国之间的信赖关系;推动与美、欧、澳、印等拥有共同价值观国家之间的对话;确保能源安全;要使日本成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发挥积极作用的国家”;为“走出战后体制,开辟新的未来”,要制定符合21世纪日本国情的新宪法;要为使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继续努力。

安倍是日本政坛中强硬的右翼人士,多次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行,提出“日本战犯不是罪犯”的观点,多次对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战争罪行进行开脱,坚决支持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并自己亲自参拜,引起了中国、韩国政府和舆论的谴责和不满。

中韩官方多次对其进行批评。

美国的《纽约时报》也专门发表社论,对麻生太郎和安倍晋三的颠倒是非的言论和行为给予强烈的批评。

2005年,小泉赶走反对参拜靖国神社的福田康夫,任命安倍为内阁官房长官。

安倍得以把持内阁最重要位置,抵达日本政治中枢所在。

安倍在安全和外交上属“鹰派”,长期主张日本与美国深化同盟关系。

安倍要求修改二战后制定的和平宪法,尤其是规定放弃战争权利的宪法第九条,使日本成为“正常国家”。

安倍担任首相期间,日本防卫厅正式升格为防卫省。

安倍属右翼保守派阵营,该阵营声称日本为侵略战争道歉太多。

安倍寻求修改时任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1993年就日本强征随军“慰安妇”道歉的“河野谈话”,同样寻求修改时任首相村山富市1995年就日本侵略和殖民历史表示歉意和反省的“村山谈话”。

不过,26日安倍受访时说,日中关系极为重要,他6年前出任首相后首次出访即选择中国;日本经济增长需要中国市场;同时日本对华投资促进中国就业;两国关系“切也切不断”。

在日本政坛,安倍属右翼保守派阵营。

在安全和外交政策上,安倍属“鹰派”,长期主张日本与美国深化同盟关系。

安倍要求修改二战后制定的和平宪法。

2006年4月,身为内阁官房长官的安倍“秘密”参拜了靖国神社。

安倍晋三还称:日中之间不存在领土问题。

围绕钓鱼岛,中国有各种动向,日本必须表达要保护钓鱼岛领海的立场。

日中的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必须战略考量,我的这种战略观总体而言,安倍晋三执政期间的外交仍以成为“政治大国”而努力,其外交态度强硬,在中日关系上,他据不承认日本在二战期间所犯下的罪恶,中日关系难以缓和。

2、福田康夫福田康夫在位期间中日、美日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008年9月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日本首相福田康夫9月1日辞职一事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对福田首相为中日关系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姜瑜指出,福田康夫首相宣布辞职是日本的内部事务。

近年来,在两国政府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不断深化。

福田首相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中方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保持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方愿与日方继续共同为此做出努力。

美国:白宫及布什总统随后对其不到1年任期之内美日关系的良好发展表示满意,并对福田任内所作的工作大加赞赏。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得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辞职的消息之后,布什总统表示对与福田首相任期内达成的双边及国际合作感到满意。

总统先生和夫人回想起他们早前在G8峰会时访问日本的情形,对于福田首相成功举办G8峰会的卓越工作表示赞赏。

”所以,福田康夫采取的外交政策相对缓和,有利于两国的合作交流。

3、鸠山由纪夫鸠山由纪夫是个十分有意思的人物。

在政治上:可以说是一位有满腔热血的学者,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将日本官僚主导的政治现变成民主主导的政治。

在对待历史的问题是:他主张承认历史错误,补偿“慰安妇”,承认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

鸠山与共产党和社民党议员在国会4次提出《恒久和平调查局设置法案》,但3次都成为废案。

为推动该法案,鸠山还牵头成立了跨党派议员联盟。

这个法案要求在国立国会图书馆设置恒久和平调查局,查明从七七事变到战败投降期间日本所犯的战争罪行。

这个法案被日本右翼保守势力视为基于“自虐史观”的“卖国法案”。

在对待美国的态度上:他天真的以为能与美国实现“平等对话”。

但是最终“普天间军事基地”的问题打破了日本人的幻想,而鸠山也因此失去民众支持率而迅速倒台。

总体来说:学者出身的鸠山不适合作为一个政治家,而且乌托邦式的政治主张也注定无法再日本实现。

但是他“友爱外交”的思想对解决中日关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野田佳彦在防务、外交方面,野田秉承了“松下政经塾”的强硬风格,主张对华强硬,主张参拜靖国神社,是民主党内鹰派人物的著名代表,素有“民主党小泉”的称号。

他在领土问题上对华态度强硬,并认为“甲级战犯并非战争罪人”。

他还主张日本对宇宙进行军事利用,积极主张日本应该制定《安全保障基本法》和《紧急事态法》。

野田在对外方面以及军事方面是一个“强硬派”人物。

其执政期间,日中关系无法缓和。

六、日本下届执政党及其外交政策的推断下届执政党有很大可能性为自民党。

原因:1、民主党的“改革”破坏官僚主义的利益,无法得到资金的支持。

2、民主党内自身的内讧。

3、自民党执政时间长,是真正有能力解决日本问题的政党,相对而言民主党执政能力太缺乏。

而自民党推上台作为首相的人物应该就是总裁安培晋三,而安倍晋三属于“森喜朗”一派,又被称作“小泉最正宗的接班人”。

其执政期间外交政策估计仍然是中日合作发展经济,但是在中日历史、领土争端问题上一贯态度强硬,中日关系会在恶劣中而继续合作(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国,而日本在中国的投资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而日本仍会为“入常”,成为“政治大国”努力。

相关主题